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7章 日軍投降信號

風(fēng)從北谷斷崖吹進來,掀動了桌上的圖紙一角。陳啟銘站在指揮所外,手指無意識地摸了摸衣袋。那封日軍少佐的家書還在里面。他沒拿出來,但知道,很快就會用上。

兩小時后,偵察班的信號燈在遠處山脊閃了三下——礦道外圍已抵達,未發(fā)現(xiàn)伏兵。陳啟銘立即召集王志遠與張猛,攤開沙盤。田中繪制的通道結(jié)構(gòu)圖被壓在石塊下,紅筆圈出的三處炸藥位置清晰可見。

“排水渠出口有動靜。”張猛低聲道,“不是槍聲,是人聲。有人往外抬東西。”

“什么東西?”

“看不清。但動作不像戰(zhàn)斗準備。他們……把一具擔(dān)架放在出口石臺上,然后退回去。”

陳啟銘盯著沙盤,片刻后下令:“暫停進攻。設(shè)觀察哨,只看,不開火。”

張猛帶人出發(fā)時,天還未亮。一行五人沿斷崖背坡攀行,避開主道碎石區(qū),貼著巖壁潛行。黎明前的黑暗最濃,呼吸聲都壓得極低。他們在排水渠出口上方十米處找到一處凹陷巖穴,架起望遠鏡。

起初什么也沒有。礦道口黑黢黢的,像被炭火熏過的洞口。直到五點十七分,一道微弱白布從洞內(nèi)伸出,綁在斷裂的鐵管上,隨風(fēng)輕晃。布條不長,邊緣燒焦,顯然臨時撕下。

“白旗。”偵察兵低聲說。

張猛沒回應(yīng)。他盯著洞口兩側(cè),確認沒有槍口反光。過了幾分鐘,三名日軍士兵抬著一名傷員走出,腳步踉蹌。他們將擔(dān)架放在石臺后,其中一人將步槍插進巖縫,槍托朝下,槍口斜指向天。另一人蹲下,脫下軍靴,放在傷員腳邊。

“不是詐降。”張猛說,“這是放棄抵抗。”

可就在這時,洞內(nèi)傳來兩聲槍響。緊接著是喊叫,混亂的腳步聲。巖穴中的戰(zhàn)士立刻壓低身體。張猛舉起手,示意靜默。

望遠鏡里,一名日軍士兵沖出洞口,手里舉著手槍,對準那三名放下武器的同伴。他吼了幾句,聲音嘶啞。其中一名放下槍的士兵轉(zhuǎn)身就跑,被他一槍打中腿部,撲倒在地。另兩人立刻撲上去奪槍,三人滾作一團。洞內(nèi)又沖出幾人,將持槍者拖回黑暗中。

“自己人打起來了。”偵察兵喃喃。

張猛迅速記下時間與位置,命通訊員向指揮部發(fā)信號:礦道內(nèi)部出現(xiàn)分裂,部分士兵試圖投降,遭武力壓制。

陳啟銘收到信號時,正站在電臺旁。他讓通訊兵切換到備用頻段,將《優(yōu)待俘虜條例》的日語錄音調(diào)出,連續(xù)播放。喇叭聲在山谷間回蕩,起初微弱,隨后風(fēng)向轉(zhuǎn)正,聲音清晰傳入礦道方向。

三分鐘后,白布再次出現(xiàn),這次更大,完整展開,懸掛在鐵管頂端。洞口無人進出,但石臺上多了一只空水壺,倒扣著,壺底朝天——這是日軍內(nèi)部約定的“無水、無糧、請求談判”暗號。

陳啟銘轉(zhuǎn)身對王志遠說:“準備談判預(yù)案。列出他們可能提出的所有條件,我們能答應(yīng)的,劃紅線。”

王志遠翻開筆記本:“他們最可能要求遣返,其次是傷員救治。但北原如果還在指揮,不會接受活命條件。”

“那就不是談判。”陳啟銘說,“是瓦解。”

他從衣袋里取出那封家書,信紙邊緣已有些磨損。他輕輕撫平,遞給通訊員:“復(fù)印一份,綁在無人機上,投放到礦道口空地。附一張紙條,寫——‘你們的家人也在等你們回家。’”

通訊員領(lǐng)命而去。陳啟銘走到地圖前,用紅筆圈出排水渠出口與西側(cè)坡面的三個可能通道點。他沒下令進攻,也沒撤回觀察哨。他知道,此刻礦道內(nèi)的每一分鐘,都是意志的消耗戰(zhàn)。

半小時后,無人機模型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墜落在礦道口十米外的碎石堆上。殘骸翻滾幾圈,停住。白布被迅速收起,洞內(nèi)一陣騷動。幾分鐘后,一名年輕士兵跑出,撿起無人機殘骸,帶回洞中。

張猛在巖穴中看得清楚。那士兵回到洞口時,手里攥著那封家書的復(fù)印件。他蹲在石臺邊,低頭看著信紙,手指一遍遍摩挲著邊緣。他的肩膀微微顫抖,像在壓抑什么。

“有人動搖了。”張猛低聲說。

就在這時,他注意到巖縫深處有一團黑褐色的東西。伸手一掏,是半截?zé)沟募埰吘壘砬厦嬗邪雮€印章印跡,還有一行字:“……全員玉碎……不得……”

“玉碎令。”張猛臉色一沉,“他們本來要死戰(zhàn)到底。”

