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西暖閣。
弘歷打起精神,邁過高高的門檻。殿內龍涎香的氣息混合著墨香,沉靜而肅穆。他目光微垂,行至御案前數步,依足了規矩,利落地一甩馬蹄袖,單膝點地,聲音清朗卻帶著不容錯辨的恭敬:
“臣弟弘歷,參見皇上!恭請皇上萬福金安!”
御案后,正埋首批閱奏折的弘昀聞聲抬起頭。一見是弘歷,他臉上立刻漾開真切的笑意,隨手擱下朱筆,竟直接起身,繞過寬大的御案,幾步就走了過來。
“老四!”弘昀的聲音帶著難得的輕松,不等弘歷行完禮,已伸手穩穩托住他的胳膊肘,用力將他扶起,“朕不是早跟你說過?自家兄弟,私下里何須如此大禮!快起來!”
弘歷順勢站直身體,面上露出恰到好處的感激,心底卻警鐘長鳴:雷霆雨露,俱是天恩!這話皇上對其他兄弟說說或許是真,對我……呵,這‘兄弟’二字,分量太重,踏錯一步,便是萬丈深淵!越是親近,越要守著君臣的本分,一絲一毫都不能亂。這是他刻在骨子里的精明,也是他在這微妙位置上賴以存身的法則。
弘昀仔細打量著弘歷略顯疲憊卻精神依舊的面容,眼中滿是贊許,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干得漂亮!真不愧是皇阿瑪當年最器重的寶親王!”弘昀的語氣帶著由衷的激賞,“這次京師大整飭,雷厲風行,成效卓著!你是沒瞧見登基大典那日,滿朝文武、外藩使節那驚嘆的眼神!甭管是紫禁城內還是外城街巷,煥然一新!這不僅是給京城掙了臉面,更是給咱們大清、給朕,大大地增了光!一掃積弊,氣象一新,好!極好!”
弘歷心頭一熱,一絲被認可的激蕩瞬間涌起,但立刻被他強壓下去,轉化為更深沉的惶恐。他連忙躬身,語氣懇切:
“皇上謬贊了!臣弟萬萬不敢居功!此皆因皇上圣心燭照,決策英明!若非皇上力排眾議,節省大典靡費以充用度,若非皇上明旨支持,嚴申法紀,臣弟縱有千般想法,亦難施行。再者,順天府、步軍統領衙門乃至都察院諸臣工,夙興夜寐,盡心竭力,方有此效。臣弟不過居中協調,奔走督促而已。”
弘昀聞言,眼中笑意更深,卻也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了然。他再次拍了拍弘歷的肩,力道帶著不容置疑的肯定,隨即轉身,步履從容地踱回那象征著至高權力的御座。
“你啊,就是太過謹慎謙遜。”弘昀在御座上坐定,身體微微前傾,目光如炬地看向弘歷,“是你的功勞,就是你的功勞!朕看得分明,朝野上下也看得分明!這賞功罰過,是朝廷法度,更是朕的心意。”他頓了頓,語氣斬釘截鐵,“旨意很快就會下去,該有的封賞,一樣都不會少!”
弘歷心知這賞賜既是榮耀也是枷鎖,更深知帝王“恩賞”背后的分量,只能再次躬身謝恩:“臣弟叩謝皇上天恩!”
弘昀微微頷首,話鋒一轉,目光投向殿外,仿佛穿透宮墻,看到了更廣闊的京城:
“不過,老四,這環境衛生整治,絕非一錘子買賣!”他的聲音沉穩而充滿遠見,“此次雖見成效,然維持不易。京師乃首善之區,萬國觀瞻之地,豈能時好時壞?朕思慮再三,決意將此差事提級,常設專管!”
