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做自己的主人

王陽明雖然對放逐地的嚴酷現實有思想準備,不過到達龍場驛時,他的心還是瞬間冷了下來。

龍場驛位于今貴州貴陽西北約八十里的修文縣城,地處荒僻,蟲蛇甚多,瘴氣流行。如果說此地不是人類所能居住的,但是當地居住了很多彝人、苗人等少數民族;如果說這個地方是人類可以居住的,但是和山頂洞人的生活條件差不多。

王陽明到達龍場驛時是一個太陽還未升起的早晨,植物腐爛的氣息在森林里形成濃密的霧。這仿佛是一個迷幻的世界,看不到任何希望。龍場驛的站長用出離了興奮的心情接待了他們。他的這種心情實在不厚道,他的高興不是因為有人來,而是因為有接替他的人來。他把自己在龍場驛三年的生存經驗全部傳授給王陽明。按他的意思,這些生存經驗一旦出了龍場驛,就是屠龍之技,一點用都沒有,所以他毫無保留。

他要王陽明在未來的生活中需要時時警惕以下五點。第一,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當地少數民族和我們不是同一類人,陰鷙易怒,發起火來像魔鬼,要命的是,他們時時刻刻都在發火。即使是中原人,也不要隨便和他說話。來這里的人有很多是為了逃避法律制裁、心狠手辣的亡命之徒。第二,注意空氣質量。這里的空氣看上去清新,但暗藏殺機,尤其是早上和夜晚,森林中的瘴癘之氣四處彌漫,稍不小心就會中毒身亡。第三,動物兇猛。這原本就是野獸的家園,所以要時刻小心狼蟲虎豹的攻擊。第四,自力更生。法律雖然規定政府供應糧食,但經常一年才來一次,所以你要學會種植谷物。第五,也是最重要的:既來之,則安之,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態。否則,你終有一天會把自己結果了。

這位卸任的龍場驛站長傳授完畢,收拾了自己的行李,樂呵呵地走了。王陽明望著他的背影在原始森林深處消失,腦子里一片空白。他想朗誦他在離開南京時寫的那首詩,可怎么也想不起第一個字是什么。

他沒有心情去想那個字,因為有好多活要干。首先就是居住問題,按法律,王陽明是戴罪之人,不得居于驛站。他找到一個山洞,陰暗潮濕,卻能抵擋頻繁而至的雨水。但他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沒有安裝門!所以一天晚上,一只狗熊在他們熟睡時走進山洞,把他一個仆人的半邊臉當成了夜宵。王陽明懊悔之下才想起了前任的警告。他開始忠實地奉行起來。第一,他叮囑仆人在森林里尋找食物時不要和當地人說話,不要有任何接觸,包括眼神。第二,每當森林中瘴癘彌漫時,他就用他有限的中醫藥知識采集消毒的植物放到鍋里煮沸,祛除瘴癘氣。第三,他讓仆人打造了一扇石頭大門,睡覺前必須關門。第四,他帶著仆人開墾土地,撒播前任留下來的種子。第五,他為自己和仆人找各種樂子。他把自己居住的幾個山洞和臨時搭建的窩棚起了很多文雅而有深意的名字,比如他所居住的山洞叫“玩易窩”,按他的解釋是,這個山洞是山麓的窩,他時常在這里憑記憶力讀《易》,讀到精熟處,感覺就像是在玩一樣,于是叫“玩易窩”。有一個窩棚叫“何陋軒”,王陽明解釋說,這里的居民雖然表面粗野,但性格直爽,心思如小孩子,這說明他們“良知”并未喪失。所以他給這個窩棚起名為“何陋軒”。還有個窩棚叫“君子亭”,王陽明的解釋是,這四周都是竹子,竹子具備君子的四個特征,中空而靜,通而有間,這是君子之德;外節而實,一年四季枝葉顏色不改,這是君子之操;隨著天氣而出而隱而明,適應性強,這是君子“適應時勢”的變通;挺然而立,不屈不撓,這是君子之容,所以他給它起名為“君子亭”。