王志遠接到報告后,立刻比對田中供詞。那名持槍阻止投降的士兵,極可能是北原親信,仍在執(zhí)行最后命令。而其他士兵,已不愿赴死。

陳啟銘聽完匯報,下令:“繼續(xù)保持廣播,每十五分鐘一次。炮兵調(diào)整射界,覆蓋礦道主口與西側(cè)坡面。一旦發(fā)現(xiàn)集體突圍或引爆炸藥跡象,立即壓制。”

他沒提進攻,也沒提受降。他知道,真正的轉(zhuǎn)折不在槍炮,而在人心。

天光漸亮,風(fēng)勢轉(zhuǎn)弱。礦道口的白布一直掛著,無人收起。石臺上的空水壺被拿走,換上了一塊染血的繃帶——這是求醫(yī)信號。

陳啟銘讓軍醫(yī)準備急救包,裝入防水袋,命人綁在第二架無人機上。這次,紙條寫的是:“傷員可獲救治。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無人機升空時,張猛在巖穴中忽然發(fā)現(xiàn),排水渠出口附近的碎石堆有新翻動的痕跡。他仔細查看,發(fā)現(xiàn)巖壁下方有一道極窄的縫隙,原本被藤蔓遮蓋,現(xiàn)在藤蔓斷裂,露出半尺寬的洞口。

“有人爬出來過。”他低聲說。

他命一名偵察兵繞到側(cè)翼,查看足跡。不多時,回信:三道拖行痕跡,通向東南方向密林,中途消失。

“逃兵。”張猛皺眉,“至少三個。”

這意味著礦道內(nèi)部已失控。命令無法統(tǒng)一執(zhí)行,部分人選擇逃亡,部分人試圖投降,還有人堅持死戰(zhàn)。

陳啟銘得知后,沉默片刻,下令:“封鎖東南林區(qū),設(shè)卡盤查。但不要開槍,抓到逃兵,先問話,再收押。”

他回到電臺旁,親自監(jiān)聽礦道方向的動靜。八點二十三分,日語廣播再次響起。這一次,洞內(nèi)沒有槍聲。白布依舊懸掛,但石臺上多了一支手槍,槍口朝下,放在繃帶旁邊。

“這是放下武器。”王志遠說,“他們開始交出裝備了。”

陳啟銘點頭,但仍未下令接觸。他知道,真正的指揮權(quán)還在誰手里,尚未明確。

九點整,礦道口走出一人。他雙手舉過頭頂,軍服破損,臉上有血跡。他踉蹌幾步,跪在石臺上,用日語喊了一句什么。

張猛通過望遠鏡看清了他的臉:“是田中說的那個工兵,左袖有刺青的。”

通訊兵立刻將喊話內(nèi)容翻譯過來:“北原少尉在蓄水池引爆了雷管!但炸藥沒響!我們……我們愿意投降!請求救治傷員!”

陳啟銘猛地站起身。

“炸藥沒響?”王志遠驚訝,“是引信失效?”

“是田中說的——引信老化。”陳啟銘快步走到地圖前,“他們試爆了,但沒成功。這意味著北原失去了最后威懾力。”

他立刻下令:“通知張猛,帶醫(yī)療組抵近石臺,接收傷員。只帶一名翻譯,不帶重武器。其余部隊保持警戒,隨時準備應(yīng)對突發(fā)情況。”

張猛接到命令時,正從巖穴中爬出。他摘下大刀,只留手槍,帶著兩名衛(wèi)生員和一名懂日語的戰(zhàn)士,沿斷崖小道下行。十分鐘后,他們出現(xiàn)在礦道口三百米外的開闊地。

那名工兵仍跪在石臺上,看到他們接近,用力揮手。身后洞內(nèi),陸續(xù)有士兵走出,雙手抱頭,動作遲緩。有人背著傷員,有人扶著同伴,隊伍拉得很長。

張猛停在五十米外,舉起右手,示意停止前進。他讓翻譯用日語喊話:“放下所有武器,集中放在石臺左側(cè)。傷員放在右側(cè),我們立即救治。”

工兵回頭喊了幾句,洞內(nèi)走出的士兵開始交出武器。步槍、手槍、刺刀,一件件堆在石臺左側(cè)。兩名衛(wèi)生員上前檢查傷員,發(fā)現(xiàn)其中一人腹部重傷,呼吸微弱。

就在此時,礦道深處傳來一聲怒吼。緊接著是槍聲,短促而密集。走出隊伍瞬間混亂,有人撲倒,有人往回跑。張猛立刻下令全體臥倒,警戒組迅速展開散兵線。

槍聲只響了三秒,便戛然而止。洞口恢復(fù)死寂。

一名年輕士兵跌跌撞撞跑出,懷里抱著一臺小型發(fā)報機。他撲到石臺邊,用盡力氣將發(fā)報機推下石臺,朝著張猛的方向喊了一句。

翻譯聽清了,臉色驟變:“他說……北原死了!他開槍打死了自己!其他人……要投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诏安县| 奉新县| 柳林县| 和田县| 雷波县| 塔河县| 汝城县| 昭苏县| 枣庄市| 三台县| 新巴尔虎左旗| 团风县| 右玉县| 安远县| 延安市| 武胜县| 许昌市| 广州市| 冕宁县| 宜都市| 丹阳市| 安新县| 台安县| 肃宁县| 英超| 黄浦区| 营口市| 衡水市| 萨迦县| 化德县| 伊吾县| 大连市| 濮阳市| 广安市| 奉节县| 怀来县| 股票| 三河市| 东海县| 惠来县|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