第93章 燕京的大街
- 重生1987:我的文藝時代
- 膽子大一點
- 2252字
- 2025-08-23 16:00:00
此刻,燕京的大街上依舊是冬日的冷風,卻吹不散節日的暖意。
路邊,首都劇場、王府井教堂獨特的羅馬式圓頂在冬日的陽光下顯得格外肅穆。臨街的商店櫥窗玻璃上結著厚厚的冰花,里面透出的燈光和人影,無不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張啟民在百貨大樓附近找了個存車處,花了兩分錢,把車鎖好。
他跺著凍得有些發麻的腳,他回頭望了望來時路,整條大街依舊車流如織,自行車鈴聲響成一片,在積雪和冬日陽光的映照下,構成了一幅龐大、忙碌而又充滿生活力量的畫面。
張啟民在百貨大樓里看中了正有人在購買的京式點心。
一個點心匣子里,里面有薩其馬、棗花酥、驢打滾、豌豆黃、蜜三刀,問過價錢后,買了三盒。
售貨員用麻繩捆成了一個正方形的紙盒子。
用蜜糖腌制的各種水果,分蘋果、杏子、桃子、海棠等幾種,分別裝在透明的玻璃瓶里,這就是燕京果脯,色彩鮮艷,非常吸引人。
張啟民每樣都買了一種。
隨后,他又來到了煙酒柜,看到了紅星二鍋頭、牛欄山和茅臺,問過營業員,卻都是需要酒票的;香煙,也是。
煙酒票,是五十至九十年代華國計劃經濟時期的專供票證,屬于商品憑票供應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制度在八十年代中期雖已開始逐漸衰落,但在燕京的大商店里,還是走規范的流程,沒有票是買不到的。
上一世,直到1988年7月28日,國家放開名煙名酒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允許價格隨行就市;至90年代初,則完全廢止。
張啟民來到文具柜臺,他被幾套小人書吸引,挑了一套《西游記》和一個文具盒。
出了百貨大樓,張啟民又來到了前幾天舟倡義帶他來過的全聚德。
因為是節日的原因,全聚德門店里人聲鼎沸,根本沒有現成的烤鴨賣。于是,張啟民預定了一只全鴨,明天上午十點取。
張啟民走了一段路,大街上人流摩肩接踵,穿著厚實棉襖的人們,個個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悅。
張啟民取了車,開始原路返回。
無軌電車車頂的“大辮子”在電纜上摩擦,發出輕微的滋滋聲,張啟民覺得甚是好聽,此刻正好和自己的心情相匹配。
快到朝內大街166號的時候,張啟民有心想再往前騎一段路,不久,視線里就出現了那天自己一個人散步時遠遠望見的菜市場。
等到了近前,“朝內菜場”幾個大字進入了他的視線。
他沒往朝內菜場走,而是繼續走了一段路,把車拐往了對面。
不知不覺間,自行車經過朝內菜場,進入一個胡同。
就在胡同口,張啟民看到一間臨街的平房,窗戶上釘著塑料布,門口一塊木牌子,上寫“煙酒糖茶”四字,正在風中微微晃動。
張啟民在胡同口下了車,推車來到小賣部門前。
推開釘著棉簾子的木門,里面不大,張啟民進門就聞到了一股混合著煙草、醬油和煤煙的氣味。
油漆斑駁的玻璃柜臺里,散放著一些話梅糖、動物餅干,最顯眼的是后面的架子上,擺放的各式煙和酒。
柜臺后面,一位五十開外的大爺正坐在凳子上聽收音機。張啟民聽出來,收音機里正在播放單田芳的評書《三俠五義》。
看到有人進門,老師傅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白大褂,慢悠悠問道:
“您,需要點兒什么?”
讓張啟民感到意外的是,小賣部里的老師傅竟也穿著和王府井百貨大樓營業員同樣的白大褂子。
張啟民決定開門見山,開口道:“師傅,來一條香山,再要兩瓶紅星二鍋頭。”
說罷,張啟民開始從衣兜里往外掏錢。
老師傅沒有立刻轉身去架子上取煙和酒,卻是等著張啟民遞過去的票子,同時打量著張啟民。
等看清張啟民手里的只有現金時,老師傅皺起眉頭,慢條斯理問道:
“煙票和酒票呢?”
張啟民臉上露出尷尬的笑容:
“啊呀,我忘記帶了!您看,能不能行個方便?”
老師傅聞言,臉上的表情動了動,身體靠在柜臺上:
“沒票?這不好辦啊,小同志……”
張啟民沖他笑道:“師傅,我來得急,您看……”
老師傅沉吟了一會兒說道:
“這不好辦啊……國營店沒票指定沒戲,我這兒嘛……”
老師傅看著張啟民的臉,壓低聲音說道:
“價錢可能比市面上高一點兒,香山有票三毛四一包,一條三元四毛,您這沒票,算四塊四,二鍋頭,有票一塊一,沒票一塊五,您看怎么樣……”
張啟民知道沒票和憑票購買的差價,這師傅喊的也不算離譜,就利索地數了數手里的錢遞過去:
“行,這是錢,您收好了!”
不知不覺間,張啟民竟也學會了老師傅的京片兒。
老師傅接過錢,仔細點清后,轉身從后面的架子上取下一條紅白包裝的“香山”牌香煙和兩瓶標著“65°”的紅星二鍋頭,放在柜臺上。
然后,熟練地用捆扎帶把兩瓶酒扎了起來,中間還留了空隙以防碰撞,一條煙則裝進了一個半舊的黃色牛皮紙袋里。
“拿好了,您。”老師傅把紙袋遞過來,“您眼光不錯,這香山味道醇,二鍋頭帶勁,這天兒喝正好暖身子。”
“謝謝您了,師傅!”
“沒事兒。”老師傅一擺手,看似隨意地補充了一句,聲音壓得更低,“下回要是方便,還是備著點票……不過要是急用,我這小店好歹能應個急。”
張啟民點頭稱呼謝,轉身推開店門,裹挾著一陣冷風離開。
身后,小賣部的收音機里還播著單田芳的《三俠五義》。
捧著裝了香煙的紙袋,拎著酒,張啟民這下心里踏實了。
等跨上了自行車,張啟民回頭望了一眼胡同,發現原來就在胡同口小賣部的對面,寫著“前拐棒胡同”幾個字。
張啟民回到人文社,把買的東西在自己房間放好,然后把車騎到了小紅樓下的車棚里停了,上好鎖,來到二樓。
此時楊蘭和納蘭錚正一人坐在一把椅子里,在走廊上邊曬太陽邊看書,兩人同時看到了張啟民,楊蘭笑道:
“張老師回來了!”
張啟民微笑著向二人走去。
張啟民把手里的一盒點心匣子和車鑰匙分別遞向納蘭錚:
“納蘭姐,謝謝你的自行車,我請你們吃點心。”
納蘭錚一手接住匣子,另一只手接住車鑰匙:
“啟民,你不用這么客氣。”
“應該的,謝謝納蘭姐借我車子,我上街方便多了!”
說完,張啟民就往樓下走去。
望著張啟民離去的背影,納蘭錚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