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25. 藝術交流:與外界的碰撞
書名: 侗戲奇譚作者名: 作家懸崖松本章字數: 2037字更新時間: 2025-07-17 10:38:24
隨著知名度的提高,我開始有機會參加各種藝術交流活動。這些活動匯聚了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藝術領域的藝術家,他們帶來了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表演形式,讓我大開眼界。
那是在國家大劇院舉辦的非遺藝術交流周,后臺走廊里掛滿了各劇種的服飾圖譜。我正對著一件繡著鸞鳥紋樣的京劇靠旗出神,身后傳來渾厚的嗓音:“這位師傅可是侗戲傳承人?”轉身見一位身著月白長衫的老者,鬢角雖染霜色,眼神卻如點漆般清亮。他正是京劇梅派傳人周明遠先生,早有耳聞他將傳統京劇與現代舞臺美學融合的創舉。
“周先生好,晚輩正是侗戲演員阿云。”我連忙拱手行禮,手心因緊張微微出汗。老先生爽朗地笑起來:“后生可畏??!剛才在排練廳聽你唱《珠郎娘美》選段,那股子山野間的清靈勁兒,真是久違的感動?!彼业叫菹^坐下,紫砂壺里的龍井正冒著熱氣,“不過我聽你唱腔里帶著點困惑,是不是在琢磨情感表達的收放?”
我驚訝于他的敏銳,便坦誠道:“您說對了。侗戲講究‘以情帶聲’,就像山間清泉自然流淌,但總覺得在大舞臺上少了點穿透力。上周在縣城演出,后排觀眾說聽不清念白?!敝芟壬畔虏璞?,指尖在桌面輕叩:“這便是戲曲的共性難題了。你看京劇的‘念’分韻白與京白,韻白講究平仄格律,像《貴妃醉酒》里‘海島冰輪初轉騰’,每個字都要立得??;京白則貼近生活,卻比日常對話更有節奏感?!?
他忽然起身,示意我看他的手勢:“比如表現思念,侗戲可能靠眼神流轉,而京劇有專門的‘云手’加‘碎步’,配合水袖的拋接,讓情感有層次地外化?!闭f著他演示起來,水袖在胸前劃出圓弧,眼神從迷茫到深切,雖是簡單動作,卻似有千言萬語。我看得入神,忽然領悟:“您是說,程式化動作能讓情感表達更精準?”
“不全是程式,是提煉生活?!敝芟壬舆^我遞來的毛巾,“你們侗戲里‘踩堂舞’的擺腰動作,不就是把田間勞作的姿態藝術化了嗎?”他讓我演示侗戲中表達喜悅的“甩帕”,自己則用京劇的“花梆步”回應。手帕翻飛間,竟有種奇妙的和諧。當我唱起侗歌的多聲部合鳴時,他即興加入京劇的幫腔,高低音交織如山林回響,引得路過的昆曲演員都駐足鼓掌。
這樣的交流持續了三天。周先生帶我們看京劇的“把子功”訓練,講解如何用虛擬動作表現騎馬打仗;我則教他唱侗戲里的“蟬鳴調”,用舌尖顫動模仿夏蟬聲聲。臨別時他送我一本批注過的《京劇表演論集》,扉頁題字:“藝海無界,貴在本真。”后來我把京劇的“亮相”融入侗戲的開場,讓珠郎出場時既有山野少年的質樸,又帶著英雄氣概,觀眾反響格外熱烈。
那年深秋,我隨中國非遺代表團赴巴黎參加世界民俗藝術節。在塞納河畔的劇院后臺,遇見了專攻面具戲劇的意大利導演馬可。他指著我戲服上的靛藍蠟染圖案,藍色眼睛里滿是好奇:“這些螺旋紋樣像迷宮,是不是藏著你們的宇宙觀?”我正用竹篾調整頭飾,聞言笑著點頭:“這是‘萬字紋’,代表生生不息。就像我們的戲,故事唱了百年,每次演都有新感悟。”
馬可忽然拍手:“我有個想法!今晚我的《神曲》片段演出,能不能請你用侗戲唱腔演繹貝阿特麗切的獨白?”這提議讓我心頭一緊,拉丁語的韻腳與侗戲的七聲音階截然不同。翻譯小陳在旁小聲提醒:“會不會太冒險?”馬可卻遞來劇本:“藝術就像橋梁,侗族的歌聲一定能讓意大利的靈魂聽懂?!?
當晚我抱著琵琶站上舞臺,聚光燈下馬可的面具戲偶在陰影中舞動。當我用侗語唱起“云端的星辰指引前路”時,起初臺下有些騷動,但隨著琵琶聲與我的歌聲融入戲劇氛圍,全場漸漸安靜。演到貝阿特麗切消逝的段落,我借鑒了侗戲“哭嫁調”的顫音,觀眾席傳來低低的啜泣。謝幕時馬可緊緊擁抱我:“你的聲音像月光,把文字照成了詩?!?
在摩洛哥的交流更讓我難忘。當地 Gnawa音樂家阿米爾聽到侗戲的“牛腿琴”伴奏,立刻抱起他的三弦魯特琴:“這音色像沙漠里的風!”我們在古城廣場即興合奏,他的琴聲蒼涼如駝鈴遠逝,我的牛腿琴則如清泉叮咚,路過的孩童跟著節奏跳起轉圈舞。有位白發老人聽完,顫巍巍地說:“這是祖先在對話啊?!?
最珍貴的是在東京的 workshop。日本能劇演員山本向我請教如何讓古老戲劇吸引年輕人,我帶他們做侗戲的“走場步”——模仿稻田間行走的姿態,膝蓋微屈,腳步輕緩?!澳銈兛?,”我邊示范邊說,“這不是簡單的走路,是把生活記憶放進身體。”山本嘗試時腳步僵硬,我讓他回想童年在神社奔跑的感覺,他忽然眼睛一亮,走得既有能劇的莊重,又帶著少年意氣,引得大家拍手叫好。
這些交流像一顆顆種子,在我心里生根發芽。我把馬可教的舞臺燈光運用到侗戲《仰阿莎》中,用追光突出水神出場的空靈;將阿米爾的節奏型融入“攔門酒歌”,讓傳統歌謠多了幾分異域韻律;甚至借鑒山本的呼吸法,讓長段唱詞更有余韻。有次在貴陽演出,一位年輕觀眾說:“你們的戲既像外婆講的故事,又像剛看完的電影,好神奇!”
在藝術交流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拓寬了自己的視野和思維方式。我將從其他藝術家那里學到的經驗和技巧融入到侗戲的表演中,使侗戲的表演更加豐富多彩。同時,我也將侗戲的獨特魅力傳遞給了更多的人,讓侗戲在藝術的舞臺上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