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大忽悠
- 大明:嘉靖讓我當權臣?
- 寂夜難眠
- 2111字
- 2025-08-26 20:44:03
李呈垂首的弧度深了幾分,聲音卻依舊平穩。
“陛下謬贊了,進京之后,臣憑觀星見紫微星生晦,那氣非吉非兇,卻帶著‘引擾’之相,臣不敢耽擱,當即以非常之法卜之,這才知先前那借風霾胡言的大臣應是又欲向陛下引些方士,而這方士,則會生禍。”
他頓了頓,似是怕話說重了逾矩,又補了句:“臣并非質疑旁人,只是陛下修玄之心赤誠,若被旁的雜意擾了清凈,反倒辜負了陛下這多年的虔心。”
聞言,朱厚熜眼底染上一絲惆悵,倒讓他先壓下了幾分對“未卜先知”的驚嘆,眉梢先挑了挑,眼底掠過絲不易察的疑色。
畢竟是未發生的事,可轉念一想,三月風霾之事李呈遠在河南都能說準,連大臣面言的隱秘事都知曉,那觀星推演雜氣,倒也未必是虛言。
畢竟這是個能通玄的。
“真人不愧是天尊敕令,降下人間來輔佐朕的,到底是能耐非凡。”他贊了一句,語氣里添了幾分凝重,“真人說的,朕自然不會有疑,日后凡有以玄妄圖討些便宜的,朕會多加留意。”
“陛下圣明,御極之尊,本就不輕易輕信旁人。”
李呈適時接話,沒順著話頭踩那未露面的方士,也沒刻意捧高自己。
此刻略顯諂媚不足羞恥,他日登頂,位居人臣之極,史書只會記載一對互相成就的君臣,當然,這個臣子昔日的言行可能還會被后世效仿。
同流不合污。
夏言說的對,做事之前要先看看胸前的補子,現在他只是個七品御史,胸前的獬豸威武卻終究是七品。
待獸更禽,白羽翩翩,改革才能真正進入大的篇章,百姓才能安生一些。
成則青史留名,不成則身死化仙,也不失為流世傳說。
“臣只是怕那雜氣纏得久了,萬一陛下生了罷朝的心思,修行自然功虧一簣,這才會提前說一聲,至于要不要見,終究還是陛下說了算,畢竟陛下心中自有定數,斷不會被旁的東西亂了分寸。”
這略帶吹捧的話又恰好戳中了朱厚熜的心思,他望著李呈始終恭謹的背影,只覺越發合自己心意。
會觀象、能推演,還懂進退,既不搶功,也不越權,連提醒的話都說得這般妥帖。
這不是恩賜?
殿內侍立的宮人早都退到殿外,朱厚熜卻還是壓低了聲音,語氣里帶著幾分近乎篤定的欣喜:
“你說……朕自登基以來,日日焚香修玄,不敢有半分懈怠,也許是上天見朕這份心誠,這才特意遣你到朕身邊,替朕辨明吉兇、護佑修途?邵真人有你這好友,大功一件。”
李呈聞言,緩緩抬起頭,心知嘉靖是性情了,說的話雖然可能以后不買單,但就此刻而言,可能屬實是認為他是天賜良臣。
但嘉靖這人是一貫的喜怒分明。
從前多么恩寵都不會影響失去恩寵后遭受的雷霆怒炸,夏言前期夠受寵了,最后甚至是腰斬了(可能,也可能是斬首,但總歸身為老首輔被用死刑了)。
“陛下仁德兼具,又虔心向道,上天自然會護佑陛下,大明,如今臣能侍奉陛下,乃天尊明了陛下的福澤,怎敢歸功于己?”
還能怎么辦?繼續吹吹捧捧唄。
果然,朱厚熜聽得這話,嘴角的笑意終于徹底舒展開,連眉宇間那點帝王特有的疏離都淡了些。
到底不是二十多年后的世宗皇帝,現在幾句吹捧他也甘之如飴。
如果是二三十年后……
不敢想,那時候的權利機器全面運作,沒了這半年多的磨礪學習,他空降過來估計活不過三天。
“不必如此謙虛了。”朱厚熜笑了笑,眼睛瞥向李呈,將話題轉移,“查處周王府田產一事,依真人看,該交給何人?”
按理來說,這差事根本無需征詢旁人意見,戶部掌天下戶籍田賦,核查藩王私占田畝本就是他們的份內之責,流程規整、各司其職,斷不會出半分差池。
可朱厚熜偏要繞開戶部,特意問向李呈,這其中的門道再清楚不過,既是給李呈遞了個“人情”,讓他借著舉薦人選拉攏心腹、賣個人情,也是暗中松了口,默許此事里可藏些“油水”。
畢竟帝王心術里最通透的一條,除卻制衡,便是“要想馬兒跑,總得給馬兒吃草”。
沒點實實在在的好處,底下人哪會盡心辦他的事?
十兩該進國庫的銀子,就是貪了三兩,他都可以容忍。
至于這件事本來的目的,君臣二人心里更是各有盤算,李呈先前在開封巡察時,親眼見著不少百姓因周王府兼并田產流離失所,家破人亡,故而心里確確實實是為民。
可嘉靖的心思,從來只繞著兩件事轉。
一是借查田產敲打并整治藩王,讓他們有所顧忌,甚至是可以變動下歲祿的問題,免得宗室尾大不掉威脅國庫。
二是把周王府私藏的田產徹底摸清,要么充入內庫、要么重新定賦,總歸是要給朝廷、給內帑多添些銀子。
這種情況下,別說李呈若是借機在開封圈幾塊地,就算這事最后擾了河南民生,他也未必會放在心上。
至于殺幾個人,那也只是在所難免,殺幾十個,也不過是口頭責怪。
“臣以為……河南巡撫傅鑰,是個穩妥的人選。”
李呈聽出來嘉靖想要借此獎賞他的意思了,但他現在又不是為了未來發愁的大學生。
吃穿用度樣樣不錯,不用花錢,每個月還有俸祿自動下發,過年嘉靖還會給賞銀。
要那么多錢干什么?
貪貪貪,要貪多少才算多?
周王的案子,核心的問題所有人都看得出來,可都不愿意直視,這個問題在民,在民心,在民治。
失民心者,失天下。
忘卻人民的王朝終究會被時代忘卻,這是歷朝歷代都會留下,而歷朝歷代都不會吸取的教訓。
他在開封府的時間不長。
雖然相處的時間不多,但他看得出來傅鑰是個勤政的好官。
這事交給傅鑰,再派點戶部官員去協同,是最好的選擇。
朱厚熜聞言有些詫異。
“前幾日才加急傳來的消息,傅鑰三日猝死任上,換個人選吧。”
李呈愣住了。
五月三日?
也就是三天前?猝死任上了?這是不是有點草率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