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論孝道,朱允熥舌戰(zhàn)
書名: 大明朱允熥:我才是嫡皇孫作者名: 藍(lán)瑪苔原本章字?jǐn)?shù): 2346字更新時間: 2025-07-04 09:30:46
“十四叔,你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侄兒才十五歲,正是長身體的關(guān)鍵時期?!?
“典膳所若是吃里扒外,侄兒身體營養(yǎng)跟不上,萬一疫病來襲,雄英大哥就是先例?!?
朱允熥一邊和朱楧見禮,一邊解釋收回典膳所的目的。
聽到朱允熥這么一說,朱楧等人齊齊色變。
朱雄英染天花而逝。
究竟是怎么得的?
原因迄今沒查出來。
雖然太醫(yī)的推斷,說是朱雄英在街上游玩感染?
但同去的儀正、屬官,卻好端端的什么事情都沒有?
這里面,說不得有隱情?
只不過,時間過去太久,真相已經(jīng)無法查清楚了。
“允熥說的對,王府那些文官,一個個鼻子朝天,仗著懂點文墨,就做假帳,糊弄我們,此等蛀蟲,全都該死?!?
朱楧深有同感的點頭。
朱元璋崇節(jié)儉,兒子又生的多。
這么一來,宗室拔給郡王的例俸,就緊巴巴的。
朱楧等幾個皇子,年齡皆不到二十,還未就藩,王府權(quán)力掌控不住,想要干點“欺男霸女”的事情,也是不能。
這等情形,朱允熥早就聽靖江王朱守謙提過。
朱守謙一到封地,就被告發(fā)胡作非為,一回京城,就老老實實當(dāng)郡王,原因其實就是老朱管得太嚴(yán)。
囿著朱楧的話頭,朱允熥面帶微笑,大大方方入宗室學(xué)堂,與朱植、朱權(quán)等人一一寒喧。
兩世為人。
朱允熥的情商,早已不是十五歲不知人情世故的少年郎。
朱楧、朱植等皇子,馬上就要被朱元璋分封出去當(dāng)藩王,朱允炆作死削藩,他們是直接受害者,也是朱允熥的天然盟友。
朱允熥的這一下改變。
讓朱楧、朱植等皇子很是驚訝。
在他們的印象里,東宮時有傳言,朱允熥這個嫡次孫,性格唯唯嚅嚅,連話也說不利索,沒想到,今日一見,方始傳言一點都不實。
“老師,時辰已到,該講課了?”
朱允炆在大本堂內(nèi)室,聽到外面朱允熥與朱楧等人的說笑聲,臉色一下沉了下來。
他做夢都想要當(dāng)皇帝。
為了避嫌。
只能與朱楧等叔伯保持距離。
但這并不代表,朱允炆樂見朱允熥與朱楧等皇子相處融洽。
方孝友正在與兄長方孝孺敘話,聽到朱允炆叫老師后,趕緊小快步來到學(xué)堂的授課桌案前。
在環(huán)視四下,清了清嗓子后,他的目光停留在朱允熥臉上。
“方某乃東宮侍講,今日講題,重點是談如何盡孝?比如,兒子生病,母親前來探望,兒子應(yīng)該如何稱呼母親?.....”
“這一題,敢問允熥殿下,太子妃前些日來探望于你,殿下是如何回答的,不妨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共勉?”
方孝友得了朱允炆的暗示,一開場,就把矛頭指向了朱允熥。
在他看來,呂氏前來探望,朱允熥連一聲娘都不叫,就是不孝?
當(dāng)著諸皇子的面,方孝友要讓朱允熥失盡臉面,灰溜溜的滾回郡王府,再不敢出來。
有此一功。
以后朱允炆登基,他方孝友必得重用。
“這....。”
“這題,太過難為人。”
“看來,允熥侄兒這一關(guān),難過了?!?
朱楧、朱植、朱權(quán)、朱松等皇子一個個心里犯起了嘀咕,幸好,他們王府的侍講,不是方孝友這般吃里扒外的偽君子。
“恩師,令弟不錯,可為國之棟梁?!?
