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將方才關于依“道”用兵的感悟銘記于心,目光卻又落在城墻上銹跡斑斑的戈矛之上,忍不住再次發問:“先生,兵器于戰事必不可少,可世人為何又對其如此忌諱?”
老子伸手輕撫冰冷的兵器,似是觸碰著一段段殘酷的往事,沉聲道:“兵器乃不祥之物,寒光所至,必見血光。它承載著殺戮與痛苦,任誰見了都心生畏懼,這是人之常情。眞正有道之人,絕不會主動挑起爭端、動用兵器?!?
見尹喜面露思索,老子移步至屋內,指著席位方位道:“你看,君子以居左為貴,左象征著生機與祥和;而崇尚武力之人,卻以居右為尊,右代表肅殺與兇煞。由此可見,強兵征伐絕非君子之道。即便不得已用兵,也應以威懾為主,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輕易出鞘?!?
“那若戰事已起,該秉持何種態度?”尹喜追問道。老子神色凝重:“速戰速決才是上策,切不可將戰勝當作炫耀的資本。若有人以勝利為榮、沾沾自喜,實則是在縱容殺戮之心。要知道,嗜殺之人,終將被天下人唾棄,難以實現自己的抱負。”
老子頓了頓,望向遠方,語氣愈發沉重:“吉慶之事以左為上,因為左邊象征著新生與希望;而兇喪之事以右為上,寓意著凋零與哀傷。行軍布陣時,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這便是在昭示:用兵當以喪禮之儀對待。戰場上死傷無數,每一條逝去的生命都值得敬畏,戰勝之后,更應懷著悲痛之情,以喪禮祭奠亡魂,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這才是順應‘道’的慈悲,亦是對生命的敬重?!?
尹喜聽罷,眼眶微潤,鄭重地行了一禮:“先生所言,字字如重錘,敲醒了弟子。原來戰爭之道,處處皆藏著對生命的悲憫與對‘道’的尊崇。弟子定會將這份教誨銘記于心,傳揚于世?!鼻镲L嗚咽,似在為逝去的英魂哀悼,也似在訴說著老子對和平與仁德的深切祈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