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朱允熥一鳴驚人
書名: 大明朱允熥:我才是嫡皇孫作者名: 藍瑪苔原本章字數: 2244字更新時間: 2025-07-05 00:02:00
大明!
以何立國。
文官與武將,孰輕孰重?
洪武年間,就一直爭論不休。
朱元璋起兵之時,打的是紅巾軍的旗號,投奔郭子興之后,更是曾一度受韓林兒、劉福通的韓宋朝廷名義管轄。
韓林兒、劉福通死后。
朱元璋為了與紅巾軍劃清界線,正式改國號為“明”,定都應天府,并派遣徐達、常遇春等武將,北伐元朝殘余。
在起兵至立國的這一段時間,沒有武勛,特別是以徐達、常遇春、李文忠、藍玉、鄧愈等淮西武將的支持,朱元璋不可能建立起大明王朝。
要是太子朱標活著,皇長孫朱雄英也沒有早夭,朱元璋重用武勛的國策,不會改變。
因為以朱標的治國能力,朱雄英是常遇春外孫的背景,足以震懾住那些驕橫拔扈的武將。
但是,偏偏造物弄人。
白發人送黑發人,兒子朱標、孫子朱雄英皆比他早逝。
朱元璋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朱標的四個兒子里面,選擇了年紀最大、學業最優、也最得大儒宋濂、謀士劉伯溫喜歡的朱允炆作為培養人。
這個選擇,也決定了,朱元璋接下來要重點打壓武勛集團,否則,一旦他駕崩,藍玉這些驕兵悍將,朱允炆根本壓不住。
“朱允熥,你信口雌黃,誣蔑太子妃,挑撥文武矛盾,今日之事,本官.....本官要向皇上報奏,參你妄言失儀之罪。”
內室中,方孝孺終于再也呆不住了,揭簾而出,大聲反駁朱允熥。
朱允熥的話,殺傷力太大。
常氏若是正常難產而死,呂氏扶正太子妃,自然沒有問題。
但是,若常氏之死,真的死于陰謀,這問題就大了。
雖然孝經有云: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為人子者,當事母孝。
但這是建立在呂氏確實有撫養朱允熥的基礎上。
再從受益者的角度來分析,常氏病逝,最得益之人,無疑就是太子次妃呂氏,這么一推斷,呂氏很有可能,是害死常氏的幕后元兇。
如此,讓朱允熥對一個殺母兇手叫娘,這怎么可能?
要是讓朱元璋對呂氏起了疑心,那朱允炆繼位的根基,就會動搖。
“朱.....允炆,他在里面?”
“這么說來,剛才我們說的話,他都聽到了。”
朱楧、朱植相互對視一眼,眼神中流露出不屑之色。
在方孝孺揭起帷幔的一瞬,朱楧、朱植等吃瓜皇子,看到里面有個穿著皇帝明黃龍袍的年輕身影,正低著頭,作沉思狀。
作為呂氏所生的兒子,朱允炆不站出來為母親辯護,卻躲在內室發呆,而讓方孝孺出來應對,這等行徑,實讓人看不起。
另外,他們在外面聽大課,朱允炆卻能在里面開小灶,單獨由先生輔導。
這等不公平的待遇。
也讓一向自視甚高的朱楧等人,心里很不舒服。
“方翰林,孤為人子,懷疑母親病逝原因,想要找尋真相,請問,有什么過錯?難不成,知道母親死因有疑,還要不聞不問,才叫一個孝順?”
“還有,文治國,武定邦,職責不同,相互之間有矛盾,有分歧,再正常不過,孤不過是說了幾句實話,又何來挑拔離間。”
“孤倒要問一問方翰林,大家都是皇子皇孫,為何方翰林獨寵朱允炆,專門給他講題,而我們其他人卻沒有這個待遇。”
朱允熥冷笑一聲,當著朱楧、朱植等皇子的面,揭露方孝孺厚此薄彼的事實。
“這....,允炆殿下勤奮好學,有明主之相,豈是汝等頑劣之徒可以比的。”
方孝孺還未來得及答話,弟弟方孝友迫不及待的搶答。
他這話一說出,朱楧、朱植等人臉色齊齊倏變。
“方翰林真是慧眼如炬,朱允炆當皇帝是不是合適,你都能預判得出來,父皇當初起兵打天下時,怎么沒見你追隨左右。”
“等到父皇掃平北虜,建立大明之后,你再跑出來,自詡良臣名士,這算什么?”
“大明朝的翰林,若是都這么好當,那隨便從大街上叫一個人來,都能當翰林,大明若是交到你們這一對師徒手里,早晚要亡國.....。”
朱允熥說得話,一句比一句凌厲,聽得朱楧等人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道說什么好。
方孝孺、方孝友兄弟二人,更是臉色鐵青,最后干脆拂袖而去。
亡國兩個字。
朱允熥說,不會有性命之憂。
他們兩個要是說出來,那分分鐘就會被錦衣衛報到朱元璋那里,要是老朱震怒,他們想要輔佐朱允炆,治國安邦的想法,都不可能實現了。
方孝孺、方孝友舌戰大敗!
朱允熥一鳴驚人。
由于朱楧、朱植、朱權等諸皇子親眼見證,這一場關系到文官、武勛集團未來的辯論,很快就在京城傳開。
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得到秘報,驚出一身冷汗,連夜進宮,向朱元璋報告大本堂發生的事情。
幸好,諸皇子身邊的伴讀,就有錦衣衛的暗探,事件的經過,包括朱允熥、方氏兄弟說的話,每一句都被記錄了下來。
“蔣瓛,你沒有記錯,允熥真的說過,常氏死因有疑?”
奉天殿內,朱元璋看罷密報,一拍紫檀桌案,一下站了起來。
“皇上,此事千真萬確,有多個暗探,都這般記錄,臣猜測,允熥殿下,一定是掌握了證據,要不然,他不敢當眾說出來,畢竟,萬一打草驚蛇.....。”
蔣瓛想了想,說道。
對朱允熥今天的高調表現,他其實還是不太理解。
在他看來,朱允熥才十五歲,根基不穩,當下最重要的,應該是繼續隱忍,而不應該說出自己的真實意圖,惹來殺身之禍。
“不,朕倒是覺得,允熥就是想要打草驚蛇,常氏已經死了十幾年了,若是被人謀害,謀害他的人,此時估計已經警覺了。”
“你給朕盯著,要是有人敢對允熥下手,就有可能是害了常氏的兇手。呂氏那里,你派得力探子給朕盯著,看看何人會和她聯系?”
朱元璋厲聲說道。
他本就多疑,朱允熥拋出誰是常氏之死最大受益者,誰就有可能是幕后兇手的論斷,讓朱元璋心頭一凜。
呂氏原本是太子側妃,而且并未生下朱標的長子。
按照常理,不管怎么論,大明將來的皇后之位、皇太后之位,都跟呂氏無關。
然而,上天似乎十分眷顧呂氏。
洪武十一年,太子妃常氏病逝,呂氏由側妃扶正為正妃。
洪武十五年,朱標嫡長子朱雄英病逝,讓朱允炆既是嫡子又是長子。
要是朱元璋病逝,皇位再傳給朱允炆,呂氏就是皇太后。
這婦人,看上去人畜無害,心腸竟如此狠毒。
不知不覺,朱元璋心里,就給呂氏下了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