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下崗潮中的商機
- 重生九零:小保姆被偏執大佬強寵
- 昕然XRan
- 2308字
- 2025-07-12 20:45:18
午市剛過,小飯館里終于清靜了些。
姜晚舟端著盤子穿過大堂時,聽見后廚傳來的爭吵聲。
“市建公司三千多人,憑什么就裁我們這批?”程大勇滿是不甘和憤懣。
“現在說這些有什么用?”
紅姐的聲音哽咽,“我起早貪黑開這個破飯館,家里就指望你這份公家飯撐著門面,這下可好!”
姜晚舟放輕腳步,看見紅姐和老公程大勇蹲在后門,兩人臉色都不太好。
程大勇吸一口煙,盯著地上的煙灰發呆。
“程工。”姜晚舟拿了杯茶遞過去。
程大勇接過杯子,苦笑道:“小姜啊,你說這人活著咋就這么難?”
姜晚舟沒接話。
前世她看過國企下崗潮的紀錄片,但親眼見到一個技術骨干被時代拋棄,還是讓她胸口發悶。
她安慰道:“你這樣的建筑工程施工員,轉行應該不難?”
程大勇嘆道:“大工程都被關系戶包了,散戶又信不過路邊班子。”
姜晚舟腦子里靈光一現。
九十年代的S市,商品房剛興起,裝修需求激增,但是裝修市場一片混亂。
滿大街都是等著接活的裝修工人,和買了房發愁裝修的業主,就差個敢收錢擔責的中介。
“程工。”她試探著問,“不如咱們開個裝修勞務中介?”
程大勇的煙頭掉在地上:“啥?”
“聽你剛才說的意思,裝修這行有個沒人做的空子。”姜晚舟琢磨著,“咱們可以接那些大裝修公司看不上的小單子。”
程大勇的表情松動了幾分。
姜晚舟順著話頭往下說:“那些新交房的小區或者老房翻新,都需要靠譜的裝修師傅。”
程大勇遲疑著:“臨湖區倒是有不少新小區交房,可裝修隊......”
姜晚舟趁熱打鐵:“裝修隊咱們現招,不是有很多工人在建材市場蹲活嗎?”
“我負責跑通業務,你負責監管技術,裝修質量有保障。”
程大勇的眉頭漸漸舒展,姜晚舟越說越快。
“程工,你可是持證工程師,還拿過市建公司的表彰。現在國企老師傅反而吃香,因為做工講究。”
“咱們做勞務中介,信用第一。不讓工人白干,也不讓業主吃虧。”
程大勇眼中一亮,興沖沖說道:“沒錯!這路子可行!”
他又猛地想起什么:“對了,我有個老鄉,在陽光花園小區當物業主任。明天咱就去探探門路。”
倆人越說越起勁,紅姐的目光在兩人之間打轉,老程做事太實誠,小姜卻活絡得像條泥鰍。她心里一動,這倆搭伙,說不定真能成。
“小姜,你和老程放開手腳干!”紅姐忽然插話。
“小飯館的活兒不用你管。”紅姐笑著用圍裙擦了擦手,“你這丫頭,洗碗真是屈才了!”
說著把兩人往里推:“要商量就去里邊兒,別耽誤我干活兒。”
姜晚舟和程大勇坐在角落,就著一張記賬單寫寫畫畫。
她用鉛筆敲著紙面:“程工,得給咱們這營生起個正經名號。”
程大勇道:“名兒得響亮好記,你定就行。”
“有了!”她在紙上唰唰寫下“巧工匠”三個大字,“巧字顯手藝,工匠立根本。”
紅姐探頭過來:“這名好,人家商場都叫俏佳人、好再來了!”
姜晚舟快速在紙上寫:
“我想好了,不叫中介,叫勞務服務社,聽著就正規。”
程大勇點點頭:“比'裝修隊'大氣。”
他指著遠處“為民理發社”的招牌,“跟公家單位一個叫法。”
程大勇接過紙筆,在“巧工匠”三個大字底下,整齊寫下水電、木工、油漆等項目和報價。
他嘴里念叨著:“咱們的報價既要讓業主滿意,也得保證師傅們不偷工減料。”
姜晚舟拿起紙:“咱們就照著這個印廣告!”
“小姜,”紅姐端著兩碗雞蛋面過來,“你倆趁熱吃。”
紅姐紅了眼眶:“老程今天能睡踏實了。”她伸手在紙上摸了摸,“自打下崗,他頭一回這么高興。”
吃完飯,姜晚舟直奔郵電局旁邊的打印店。
“印五百張名片多少錢?”她問。
柜臺后的老頭推推老花鏡:“普通紙張三十。”
姜晚舟摸了摸兜里的錢,咬咬牙:“印吧。”
老頭記下要印的內容,問道:“Call機留哪個號?”
姜晚舟愣了一下,她還沒有傳呼機,不然先用程大勇的號。
正猶豫時,身后傳來熟悉的聲音:“用這個吧。”
陸野不知什么時候站在門口,他遞來一張紙條:“126臺,呼61209。”
姜晚舟沒接:“這是你的?”
陸野笑了笑,把手里的紙盒遞給她:“我之前用的舊Call機,二手貨,但很好用。”
姜晚舟接過盒子,黑色的小機器沉甸甸的,屏幕上還有道劃痕。
“你先用著。”陸野認真地說,“這是生意工具。”
“其實……我本來也打算買一個的。”姜晚舟低頭擺弄著傳呼機,“就是最近太忙,沒來得及去郵電局。”
打印店老頭已經開始排版。姜晚舟把陸野拉到門外:“你知道我要干什么?”
“你想做裝修中介。”陸野解釋道,“中午我路過飯館,聽見你在和他們說話。”
姜晚舟輕抿著唇:“臨時起意罷了。”
“不,這主意很棒。”陸野語氣篤定。
“S大教師樓剛分房,三十多戶等著裝修。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幫你聯系。”
姜晚舟盯著他看了幾秒,問道:“為什么幫我?”
陸野微微傾身:“我學金融的,看得出好項目。而且...”他頓了頓,“你認真想事情的時候,特別吸引人。”
姜晚舟抬眸看了他一眼,轉身回打印店:“金融生都這么會說話?”
“只說實話。”陸野的聲音從身后傳來,“需要幫忙的話,叫我。”
回到小飯館已是傍晚,紅姐提前打烊,姜晚舟繼續去擺攤。
今天賣電子表的收入比昨天又多了一些。
姜晚舟輕輕呼出一口氣,把錢小心地收進貼身的兜里。
借著路燈的光,她在記賬本上盤算著裝修勞務中介的利潤。
“介紹一單抽成100塊,工人登記費10塊,要是每天能成三單,收入就是330。”
她咬著筆頭,腦子里飛快地算:“要是再搭上建材……”
她眼睛一亮。
裝修隊那些包工頭,哪個不是既要工人又要材料的?水泥、瓷磚、五金件,隨便加點價,一筆就能多賺三四十。
要是手底下多攢些工人,一個月輪上幾趟工,還能多賺幾千。
這可比擺地攤來錢快多了。地攤賣一天表,刨去成本也就賺個七八十,還得防著工商抄攤。
地攤的錢要賺,裝修勞務中介的錢也要賺,這樣她離那個目標就又近了一步。
姜晚舟驀地想起什么,從兜里掏出那臺陸野淘汰的Call機,不自覺地按亮屏幕,這施舍來的舊貨,如今倒成了她的生財工具。
她用力合上本子,說服自己:“這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