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將剛記錄完的竹簡整齊碼放,望著燭火映照下老子沉穩(wěn)的面容,忍不住再次發(fā)問:“先生,若治理天下時遇到種種亂象,又該如何應對?”
老子輕捻胡須,目光投向窗外漆黑的夜幕:“就像木匠修繕器物,木板歪斜就用金屬箍固定,梁柱不直就慢慢矯正,凹陷之處便填充平整。治國亦是如此,去除陳舊的弊端,迎接新生的氣象。繁雜的政令只會讓百姓迷惑,唯有簡潔清明的治理,才能讓人心安定。聖人與君王,應以修德為本,方能行穩(wěn)致遠?!?
“為何不過多自我標榜反而更清晰?”尹喜追問道。老子指了指案頭那盞默默照亮石室的油燈:“你看這燈,從不炫耀自己的光芒,卻能驅散黑暗。眞正有德行的統(tǒng)治者,無需大肆宣揚功績,百姓自會將其善政銘記于心;不自我顯擺,反而能讓百姓的聲音被聽見;不自夸邀功,踏實做事,功績自然會水到渠成。時常反省自身不足,便能不斷成長;全心全意為百姓謀福祉,功德自會匯聚。”
“那在這紛爭不斷的世道,究竟該爭還是不爭?”尹喜皺著眉頭,滿是困惑。老子起身走到窗前,聽著遠處傳來的更夫梆子聲,緩緩道:“莫與目光短淺的小人爭蠅頭小利,他們如撲火的飛蛾,終會自食惡果;莫與品行高潔的君子爭虛名,眞正的賢德無需爭搶便能流芳;更莫妄圖與自然規(guī)律較勁,違背天時終會受挫。你看那山間的溪流,從不急于奔涌向前,卻能日夜不息,最終匯入江海。人生亦是如此,不必執(zhí)著于一時的勝負,而應追求長久的安寧與發(fā)展,拓寬自己的心胸格局?!?
“可這‘不爭’與‘爭’,又該如何分辨?”尹喜追問道。老子微微一笑:“不爭,是一種人生選擇,放下無謂的爭奪,專注于自我提升,這本身就是一種競爭;爭,是格局與智慧,不是你死我活的爭斗,而是相互促進的競合。前者是避開鋒芒,積蓄力量;后者是攜手同行,共同進步。當你不斷積累學識,提升思想深度,追求精神境界的極致,自然能領悟其中的眞諦?!?
尹喜若有所思,躬身行禮:“先生一席話,如撥云見日。弟子定當細細領悟,將這些道理銘記于心?!笔抑?,燭火微微搖曳,老子與尹喜的對話,如同穿越時空的智慧之光,照亮了治國修身的漫漫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