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BJ早晚已顯寒意,西城胡同里一口煤爐吐著青煙,老人在巷口曬太陽,腳邊蹲著一只半睡不醒的橘貓。
江文淵騎著一輛共享單車,從菜市口騎到白塔寺,拐入一個略顯破敗的小區。他提著一兜蘋果敲開了“201”的防盜門。
門開了,是個戴眼鏡的中年男人,頭發半禿,身形微胖,一見江文淵,先是一愣,隨即咧嘴笑開:“呦,小江?”
“老何?!?
“你小子出名了吧,我朋友圈那幾個財經自媒體都在發辰海?!崩虾伟阉屵M屋,屋里一如既往亂作一團,鍵盤上蓋著一包薯片,墻角堆著兩臺拆過的電腦主機。
“你這破電腦要升級了。”江文淵笑著說,把蘋果放到茶幾上,“謝謝你那天熬夜給我扒資料?!?
“我閑著也是閑著。”老何擺擺手,“不過你真用上了?沒出事吧?”
“沒?!?
“怎么賺的?”
“踩著節奏做了輪轉手,一小波?!?
“有幾成利潤?”
“35%?!?
老何愣了愣:“這么狠?你是做市商轉世吧。”
江文淵沒笑。
他心里記得,前世自己出事后,是老何偷偷給他留了三千塊錢和一張臨時住處的鑰匙卡,雖然那時他說得輕描淡寫:“哥幾個都在外面,你拿著吧,別凍著。”
而現在,他能給老何的還不多。
他摸出一個信封,里面是兩萬元現金。
老何一看:“你干嘛?”
“你不是說想換塊顯卡?再加個SSD。你也老在幫別人爬數據,總不能每次都用二手電源吧?!?
“我不要?!?
“不是給你的。”江文淵把信封塞進茶幾抽屜,“算我買你下次的服務費,先預定。”
老何還要推脫,江文淵站起身:“我晚上還有事,走了。你要真不好意思,就請我吃頓炸醬面。”
“行!那你別點外賣。”
走出樓道,風刮在脖子上,冷得清醒。
江文淵沿著白塔寺慢慢走。他在腦海里梳理著最近的賬:30萬本金,拋出后凈得約10.8萬,再減去老何的“外包費”2萬,還剩下將近9萬。
加上他每月工資不到6千,年底如果順利轉正,稅后也不過8千出頭。
——這是一筆不小的流動性。
但他不急著花。
晚上,他回到出租屋,在白板上寫下四個字:再投資計劃。
他拆解出四類可能:
1.繼續投新三板項目——高風險高收益,但流動性差,監管加強后容易被“割”回來。
2.找白永靖合作——對方信息渠道豐富,但太滑頭,不值得信任。
3.買入次新股——容易跟風,但需要微博、大V、知乎聯動引流。
4.做內容引流——自建小號矩陣,靠“財經解讀”接商業單,也能成為收入來源。
他在每項后面打了分,考慮波動率、投入精力、預期回報。
然后開始逐一驗證。
先看新三板,最近一周新進協議轉讓個股有42家,但大多成交冷清。
辰海之后,有個叫“佑能科技”的項目也在發類似宣傳片,他點開了公司官網,看了三分鐘資料,皺起眉頭:
“這種財務報表還能掛官網?”
他繼續查創始人履歷、注冊資本、合作方,發現合作方全是“紙面客戶”,甚至官網用的都是建站模板,圖片水印都沒改。
直接劃掉。
再看“內容引流”。
他想起前世那些靠財經熱點起家的小紅書號,名字都帶“懂XX”、“XX實驗室”、“財經視野”等詞。內容幾乎全是拆標題、配數據截圖、三分分析七分引戰。
“如果我自己搞一套輿情矩陣,能不能一邊控節奏一邊做內容?”
他點進問道,看了幾個“新能源到底能不能投?”的熱帖,幾千條回答里,80%以上都是帶貨投顧、假分析師、項目植入。
“這比傳統媒體掙錢。”
他查了一下問道好物傭金——平均轉化率1.2%,按月點擊算,運營三個大號穩定跑內容,月入兩三萬不是夢。
但風險也在。
賬號需要實名認證,內容過線就容易被舉報,尤其是行業“灰帶”項目,一旦踩線就是輿論反噬。
他默默關掉窗口。
“不急。”
他站起來泡了一杯綠茶,拉開陽臺門,看著胡同口昏黃的路燈。
“第一桶金只是門票?!彼吐曊f。
“真正的游戲,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