弘歷心頭猛地一跳,專注地聽著。
“朕打算成立一個專門的衙門,就叫‘京城清整事務衙門’也好,‘五城潔凈司’也罷,名字再議。其責專司京師內外一切街道溝渠、市容環境之規劃、整治、督巡、維持。”弘昀的目光重新落到弘歷身上,帶著不容推拒的信任與期許,“這個新衙門的擔子,非比尋常,既要魄力,又要手腕,更要一顆為朝廷、為百姓做實事的公心。朕想來想去,這領頭之人,非你寶親王弘歷莫屬!”
弘歷只覺得一股巨大的壓力伴隨著同樣強烈的機遇感當頭罩下。成立專衙?由我領頭?這無疑是將京城“臉面”工程的長久之責壓在了他肩上。權力是大了,可盯著這位置的眼睛也更多了,稍有差池,便是萬劫不復。但,這不正是證明自己能力、穩固地位的絕佳機會嗎?甚至……他腦海中那個深藏的、不甘的念頭又悄然浮現。他壓下翻騰的心緒,深吸一口氣,撩袍便要再次跪下領命。
弘昀似乎早有所料,抬手虛按:“免了免了!此事朕意已決,你回去也好好想想章程。朕要的,是一個能長久保持這‘圣朝氣象’的衙門,一個能真抓實干的衙門!這差事,你給朕接穩了,辦好它!”
“臣弟……”弘歷站直身體,迎著皇帝的目光,所有的復雜心緒最終化作一句沉甸甸的承諾,“遵旨!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皇上重托!”
養心殿內,檀香裊裊。皇帝的目光深邃,親王的承諾鏗鏘。一場關于京城面貌、也關于個人前程的漫長“清掃”,才剛剛拉開序幕。
弘昀曾經思考過將弘歷逐步邊緣化并閑置。但是他后來仔細斟酌后覺得這樣會對外界造成一個不良的印象,同時一個人閑久了難免會有生出別的想法,弘歷不是無能之人,再去否定滿清,抬舉雍正貶低乾隆,也不是客觀,弘歷在前期是勵精圖治,這也是能力的證明。不如給他安排一些看似非常重要,但是接觸不到核心國政的事務。牽制他的精力。環衛大整治運動就是一個很好的項目,弘歷不是本性好大喜功嗎?以后得工程項目有得他去忙!
次日,由宗人府官員親自來頒旨,這證明這個行為不僅僅是皇帝私人的事情,而是上升到國家法律層面,弘昀登基后便下令,所有以皇帝名義頒布的圣旨均由翰林院起草并蓋玉璽,由圣旨內容所涉官僚機構前去宣旨。而皇帝口諭或者批示指令才由太監去執行。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惟治理邦國,首重京畿。京師乃首善之區,四方觀瞻所系。前以登基大典在邇,特命和碩寶親王弘歷總理京城內外環境整飭事務。該親王仰體朕心,恪遵諭旨,董率有方,調度得宜。統領順天府、步軍統領衙門并各該衙門、八旗都統等,克日興工,不辭勞瘁。
旬日之間,成效卓著!溝渠為之疏通,衢巷為之肅清,穢積為之蕩滌,宮闕內外、市廛閭閻,煥然改觀。非惟典禮儀容增其肅穆,實使中外臣民共仰新朝之氣象!朕躬臨大典,目睹其功,深為嘉悅。
和碩寶親王弘歷,公忠體國,才具優長,勇于任事,勤勉可風。此次辦理整飭事務,殫精竭慮,厥功甚偉。著加恩賞:
一、加賞親王雙俸一年,以資酬庸。
二、賜御筆親書“勤慎夙著”匾額一方,懸于王府正殿,用昭恩眷。
三、賜內庫赤金圓壽字錁一百錠、上用綢緞一百匹。
四、加恩蔭其一子,由該親王擇其賢者,授為不入八分輔國公。
五、特賜紫禁城騎馬、乘坐二人暖轎之殊榮。
該親王當益勵忠勤,永承恩澤,為宗室懿親之表率,以副朕股肱心膂之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