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老朱的帝王心術
- 大明朱允熥:我才是嫡皇孫
- 藍瑪苔原
- 2162字
- 2025-07-04 00:02:00
人一輩子。
最離不開的,就是攀比兩個字。
常森的郁悶,在于同樣是庶子,常升只比他早出生,就混到了開國公的爵位。
而他只不過比常升晚出生,就只能委屈巴巴的在開國公府當透明人,不僅沒爵位,而且還要受常升的打壓。
除非常升和常茂一樣,犯下大錯,他才有繼承開國公爵位的可能。
但這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想來也不可能。
更可氣的是。
常升的兒子常繼祖,什么也不用做,就能繼承爵位。
而他的兒子,卻什么都沒有。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常森、徐博兩個功勛家族不受寵的庶子,最終決定押寶同樣在皇族中不受重視,同樣被朱元璋瞧不上的朱允熥身上。
很快,在一番計議之后,常、徐兩人,把拉攏的目標,放在了郡王府的儀衛上面。
儀衛。
負責郡王府車駕儀仗、安全的宿衛。
洪武四年,朱元璋下令,將原屬儀鸞司的司仗改制為親王儀衛司典仗,正式確立王府儀衛從五品官階。
在人選方面,世襲軍戶子弟優先錄用,特殊時期,比如藩王就藩后,儀衛不足600人定額的,也可以就地專項招募。
朱允熥未就藩,而且郡王府,就在京城,儀衛不足額,維持著五十人的規模。
這五十名儀衛,主要由錦衣衛落選下來的人組成,其中不少是軍伍出身的士卒。
領頭的是一個總旗,叫趙麟,其伯父是梁國公趙德勝,父親趙端,也跟隨從軍,洪都之戰中受重傷后,退出軍伍。
趙德勝征討陳友諒時戰死,爵位由其子趙獻所領。
趙麟只是侄子,父親又不給力,能夠在郡王府當一總旗,已是僥天之幸。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當得知是靖江王府長史徐博、開國公常遇春之子常森相約時,趙麟幾乎沒有猶豫,就投靠了過來。
功名旦是馬上取。
但也要有機會才行。
不給機會,趙麟只能一輩子當個小小的總旗。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躺平的朱允熥,還不知道,自己一次借勢,收回典膳所典膳正的權力,就引來勛貴集團中郁郁不得志的一群子弟暗中支持。
這股力量,現在雖然很微弱。
但若是有一天,勛貴武將集團的庶子們,一個個行動起來,就是一股不容輕視的力量。
.....
五月三十日。
距離朱標入陵安葬還有兩天。
朱元璋為兒子的身后事,忙得幾宿沒睡,人也越發的蒼老。
陳能回宮之后,雖然向他稟報過朱允熥借傳旨之機,收回郡王府權力的事情,但在朱元璋看來,朱允熥還是太嫩了。
“一個管膳食的典膳正,算什么反擊,要是換了朕,直接撤了長史,允熥的膽子,還是不夠大。”
在心腹宦官陳能面前,朱元璋并不隱瞞自己對朱允熥的失望。
“皇上,允熥殿下也難.....。”
陳能低著頭,輕聲替朱允熥辯解了一句。
在他看來,老朱這是將朱允熥代入為朱雄英了。
朱雄英是公認的皇長孫,一呼百應,身邊有的是投靠的人,自然不用擔心什么。
而朱允熥是明擺著被朱元璋拋棄的人,投靠他能得什么好處,什么也得不到。
這么一比較,朱允熥行事小心些,并沒有差錯。
要是直接借勢撤了胡濟的長史。
那就是做得太過了。
“難,要想爭皇權,哪有捷徑可走,朕當年在濠州,也是于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陳能,你去了解下這個馬三寶的背景,要是白蓮的余孽,絕不能留在允熥身邊。”
朱元璋冷哼一聲,長身而起,一邊踱步,一邊交待陳能。
朱允熥的表現。
在老朱看來,差強人意。
馬三寶這樣身份可疑的人,朱允熥不加辯別,就重用,實在太不謹慎。
如此輕信于人。
以后怎么可能成事。
“老奴這就去調查。”
陳能心頭一凜,連忙答道。
他只顧著替朱允熥說好話,還真沒想到,馬三寶的身份背景,是否可疑?
要是真是白蓮余孽?
那事情就鬧大了。
就算朱允熥什么都不知道,以后也難自辯。
想到這里,陳能心里,又替朱允熥惋惜起來。
這個嫡皇孫。
從一出生,就命運多舛。
好不容易有了一點起色。
卻又用人不淑。
......
陳能到郡王府頒旨的次日。
朱允熥在貼身女婢周芷若的服侍下,穿上郡王的正式常服,戴上冠帽,配上刺繡的腰帶,少年郡王的風流倜儻,一下子顯現了出來。
這一下形象改變,讓小周芷若瞪圓了眼睛,一副花癡的樣子。
隨后,朱允熥出府門,在總旗趙麟的護送下,前往宗室考校學問的地方大本堂,接受每月一次的模考。
洪武元年十一月,朱元璋就開始籌建大本堂,其目的,就是為了延請名儒教授太子、親王,大本堂因此也作為了諸王讀書、考校之所。
朱允熥在車駕里面,一邊閉目養神,一邊感慨。
這情形,與后世初、高中學生月月測、周周練,是一個意思。
看來,郡王也不好當。
還不如早早就藩當藩王舒服。
“殿下,每月一考至關重要,要是在堂前失儀,答不上題,對殿下的聲望,會有很大的影響。”
馬三寶小心翼翼的提醒。
他的身份,雖然是典膳正,不管朱允熥學問之事。
但現在,朱允熥可信任的人,就他一個堪用。
馬三寶一早起來,將典膳所的事務忙活得差不多后,又不辭辛苦的陪著朱允熥來就學。
他已經想好了。
等朱允熥進宗學,就在車駕上瞇一會,打個盹。
且說朱允熥循著記憶,步入大本堂,里面已經有人先到了。
朱元璋的幾個兒子。
大一些的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等人,已經就藩,小一些的朱楧、朱植、朱權、朱松等皇子,正在里面高談闊論,說著打聽到的最新消息。
皇孫朱允炆,并不在其中。
他的身份尊貴。
宗室學堂的大儒,把他作為皇位繼承人來看待。
此時,朱允炆正在內室,與方孝孺、黃子澄等授業老師討教學問。
“允熥來了,最近,你可是好好出了一把風頭?”
皇十四子朱楧見到朱允熥,親熱的上前打招呼。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
朱允熥借圣旨之勢,壓倒郡王府屬吏,讓這些皇子們大開眼界,大聲叫好。
他們在自己的王府,或多或少也被王府屬吏制衡,同樣迫切的想要收回權力。
朱允熥的舉動,給了他們不小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