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6章 26. 侗戲推廣:讓更多人知曉

隨著名聲的漸起,我越來越意識到自己肩負著推廣侗戲的責任。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侗戲、喜歡侗戲,讓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積極參與各種侗戲推廣活動。我走進學校,為孩子們舉辦侗戲講座和表演,讓他們近距離感受侗戲的魅力。那天剛走進縣實驗小學的多媒體教室,四十雙亮晶晶的眼睛就齊刷刷看向我手里的牛腿琴。“老師,這琴為什么長這樣呀?“前排扎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小手問,聲音脆生生的。我把琴身轉向孩子們,指著弧形的琴頸笑道:“這叫牛腿琴,是我們侗族的寶貝,你看它像不像牛腿?老一輩說這樣的造型能讓琴聲更悠揚。“

剛演示完《珠郎娘美》的片段唱腔,后排男生突然舉手:“阿姨,侗戲里的人說話都唱著來,不累嗎?“教室里頓時響起笑聲,我卻覺得這個問題問到了點子上。“問得好!“我豎起大拇指,“侗戲的唱腔其實藏著我們侗族的生活智慧。以前沒有文字的時候,老祖宗就用歌聲講故事、傳道理。你聽這段'嘎錦'調,“我輕撥琴弦哼唱起來,“是不是像媽媽哄寶寶睡覺時的呢喃?“孩子們跟著哼唱起來,跑調的歌聲里滿是童真。

下課鈴響時,班長抱著筆記本跑過來:“老師,我們想成立侗戲興趣小組!“看著本子上歪歪扭扭的簽名,我突然想起上周在鄉村小學的場景。那天雨后的操場泥濘不堪,孩子們卻堅持把表演搬到場院。當我唱到珠郎被害的段落時,后排穿蓑衣的小男孩突然大哭:“他為什么不跑呀?“鄉校老師紅著眼眶說:“這是他們第一次看侗戲。“此刻掌心的溫度,讓我更堅定要在校園播撒侗戲的種子。

我還走進社區,為居民們表演侗戲,與他們互動交流。重陽節在朝陽社區的演出讓我印象深刻。剛搭好簡易戲臺,乘涼的大爺就圍過來:“小姑娘唱這個能當飯吃?“我笑著遞上節目單:“大爺,您先看看,這出《劉三姐對歌》里有您熟悉的調子。“演出到高潮時,穿藍布衫的阿婆突然站起來:“這腔調用我們侗家的牛腿琴伴奏才對!“我趕緊把琴遞給她孫子:“后生,來試試?“小伙子靦腆地接過琴,生疏的琴聲卻引得全場鼓掌。

中場休息時,退休教師王阿姨拉著我問:“侗戲里的服飾那么講究,是不是有什么說法?“我指著戲服上的刺繡解釋:“您看這蝴蝶紋,是我們侗族的圖騰,寓意吉祥。“這時賣水果的李叔湊過來:“上次在文化廣場看你們表演,我家娃現在天天哼'蟬鳴叫聲聲'。“正說著,快遞小哥騎著車趕來:“姐,今天能唱《秦娘美》選段嗎?我媽特意讓我來錄像。“看著越來越熱鬧的人群,我突然明白,社區不是簡單的表演場地,而是侗戲與生活交融的舞臺。

有次在老舊小區演出,剛唱兩句就被打斷:“這調子太慢了,不如廣場舞帶勁!“我沒有停下,反而邀請大媽們:“要不我們試試用侗戲調編段廣場舞?“沒想到真有人響應,退休醫生張阿姨還拿出血壓計:“先量量血壓,咱們健康唱戲。“后來那段改編的《踩堂舞》成了社區爆款,連超市老板娘都學會了幾個動作。這些互動讓我知道,推廣侗戲不是單向輸出,而是要找到與生活的連接點。

除了線下推廣,我還利用互聯網的力量,通過社交媒體、視頻平臺等渠道,發布侗戲表演視頻和相關知識,讓更多的人能夠隨時隨地了解侗戲。記得第一條爆款視頻的誕生純屬偶然。那天在鼓樓拍攝《攔門酒》選段,突然下雨,鏡頭里的侗家姑娘們冒雨演唱,蓑衣上的水珠晶瑩剔透。配文“雨打蓑衣歌不停“的視頻發布后,當晚就收到上千條評論。

