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你好,1988!
- 重生1987:我的文藝時代
- 膽子大一點
- 2076字
- 2025-08-23 08:00:00
張啟民在眾人的注視下站起身,向大家鞠了一躬,說道:“謝謝各位老總!”
對面,微笑浮現在秦老臉上。
同時,張啟民端起自己面前的酒杯,語氣誠懇地說道:
“諸位老總,啟民在此感謝人文社對我的抬愛,祝諸位老總及您的家人新的一年,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眾人這才想起來,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
這才是今天聚餐的最大意義。
于是,也都端起了酒杯。
張啟民說罷,仰起脖子,一飲而盡。
第二天上午,九點。
張啟民來到了人文社大樓二樓的出版科。
出版科的詹科長已經按照昨晚的約定,在辦公室等著他有一會兒了。
按照合同規定,人文社將在八月份正式出版《白鹿村》單行本,首印一萬二千冊,單價十五元,首次印刷的稿費以印刷數量和單價之積的百分之十結算。
即全新的“版稅制”。
人文社將在小說出版后的第一個月末跟張啟民結算稿費,后面如果有增印,每一次增印都會以此方式結算稿費。
這便是,舟倡義之前和張啟民說起過的稿費改革!
并且,這還是當著張啟民的面,經過人文社老總的商議拍板的方案。
首印的一萬二千冊這個數目,是人文社多次評估后確定的數字。
簽完出版合同,現在張啟民在人文社的事情都落實了。
兩天前舟倡義說自己“俗一點沒錯”,而事情從頭至尾自己并沒有把自己的“俗”在人文社的老總面前展現出來,一切是都舟老師的策劃。
舟倡義成功了。
舟倡義的成功,便是自己的成功。
簽完出版合同,張啟民立刻回到了作家招待所。
還有一天時間,就是自己離京的日子!
按照自己之前的觀察,張啟民來到了“作家招待所”旁邊的人文社職工宿舍。
因為還在假期里,人文社職工宿舍的不少門都開著,有的門前還晾著衣物。
張啟民看到走廊上,有個人影在一扇門的前面背對著他,就走上前問道:
“請問,納蘭錚在嗎?”
被張啟民問話的人聽到了,轉過身。
張啟民發現,竟然是楊蘭。
楊蘭驚訝地看著張啟民,說道:“原來是張老師!”
張啟民不由得一愣:怎么過了一夜,我就變成老師了?前天晚上大家還有說有笑,一起看跨年午夜場電影,一起唱著歌回來的。
張啟民遂說道:“楊老師,請問納蘭老師在嗎?”
楊蘭聽了張啟民的話,笑道:
“張老師,你才是老師,叫我楊老師不敢當。張老師,你就說來找你的納蘭姐,多簡單……對了,我們今天一直在說張老師你前天晚上唱的那首《小芳》,能不能再給我們唱一遍,太好聽了……”
“楊老師,我那天是隨口一唱的,現在都忘記……”
兩人正在說著,納蘭錚從屋子里走了出來。
張啟民見是納蘭錚,急說道:
“納蘭姐,我想向你借輛自行車。”
納蘭錚聞言,皺了皺眉,問道:“你要上街?”
“是的,納蘭姐?!?
“現在就要嗎?”
“是的,納蘭姐現在要?!?
這個時候,張啟民沒有含糊,直接表明自己的事很急。
納蘭錚回屋,取了鑰匙,給張啟民指著樓下的車棚說道:
“樓下,靠左邊第二輛?!?
說著,納蘭錚把鑰匙交到了張啟民的手中。
張啟民接過鑰匙,說了句“謝謝納蘭姐”,就風一樣跑向走廊末端的樓梯。
納蘭錚呆呆地看著張啟民的背影消失,嘴里說道:
“真像啊……”
一旁,目睹了全過程的楊蘭湊上來,戲謔道:
“阿錚,可惜了,如果這聲納蘭姐變成納蘭妹,事情就會很好……”
“你胡說什么呢……”
納蘭聞言,臉上飄起了兩朵紅暈,揚手朝楊蘭身上拍去。
楊蘭趕緊往前面跑開,納蘭錚從后面追著楊蘭。
但納蘭追了幾步路,就不再追了,她放緩腳步,語氣變得有些暗淡:
“要是我弟還在,應該也有張啟民這么大了……”
前面的楊蘭跑了幾步,看納蘭錚沒有追上來,就走了回來:
“怎么了,阿錚?是不是又在想你弟弟了?”
納蘭錚嘆了口氣。
楊蘭安慰道:“別多想了,或許哪一天,你弟會自己回到燕京,找到回家里,到時候給你們全家一個驚喜。”
“希望如此吧……”
“有希望總比沒有好,當年你弟弟和你們失散的時候已經八歲了,應該還都記得你們……好了,阿錚,別多想了?!?
納蘭錚在楊蘭的勸說下,慢慢平靜了下來。
楊蘭說道:“阿錚,我剛才叫張啟民老師,你猜他有多吃驚?”
“哦……我的這個弟弟呀,屬于年少成名。”
“是啊,五十萬字的長篇,真不簡單……”
樓下,張啟民已經開了車鎖,從車棚里推出自行車,納蘭錚的自行車是一輛鳳凰牌26寸輕便女式車。
張啟民抬頭,看到紅磚樓上納蘭錚和楊蘭的笑聲,但突然之間笑聲卻消失了,張啟民感到有些納悶,但也沒有細想,就騎上車往人文社大門口騎去。
燕京,是一座自行車之城。
據報道,1988年的燕京,自行車的擁有量高達六百三十萬輛!
法國《十字架報》的記者樊雨熱曾撰文寫道:“在寬廣的自行車道上,川流不息的自行車的叮鈴聲奏出一曲自行車的贊歌。自行車在這里是小皇后,一個沒有競爭對手的皇后……”
1988年1月2日的燕京,充滿了節日里的暖意。
大街兩旁,前夜的積雪在路旁堆成灰黑的冰碴,又被來往的車輪碾成濕滑的泥漿。
張啟民騎著車,走在朝內大街上。
街道旁,機關大院的水泥門柱上貼著“歡慶元旦”的紅紙標語;大街上,自行車鈴聲、喇叭聲和人們的談話聲交織在一起。
不久,張啟民拐向王府井大街,城市的脈搏仿佛突然加快了,人流和車流明顯密集起來。越往南騎,商業的氣息就越發濃厚。
快到王府井百貨大樓和東風市場時,簡直可以說是人聲鼎沸了,人多車多,一切都在這片冬日下洋溢著節日的祥和氣息。
身處其間,張啟民不由得發出由衷的呼喊:
“你好!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