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義帝被殺 二
- 穿越到漢朝:劉如意為母報仇
- 洪劉華
- 1907字
- 2025-07-03 19:24:28
第19章 義帝被殺 二
卻說范增在彭城,催義帝幸郴州。義帝曰:“君,出令者也;臣,奉令而宣化者也。昔項羽立我為君,以此諸侯悅服。而我有約,先入關者為王。今項羽背約自立為王,封天下諸侯,意欲遷我于郴州,廢置而不用,何異于首居其下,足居其上,冠履倒置,甚非臣體,爾為項羽亞父,當極言苦諫以正其過,乃助彼為惡,是亡秦之續耳!爾心不愧乎?”范增俯伏在地道:“臣屢次苦諫,項王不聽,今又差季布離開咸陽,要來彭城建都。臣也兩難,不過惟君所使耳,”帝曰:“爾為項羽心腹之人,正當苦諫,豈可委于從命,此乃阿附小人,非大臣事君之體也!”范增惶恐無地,只得具書奏知霸王。
霸王聽說義帝不想離開彭城,不由大怒道:“懷王乃民間豎子,我家所立,尊以為王,千載奇遇爾!卻偏使劉邦西行,相為結好。卻以恩為仇,妄自尊大,若不剪除,必為后患。”于是叫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潛于大江之中埋伏,卻叫范增、季布、桓楚、于英等急催啟行,
義帝見項羽屢次差人催行,已無人臣之體,若復留連,恐生他變,于是傳令文武大小官員,擇日望郴州來。群臣多戀故鄉,本來不愿意前往。又見義帝受制于項王,落魄不堪,更加不愿意相從。一路上陸續逃走,義帝不能阻止,只得聽之任之。
到得長江北岸,義帝登舟溯江西上,行了多日將到郴地,相距不過數十里,天色已晚,有英布、吳芮、共敖坐三只大船鼓噪大進。三人立于船頭大呼曰:“臣等奉項王之命來迎陛下,陛下所有玉符金冊留下與臣等為執照。”義帝大罵曰:“爾等助紂為惡不通王化,當此大江中流之際據兵阻行,甚非人臣之禮!”英布等人持刀將船攏近龍舟,直身一躍,眾士卒隨即都過龍舟來,舟中侍從急欲躲藏,英布等手起刀落殺死數十人,義帝見此光景,指著西北大罵道:“項羽逆賊,他日決遭橫死!”說完撩衣望江中一躍而墜,隨波逐浪不知所向。其余人等都被英布等殺死。
英布等殺了義帝,欲攏舟上岸,因風色不順不得傍岸,只好走了。這時岸上有百姓看到英布等殺人,其中一位老人年八十歲,人稱董公,為人多讀書,知道理,鄉人都尊重他,乃倡議道:“英布人馬都回去了,我等務要打撈義帝尸首帶至郴州,以禮埋葬,然后迎接漢王做個盟主,與義帝報仇。”眾人應聲道:“我等愿從尊命。”董公率領眾人急奔下流,雇覓十多個會水的船家下江跟尋。當晚月明十分,忽見水面漂來一個尸體,眾船家打撈上來看時,只見他顏色如生并不改變。眾人不識義帝,但見尸體二足中趾上套著兩個玉環,乃龍形也。董公曰:“此必義帝也;若常人豈有玉物耶?”眾人便以凈帛遮體扛至前村,至次日焚香行禮徑投郴州,有本州官吏讓人將尸體抬至原修宮殿中停放。州官恐霸王知道后尋事謀害,于是急急將義帝葬于郴州。至今義帝墳冢還在,四時享祭不絕。
義帝在政治上是一個傀儡,但他在名義上又是北伐和西征軍的組織者,現在這兩支軍隊都取得了勝利,義帝在各支起義軍中的地位很高。雖然義帝很不滿意項羽,總想擺脫他的控制,但以項羽當時的力量和威望,想要控制義帝其實很容易,殺了義帝對項羽并無好處。
如果項羽比較明智的話,他應該把義帝控制在自己手中,讓他仍然留在彭城,然后借他的名義發號施令。如果劉邦聽從義帝的命令,項羽就能達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目的;如果劉邦不聽從義帝的命令,項羽就可以借義帝的名義加以討伐。
項羽不是曹操。他殺害義帝并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為劉邦反對項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口。
英布等弒了義帝后來到彭城,將前事一一說與范增。范增聽后懊悔不已道:“義帝乃武信君所立,不想今日被弒于江中,甚非人臣之禮。若再遷都彭城,決不足以圖天下矣!我等當急回勸止不可遷都,則劉邦不敢東向。若離咸陽,百日之內,劉邦決出漢中,吾輩不能安矣!”季布曰:“韓生亦有此言,被霸王烹之。”范增道:“我等眾人當苦諫,決不可遷都。”
范增留季布修理彭城,自己同眾人一起赴咸陽來勸止霸王。只見咸陽十分狼狽,各文武官員都在預備行裝,二、三日內便要啟行。范增同英布等進見霸王,并將前事一一奏知。霸王聽說義帝遇害,不由大喜道:“除我心腹之患矣。”范增曰:“心腹之患不在義帝而在劉邦,陛下今若遷都,不久劉邦決出漢中矣!”霸王曰:“棧道燒絕,吾料劉邦插翅也不能飛出也。”范增曰:“陛下遷都三秦懈怠,其人決有大志,必蓄養豪杰與陛下爭衡,出此棧道易如反掌耳!望陛下不可遷都。”霸王曰:“朕號令已出,文武行裝已備,豈有中止之理?亞父不必過慮,料劉邦無能為也。”英布曰:“近日各路諸候漸漸反叛,臣恐陛下一離咸陽,人心怠緩,此地絕對難守,陛下不可不慮。”霸王怒曰:”朕自會稽起義以來所向無敵,凡叛去者皆不才之人,何足為用?遷都之事朕意已決,不必多言!如有抗拒者,以韓生為鑒。”范增等長嘆一口氣走下殿來,只得整備行裝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