朱允炆在內(nèi)堂,聽到方孝友的慷慨陳詞,心情激動,向方孝孺鄭重一揖,表示感謝。
學(xué)堂內(nèi)。
隨著方孝友的話音落下,眾人的目光,漸漸聚焦到了朱允熥身上。
只見他面帶微笑,施施然抖了抖錦袍,起身來到講臺上,然后轉(zhuǎn)過身來,面對朱楧、朱植等皇子,拱了拱手。
“諸位叔伯,孝道,自古以來,孔孟皆有注釋,生我者,為父母,養(yǎng)我者,為父母,既不生我,也不養(yǎng)我者,又怎么敢自稱父母?”
“孤之母親,已在生孤時,難產(chǎn)病逝,孤自記事起,每聽父王說起,就心甚痛。”
“這些年來,孤有幸生于皇家,得皇爺爺,皇奶奶照拂,養(yǎng)于宮中,托咐教養(yǎng)嬤嬤養(yǎng)大,十五載以來,孤除了大禮之日,見到呂氏之外,其余時間,未見其人....。”
“敢問方先生,你若處在孤之境地,也會喊一個陌生又無撫養(yǎng)的婦人一聲娘嗎?”
朱允熥眼眸紅腫,聲音帶著些許的哽咽,質(zhì)問方孝友。
他說的這些話,讓堂中的諸皇子心頭一震。
朱楧、朱植等人,運氣好的,親生母親健在,運氣不好的,如朱允熥一樣,被宮中乳母和嬤嬤養(yǎng)大。
早些年,馬皇后活著的時候,還能照拂他們一二。
馬皇后病逝之后,朱元璋后宮,由李淑妃代掌,李淑妃病逝后,又由郭寧妃來暫管。
郭寧妃嚴(yán)以律己、嚴(yán)于內(nèi)治,對宮中諸皇子管教甚嚴(yán)。
但郭寧妃有親生兒子魯王朱檀,在對朱檀的管教上,就是兩個標(biāo)準(zhǔn)。
也正因此,朱檀在就藩之后,就好金石之藥,信道士傳房術(shù),結(jié)果在洪武二十二年,服丹藥中毒而死。
郭寧妃在朱檀死后,性格就變得越發(fā)的嚴(yán)厲。
朱植、朱權(quán)、朱松等年幼的皇子,每去郭寧妃那里,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生怕會被責(zé)罰。
以己推人。
朱植等人自然而然的想到,太子妃呂氏,在對待朱允炆和朱允熥的問題上,肯定是兩個標(biāo)準(zhǔn)。
這么一想。
朱允熥不喊呂氏娘,也不是什么大錯。
甚至,朱植等人心里還暗爽。
要是這事傳到朱元璋的耳朵里,廢了郭寧妃掌后宮的權(quán)力,以后他們見到郭寧妃,也不用再喚“娘娘”了。
“允熥殿下,你這是狡辯,太子妃已經(jīng)扶正,就是東宮之主,按禮法論,身為人子,見到主母,就應(yīng)當(dāng)以母尊稱。”
方孝友氣得臉色鐵青,要不是有朱楧等人在場,他就要指著朱允熥怒罵了。
“方先生,孤尊你一聲先生,你怎么能這般無根據(jù)的妄言,孤什么時候不尊禮法了。孤只是對親生母親之死,有疑心罷了?!?
“在未弄清楚親母真正死因之前,孤不會叫任何人一聲娘,這一點,就算是皇爺爺在這里,孤也要說上一說?!?
“還有,你們這些只會舞文弄墨的文人,靠著一張嘴,一支筆,就會欺負(fù)我們武勛子弟,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朱允熥怒目而視,挽起袖子,作出欲打方孝友的樣子。
他這一下。
把方孝友嚇得夠嗆。
朱允熥是皇孫,是郡王,打他一個王府屬官,打了也是白打。
更重要的是,朱允熥話里有話,先是懷疑起了常氏死因,后來又把方孝友歸類為文人,把自己歸為武勛子弟。
這么一來,方孝友“論孝”的題目,在朱允熥一番狡辯后,就成了老朱家的家事,還有文人集團和武勛集團之間的矛盾。
鬧大了!
今日之事,要是錦衣衛(wèi)報到朱元璋那里。
朱允熥會怎么樣,方孝友不知道。
他方孝友,絕逼不會有好下場。
萬一朱元璋震怒。
一道詔令下來,剝皮填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