“這才是真正的非遺!“上海網友的留言讓我激動不已,更意外的是收到海外留學生的私信:“學姐,能不能教我們唱《思鄉曲》?“于是我每周開直播課,沒想到學員里有程序員、廚師,甚至還有外國友人。有次直播時,倫敦的侗族姑娘連線:“我奶奶說這樣的唱腔能找到回家的路。“彈幕里頓時刷起“想家“的字樣,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互聯網讓侗戲跨越了山海。

為了讓內容更生動,我開始拍攝“侗戲小課堂“系列。講解“扇帕功“那天,特意邀請非遺傳承人楊老師出鏡。當楊老師展示帕子轉成蓮花的絕技時,評論區炸開了鍋:“這比魔術還厲害!“有網友建議:“能不能結合流行音樂?“我嘗試用侗戲唱腔改編《青花瓷》,沒想到引發熱議。傳統派擔心失去原味,年輕網友卻點贊:“這樣的混搭好酷!“面對分歧,我在視頻里說:“創新不是丟掉根,就像糯米酒要陳釀,但也能做成新口味。“

后臺經常收到奇葩提問:“侗戲里的花臉是不是壞人?““為什么你們說話像唱歌?“我都耐心解答,甚至專門拍了《侗戲冷知識》系列。有次收到初中生的作業求助:“老師讓寫非遺報告,能采訪你嗎?“我們連麥了整整兩小時,她媽媽后來留言:“孩子現在天天研究侗族文化。“這些互動讓我意識到,互聯網不僅是展示平臺,更是傳承的橋梁。

在推廣侗戲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比如,有些人對侗戲這種小眾藝術形式并不感興趣,有些人則認為侗戲過于傳統,不符合現代審美。上個月的商業演出就讓我碰了壁。策劃方要求把《珠郎娘美》改成搞笑版,我堅持保留核心劇情,結果演出費被砍了一半。團隊里的年輕人抱怨:“連飯都快吃不上了,還講什么原則?“我把大家帶到老藝人家里,看著墻上“戲比天大“的題字,沒人再說話。

有次參加文創展會,有投資人直言:“侗戲太老了,包裝成網紅項目才行。“我指著展柜里的老戲服說:“您看這百年前的刺繡,每一針都是故事。“他不屑地搖搖頭:“年輕人誰看這個?“沒想到旁邊 00后攤主突然說:“我看!我還想把侗戲元素加到漢服設計里。“后來我們合作推出的戲服元素漢服,在網上賣斷了貨。這件事讓我明白,傳統與現代不是對立的,關鍵是找到共鳴點。

最棘手的是面對同行的質疑。有老藝人說:“你整天拍視頻、搞直播,哪還有心思唱戲?“我把他們請到直播間,當看到海外同胞對著屏幕流淚時,老師傅紅了眼眶:“原來戲還能這樣唱給遠方的人聽。“現在每周三,老藝人們都會準時來直播間教唱,彈幕里“爺爺唱得好“的留言,成了他們最開心的事。

這些經歷讓我懂得,推廣侗戲就像種糯稻,既要守著老祖宗的法子,也要學著用新工具。有人說現在節奏快,沒人愿意靜下心看戲,可我在地鐵里見過打工妹戴著耳機學侗戲唱腔;有人說方言障礙太大,可直播間里總有網友自發翻譯唱詞。那些深夜的私信、演出后的掌聲、孩子們的涂鴉,都在告訴我:侗戲的根,早已扎在生活的土壤里。

但我并沒有因此而氣餒,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不懈地努力,用真誠和熱情去感染每一個人,就一定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到侗戲的價值和魅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阳县| 伊川县| 淳安县| 台前县| 长沙县| 南华县| 乐昌市| 延长县| 云浮市| 嵊州市| 孝昌县| 于田县| 永和县| 江西省| 平塘县| 应城市| 玉门市| 罗甸县| 镇平县| 长葛市| 韩城市| 乐业县| 林周县| 丰城市| 固阳县| 蒙城县| 广宗县| 武宁县| 门源| 东乌珠穆沁旗| 平潭县| 哈尔滨市| 原平市| 都安| 汽车| 峨眉山市| 同心县| 阿克陶县| 普定县| 铜山县|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