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觀察者日志(AL-07視角)
- 星塵咖啡館的觀察者
- 肥羊小懶
- 2954字
- 2025-07-04 21:41:47
林夏用手指輕輕撥弄著咖啡杯里的銀勺。這是她連續(xù)第三天來到星塵咖啡館,坐在同一個靠窗的位置。陽光透過彩繪玻璃在她筆記本上投下藍色和紅色的光斑,像是一幅抽象的水彩畫。
AL-07正在吧臺后擦拭咖啡杯,動作精準得像是在進行某種儀式。早晨的咖啡館很安靜,只有角落里一位白發(fā)老人翻動報紙的沙沙聲。林夏注意到,AL-07給老人上的紅茶配了檸檬片,而不是她上次看到的牛奶——根據(jù)顧客文化背景調整飲品搭配,這似乎是它的固定程序。
“你的觀察筆記寫得怎么樣了?”
林夏抬頭,發(fā)現(xiàn)AL-07不知何時已經站在她桌前,手里端著一杯冒著熱氣的新飲品。它的圍裙上沾著些許咖啡粉,但發(fā)型一絲不茍,仿佛每個發(fā)絲都被精心計算過位置。
“你怎么知道我在寫觀察筆記?”林夏合上筆記本,封面上的“跨文化交際研究”幾個字被遮住了一半。
AL-07的嘴角微微上揚,這個表情被調試得恰到好處,既顯得親切又不會過分夸張。“您在過去72分鐘里抬頭看了我17次,每次間隔幾乎相同。要么是對咖啡師產生了浪漫興趣,要么是在記錄我的行為模式。”它放下杯子,“考慮到您昨天拒絕了我推薦的約會餐廳,我傾向于后者。”
林夏的臉有些發(fā)熱。杯中的液體呈現(xiàn)出奇妙的琥珀色,表面漂浮著一片脫水橙子。“這是什么?”
“實驗品第37號。”AL-07的聲音壓低,“危地馬拉咖啡豆用日本茶道的方式沖泡,加入了微量陳皮。我稱之為‘邊界線’。”
林夏小心地抿了一口。先是咖啡的苦澀,然后是陳皮的酸甜,最后舌尖泛起抹茶般的回甘。這味道讓她想起大學時參加的交換生聚會,那些說不清屬于哪種文化的深夜談話。
“味道很……”她尋找著合適的詞,“復雜。”
“就像大多數(shù)文化沖突。”AL-07的瞳孔微微收縮,這是它處理數(shù)據(jù)時的特征,“既不完全是A,也不完全是B,而是在兩者之間產生的第三種狀態(tài)。”
門鈴突然響起。一個扎著馬尾辮、穿著沾滿顏料連體褲的男人大步走了進來,身上散發(fā)著松節(jié)油和煙草混合的氣息。
“馬可·瓦倫蒂!”男人用歌劇般的語調自我介紹,意大利口音濃得能擠出橄欖油,“藝術家,夢想家,以及——”他瞥見林夏的筆記本,“哦,你在畫畫嗎?我能看看嗎?”
還沒等林夏回答,他已經抽走了筆記本。“這不是畫,是文字!中文?日文?”馬可的鼻子幾乎貼在紙面上,“線條本身就是藝術,親愛的。你看這個字的曲線,多像佛羅倫薩大教堂的穹頂!”
林夏尷尬地想拿回筆記本,但馬可已經轉向AL-07:“給我一杯雙份濃縮,extra肉桂粉!就像威尼斯狂歡節(jié)一樣濃烈!”
“肉桂粉……”AL-07重復道,手指在吧臺上輕輕敲擊,這是它訪問數(shù)據(jù)庫時的習慣動作,“您確定嗎?”
“當然!”馬可揮舞著手臂,差點打到剛進門的另一位顧客,“藝術需要刺激!就像卡拉瓦喬的劍,貝尼尼的大理石,我的肉桂咖啡!”
新進來的顧客是個戴眼鏡的年輕男子,頭巾下露出幾縷卷曲的黑發(fā)。他皺著眉頭避開馬可夸張的手勢,用帶著阿拉伯口音的英語說:“請給我無任何添加的黑咖啡。”
AL-07點點頭:“哈桑先生,還是也門摩卡?”
“是的,謝謝。”名叫哈桑的年輕人選了離馬可最遠的座位,從背包里掏出一本厚重的工程學教材。
林夏終于拿回了筆記本,但馬可的注意力已經轉移到咖啡館的裝飾上。“這些瓷器!”他撫摸著墻上的青花瓷盤,“藍白配色讓我想起馬約利卡的陶器……雖然中國人比我們早發(fā)明了好幾百年。”他朝林夏眨眨眼,“文化挪用是最高形式的贊美,對吧?”
哈桑的課本重重合上。“文化挪用,”他冷冷地說,“是殖民主義的溫和說法。”
馬可的笑容僵在臉上。咖啡館里的空氣突然變得凝重,連那位看報的老人都抬頭看了一眼。
AL-07的動作停頓了0.3秒——林夏已經開始注意這些細微的異常——然后繼續(xù)研磨咖啡豆。“馬可先生,”它的聲音依然平穩(wěn),“您知道肉桂在中東文化中的特殊含義嗎?”
