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創匯項目-檀香木
- 1598:從澳洲到大明
- 彈涂雷曼
- 2097字
- 2025-08-25 21:16:20
檀香木,又名白檀,屬檀香科常綠喬木,原產印度、太平洋島嶼、澳洲和非洲。
很早之前,印度作為檀香木的核心產區,是中原王朝獲得檀香木的主要來源地,自唐以后,南洋產的檀香木成為進口重要來源。
檀香木也是國際貿易肇起發端的重要貨品之一,16世紀初,控制了馬六甲的葡萄牙人知道帝汶島盛產中原王朝推崇的檀香木,就費盡心機掠奪帝汶島的檀香木,將其輸入中原王朝,牟取高額利潤。
張燮在《東西洋考》里記述:帝汶“沿山皆旃檀,至伐以為薪”,歐洲人“絡繹而至,與商貿易”。
16世紀末,檀香木在馬尼拉的到岸價就不便宜,以產自帝汶的頂級“血檀”來說,其價格在每擔12-15西班牙比索,而產自松巴島的次等“黃檀”也高達8-10比索。
萬歷年間福建海商以生絲預付定金,其1擔絲約為2擔檀香,到港后還需再補差價3-5比索每擔。
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收購價卻極低,甚至低到葡萄牙人只需用些鐵質工具就能在土著那里換購到大量檀香木,當然正常收購價是西班牙殖民者定下的5比索每擔。
檀香木現在這個價還算是“低價”,前些年,葡萄牙資助帝汶部落暴動,切斷松巴島供應,馬尼拉的檀香木價格從每擔8比索暴漲至25比索,直到現在,華商想要避稅,通過蘇祿群島走私,價格仍然高達18比索每擔。
所以,購買便宜的檀香木一直是華商們孜孜以求的目標,馬尼拉、泗水、馬六甲……,到處都充斥著月港來的海商。
澳洲最出名的檀香是西澳檀香,也稱新山香,因生長在干旱地區,所以擁有枝干彎曲的獨特形態、明顯的疤結,香味清甜。
澳京自然也有檀香木,是北澳檀香,又稱昆士蘭檀香,當然現在被穿越眾改名為了昆侖檀香。昆侖檀香白皮厚實,木頭直挺,結疤較少,木紋不如西澳檀香明顯,其香味淡雅,算不上高檔,但也有極高的貿易價值。
穿越眾活動的區域是靠近海的沖積平原,檀香木少,但往金壩方向走,一路上需翻山越嶺,在路上不時就能看見大顆的檀香木。
這些位置的檀香木砍伐難度高,砍后運輸更是艱難,所以之前穿越眾只是在城關、良田附近砍伐了一些容易獲得的檀香木。
但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澳京縣經過西班牙人和羅家船隊的造訪,已經基本確認了明年他們還會到達這里,如果不儲備充足的貨品,那又免不了一頓砸鍋賣鐵。
在雨季,想要大規模砍伐很困難,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穿越眾有不少無人機,他們通過航拍視角,將方圓二十公里的山林拍了個遍,依據視頻,他們努力分辨哪里擁有大規模的檀香樹林,在地圖上做好標記后,又派出探查隊前往評估當地檀香的質量、數量、砍伐收集的便宜程度。
最著重探查的位置自然是沿著大灣河和碧波河的區域,在他們的設想中,他們可以在旱季河水沒那么洶涌的時候,將砍伐的檀香木扔進河里,木頭隨著河水向下飄蕩,下游的工人再乘船將木頭收集起來晾干保存,這樣會極大的提升檀香木收集效率。
3支探查隊都由穿越眾帶隊,領著一位熟悉山林的土著向導,再加上五位新移民,他們披荊斬棘,深入大灣河與碧波河的上游支流河谷。
回報是喜憂參半的。
喜的是,無人機航拍并未看走眼。他們在航拍地圖上標記的點基本都有大量的檀香木林,特別是在碧波河北岸發現了一片規模可觀的檀香木集中地。
經初步估算,成材的昆侖檀香不下數百棵,且因地處相對開闊的谷地,砍伐難度比預想中陡峭山嶺上的零星散生林木要低得多。
檀香成材極慢,十五年才勉強成材,好的檀香都是大幾十年的老樹,澳洲的檀香從未有人成規模的砍伐過,有不少大年份的檀香木,幾乎樹高都超過十米,更有樹高近二十米,完全可以雕刻一尊雍和宮邁達拉佛。
而且檀香樹是一種半寄生植物,需要大量的營養才能生長發育,這里有不少檀香樹較為集中的生長在一起實屬罕見。
憂的是,運輸的難題依然像一座大山橫亙在眼前。
即便是在旱季,將沉重巨大的原木從山林深處運至河邊,仍需耗費驚人的人力。傳統的“滾木”方式在地形復雜的雨林邊緣效率極低,且極易損傷木質,影響售價。
“雨季我們并非無事可做,運輸的核心是路。”在聽取了探查隊的匯報后,張新雨指著地圖上那片標記為“一號檀香谷”的區域,做出了更務實的決策,“要想富,先修路。”
于是,一項即使在雨季也得以推進的計劃啟動了:修筑從各個大型檀香集中地通往河流最近岸邊的簡易伐木道。
這絕非易事。
在熱帶雨季的泥濘中開辟道路,考驗的是意志,先不說隨時都有可能襲來的瓢潑大雨,就這天氣,開一條路,一周沒人處理,荒草就又會吞噬掉道路。
好在修路是在雨季末尾的三、四月份才開始,為的就是方便五、六月份沖刺囤積檀香木。
前期探查隊探查完檀香木生長地后,又接著考察如何在未來開出林間道路,還有對的檀香木進行更詳細的評估,記錄樹徑、高度,并嘗試區分心材與邊材的比例,以便未來能估算出大致的出材率和價值。
不僅如此,還需要沿著兩條河流可能的“放流”路線進行勘察。他們需要確定在哪些河段水流較緩、河道轉彎處容易形成堆積,以便未來設立攔截點和收集點。他們還實驗性地砍伐了幾棵河谷附近較小的檀香木,推入水中,觀察其浮力和漂流情況,為未來的大規模水運積累經驗。
進度緩慢,且異常艱苦。好在他們的時間期限很長,只要在來年三月前完成這些事就足夠了,在“為澳京攢家底”的樸素口號下,探查隊繼續奔波在山林之間。
這是最有可能將下次移民費用付清的項目,所有穿越眾都相當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