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扯淡
- 大明:嘉靖讓我當權臣?
- 寂夜難眠
- 2153字
- 2025-08-16 21:10:10
好了,這下確定了。
雖然不知道這些人從哪得的信,但似乎朝廷上邊,嘉靖那邊對于藩王的處置有了新的方向。
所以這幫朝廷大員突然態度變轉。
而作為宗人府署事掌印,事關的是自己的利益,有一就有二,動了大藩王,下一步肯定就是動小藩王,再然后就是普通宗室。
如此想的話,態度不好也能理解。
“至少我還未曾見過一塊點心默默蹭蹭花費半個時辰咬了一口,旋即卻用不過一盞茶惡時間風卷殘云剩下吃食的人。”李呈淡淡一笑,沒有放在心上。
他都這樣了,讓讓他吧。
崔元冷哼一聲,沒有再陰陽怪氣,對他而言,這李御史只是個執行者,跟一個小官啰嗦,沒必要,更何況這人疑似嘉靖近臣。
言多必失。
“好了,兩位莫要多言,著案子該有的都有了,只是刑部不知上呈怎樣的罪責。”
周期雍目光一掃,制止了本就不想再扯的兩人。
“按禮部的意思,理應削爵去衛,案宗人府的意思,是該僅留千木第產,其余盡作官田,再罰祿三年,將所有家奴處死,責令周王進貢奇珍異寶,銀兩黃金,以資國庫。”
屠僑捋著胡須,不緊不慢的將兩個不同的方案說了出來。
禮部的重,宗人府的輕。
所有案件,最后主要參考,一般是刑部的,如果重要,嘉靖還會最后復審一遍。
不滿意,重審。
甚完他繼續復審,直到有自己想要的結果。
可周期雍卻閉口不言,只是默默的坐著,輕捻著胡須,瞇著眼看著案上的幾封文書。
那文書就靜靜的躺著。
上邊寫著的東西他看過了,說輕確實輕,說重那到不是很重,只能說是踩了個線,削爵?別開玩笑了,這是周王,一個王爵削爵之后的榮譽仍舊是普通人惡一生。
削成平民?
如果是這意思,文書上就是褫奪爵位了,堂堂六部之一哪可能出現有關文字的疏漏?
所以其實這兩個處罰的松緊是一致的,都是和稀泥走開脫。
而打眼一看,卻是覺得這方案剛剛好,甚至說不準還有人會說有些過了。
其實哪里過了?
禮部的方案不痛不癢,宗人府的方案解一時,不解一世,待風波過去,被制裁過的周王府只會更加狠厲,更加無情的將受到的責備十倍,百倍的還給百姓。
沒有一點正義可言。
公道何在?
惟留朱紫染料上,沾著血色的公道不可怕,可怕的是公道粘了血色后才發現它不公道。
“合該褫奪爵位,廢置周藩。”
思索緩緩,周期雍冷不丁的開了口,將自己的內心想法如實的講了出來。
“周尚書……”崔元嚇了一跳,臉上的褶皺堆在一起,寫滿了“你在說什么”。
誰能想到?
堂堂刑部尚書,能說出這種話?鐵面無私也得分個時候吧?
雖然是清流,但你不是言官啊!
好好的一點點爬,不要顏面的爬到文淵閣大學士才是你應該做的啊!在這里逞什么能?
陛下不在這啊!
“這不妥吧?”
“有什么不妥?周王犯下的是幾條人命,可歷代周王犯下的是多少條命?”周期雍毫不客氣的甩臉色,冷冷惡盯著崔元。
“周藩的宗室占全國宗室三成,況且此任周王一脈還未開枝散葉,褫奪爵位,廢置周藩!這……這簡直荒謬!”
崔元恨不得站起來,但還是忍住想法,只是義憤填膺的勸了起來。
嚴嵩不言語,只是靜靜的看著。
他的建議陛下看的到,此時的爭論沒有意義,難道吵一吵就能決定最后的結果了?
愚蠢!
“周藩三千宗室,難道缺了周王就活不得了?他們的祿米是朝廷所發,假若周藩各個宗室對周王死忠,那更該如此!”周期雍面上風輕云淡,話里卻帶著鋒芒。
他儼然沒有顧及什么。
這句話一說出來,便是直接站在周王的對立,不管陛下怎么懲處,最后在攻擊下,他收獲的總歸是夕貶潮州路八千,可那又如何?
不過乞骸骨。
但辦了個藩王,這會刻在他的骨頭上,綿延千年聲譽。
無愧于心,養得與名。
足矣!
“你!”
崔元站起身,指著周期雍,臉色陰沉,他沒想到這刑部尚書來真的。
就差沒直接說周藩也不對味兒了,不,是天下藩王底下的宗室都不對味兒。
“二位消消氣,只是在議,想法最后還是要呈于陛下決斷的,周尚書也是一派鐵骨為民之心,只是沖動了些。”屠僑當起了和事佬,拉起了偏架。
周期雍是為民沖動,那崔元呢?
不必說。
嚴嵩也不開口,他一開口,恐怕屠僑和周期雍就來攻擊他了,這種無用功,他可沒心思去整。
“禮部該核對的,查閱的都做了,這文書就這么呈上去吧,衙署之中還有要事,告辭。”
嚴嵩起身,走了。
李呈全程沒怎么說話,只是看著鬧過家家似的幾人,突然明白了另類的大道至簡。
扯淡半天,最后還是嘉靖決斷。
或許這一天會記在史書上?那么他是否借此留名了?
有點意思……
“李御史,你怎么看?”
突然的發問讓李呈清醒了過來,好在他早已有了點子,只是實施起來,可能有一點點難度。
“周尚書所言不錯,崔都尉所說也不假。”他點點頭,瞟了一眼因他而愣住的幾人,“不如問問大理寺卿的想法?”
一直聽著的大理寺卿愣愣的眉頭蹙了一下,旋即趕緊開口:“大理寺不論此事,全待陛下準了如何處置,我等再復核。”
他一直沒說話是有原因的,雖說大理之職,所以折獄詳刑,伸冤理枉,可在廠衛設立后,他們的職權含金量就越來越低了。
對刑部惡監督雖然沒變,但許多東西已經由不得他們。
“李御史,莫要賣關子,陛下認命你主審此案,定是因為你有過人之處,若有了解,煩請不吝賜教。”
大理寺卿將問題拋了回來。
見推脫不掉,李成只好坐直了身,看了崔元,又看了周期雍,這才開了口:
“崔都尉之法不可,周尚書之法,亦不可!若要一勞永逸,自然簡單,此案解決之后,不允王府有家丁莊頭,僅留護衛奴仆,登記在冊,每年送之京城就是了。”
雖然可能造假。
到起碼吧話題轉了個彎。
他的辦法怎么可能直接跟這幾人說出來?起碼是嘉靖才能聽的。
周王事小,藩王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