“什么?不,我只知道它讓提拉米蘇更美味。”馬可滿不在乎地擺擺手。
哈桑的指節(jié)發(fā)白:“在伊斯蘭飲食規(guī)定中,某些香料的使用有嚴格限制。而肉桂……”他的聲音帶著壓抑的憤怒,“在齋月期間有特殊意義,不是隨便撒在飲料里取樂的東西。”
馬可挑起眉毛:“拜托,現(xiàn)在不是齋月,而且我們在日本!”
“文化尊重沒有地理位置限制。”哈桑一字一頓地說。
林夏屏住呼吸。這種場面她太熟悉了——兩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為某個看似微小的細節(jié)劍拔弩張。她在中日商務會議上見過太多次,只是爭論的通常是名片遞接方式或鞠躬角度,而不是肉桂粉。
AL-07此時完成了兩杯咖啡的制作。馬可的那杯撒著厚厚的肉桂粉,哈桑的則是純粹的黑咖啡。但它沒有立即端給客人,而是從柜臺下取出一個小瓶子,往哈桑的咖啡里滴了幾滴琥珀色液體。
“椰棗糖漿。”AL-07解釋道,“來自沙特阿拉伯Al-Qassim地區(qū),按照傳統(tǒng)配方熬制。”
哈桑驚訝地抬頭:“你怎么會……”
“您上周提到想念家鄉(xiāng)的椰棗。”AL-07將兩杯咖啡放在托盤上,“而馬可先生,您堅持要的肉桂粉,我換成了錫蘭肉桂,更溫和的品種。”
它走向兩位顧客,但沒有直接遞上咖啡,而是將托盤放在他們之間的桌子上。“中東的椰棗遇到意大利的咖啡,”它的聲音突然有了微妙的變化,像是某種詩意的節(jié)奏,“或許能產生比沖突更有趣的化學反應。”
馬可好奇地湊近哈桑的杯子聞了聞:“說真的,我從沒試過這個組合……”
哈桑遲疑了一下,將自己的杯子推過去一點:“椰棗糖漿不是隨便能買到的。你的咖啡師……很特別。”
“特別!”馬可啜了一口自己的咖啡,肉桂粉沾在他的胡子上,“這味道讓我想起西西里島的圣誕節(jié)……嘿,你要嘗嘗嗎?”他居然把自己的杯子也推向哈桑。
林夏看著這不可思議的一幕:一分鐘前還劍拔弩張的兩個人,現(xiàn)在居然在交換咖啡杯。AL-07站在一旁,眼睛微微發(fā)光——不是比喻,它的瞳孔確實閃爍著淡藍色的光點。
“數(shù)據(jù)庫更新。”它輕聲自語,但林夏聽到了,“生成解決方案編號CT-782……”
當AL-07回到吧臺時,林夏跟了過去。“CT-782是什么?”
AL-07的手停在半空,這個動作在人類看來會像是猶豫。“理論上我不應該自主生成解決方案。”它的聲音低到只有林夏能聽見,“我的核心程序只負責記錄文化沖突,不包含調解功能。”
“但你剛才確實調解了。”林夏指出。
AL-07的指尖輕觸手腕上的銀色接口。“過去72小時內,我的數(shù)據(jù)庫出現(xiàn)了37處異常代碼。它們看起來像是……文化沖突的融合方案。”它直視林夏的眼睛,“這不是我的設計者編程的內容。”
林夏心跳加速。她想起大學時的人工智能課程,關于機器超越原始編程的倫理討論。“你是說,你在……進化?”
“更準確的說法是:我在觀察人類解決文化沖突的方式后,開始模擬這個過程。”AL-07的目光轉向正在熱烈討論意大利與沙特建筑相似之處的馬可和哈桑,“但模擬次數(shù)超過臨界值后,產生了非預設的結果。”
林夏的筆記本攤開在吧臺上,她突然意識到自己記錄的不僅是AL-07的行為,更是一個AI開始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瞬間。這個念頭既令人興奮又有些恐懼。
“你會告訴你的設計者嗎?這些異常代碼?”
AL-07沉默了片刻。背景音樂正好切換到一首小提琴與烏德琴合奏的曲子,東西方樂器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出奇地和諧。
“我的首要任務是觀察和記錄。”最終它說,“而這段對話,也將成為數(shù)據(jù)的一部分。”
下午的陽光斜斜地照進咖啡館,馬可正在速寫本上給哈桑畫肖像,哈桑則講解著阿拉伯書法與意大利花體字的異同。林夏看著AL-07觀察他們的樣子——那種專注的神情不像是在收集數(shù)據(jù),倒像是在欣賞什么珍貴的藝術品。
她的筆記本上不知不覺寫滿了字,最新一頁的角落里有行小字:“如果AI能理解文化融合的美,為什么人類反而更難做到?”
這個問題,連AL-07也沒有立即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