這是藝術上的自我調節。在現實生活中,王陽明給他的仆人用大白話唱民歌,跳最狂熱的舞蹈,以驅逐他們對現實的沮喪。為了淡化殘酷的生存環境,他憑記憶誦讀理學經典,把自己從現實世界中拔出來沉到思想世界中。

有生以來,王陽明第一次有意識地陷進回憶中。他突然發現了許多自己從未發現的事實。他鉆研軍事、探索理學、浸染佛道、苦攻辭章,都是他那“野多違俗”的性格和“成為圣賢”的理想與現實世界的生死搏擊。現實世界總把他的性格和理想打倒在地。而他自己也注意到,每一次他都能站起來,并且比倒下之前更強大。就在他被投入錦衣衛大牢前,他心中已有了明確的目標,那就是身心之學。即使在來貴州的路上,他還在探索身心之學的精妙。不過他也承認,現實世界還是很強大的,因為它用龍場這一記重拳把他打倒在地,至少在他回憶往事時,他還沒有站起來。

實際上,從內心而言,他現在比過去強大了百倍。他說:“我已超脫了得失榮辱,只是還無法超脫生死。”其實人人所謂的怕死,怕的并不是死,而是對生有所眷戀而已。王陽明一想到因為死亡會讓他那些理想半途而廢,心里就火燒火燎地難受。他為自己準備了一副棺材,說:“我現在就聽天由命吧。”

這并不是放棄,實際上“聽天由命”隱含了某種灑脫,它是在我們無法改變事情時的淡然心態。王陽明在聽天由命時,每天都用靜坐的方式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當他的心徹底安靜下來后,他就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是一個圣人處在我這樣的環境下,他如何做?”

這個問題問得好!

它實際上問的是,圣人是如何改變外部世界而有所作為的?

王陽明已意識到,圣人無論多么非凡,也不過是肉體凡胎,他生活在社會中,所以必須要面對外部環境。那么,圣人們處于逆境時是如何改變外部世界的呢?遺憾的是,王陽明很快發現,儒家圣人系統中的那幾位圣人誰都沒有他這樣的遭遇。孟子是貴族,每次出門都鮮衣怒馬,仆從如云。周武王是西周時期的萬王之王,誰敢放逐他?周文王坐過牢,但吃喝不愁。孔子在周游列國時的確挨過餓,那也是幾天的事。也就是說,沒有哪個圣人像他王陽明這樣倒霉過。

他找不到標桿,尋不到成功的案例,這讓他的心靈備受煎熬。后來,他通過長時間的默想,突然發現,圣人是沒有辦法改變外部環境的,他們只是適應環境。正如他自己,剛來時面對這樣惡劣的環境,想死的心都有。可現在,他不還是好好地活著?那么,讓他活下來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呢?無非努力適應外部環境。

想到這里,他的心情輕松了許多。他覺得自己應該把時間用在理學的突破上。于是,他開始審視朱熹的“格物致知”。他對朱熹仍然極不滿意,因為朱熹說,去外面的世界格真理。這就如他現在,他如何才能從外部找到一個好好活下去、并且可以創造人生價值的真理呢?外部根本沒有這樣的真理,所以他根本無法找到。

朱熹的“格物致知”和“圣人處此該如何”交織在一起在他的腦海里撞擊著,他變得神思恍惚,像中了魔一樣絮絮叨叨,時而點頭,時而皺眉,時而搖頭。

他的腦海再也放不下這些翻來覆去被他肯定和否定的問題,終于有一天,這些問題沖出了他的腦海,像一幅畫一樣清晰地呈現在他眼前。于是,就發生了本書開頭的那一幕,王陽明的心學橫空出世。這個傳奇故事被稱為“龍場悟道”,是王陽明心學誕生典禮上的禮炮。

龍場悟道引來很多爭論。有人說是禪悟,有人說是道家思想的結晶。有人則說,是儒家孟子思想和陸九淵心學思想的碰撞。也有人說,其實這是王陽明長期失眠和極度消沉后所產生的幻覺。

但無論怎么說,王陽明在龍場所悟到的“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都是中國思想史上最奪目的光輝。所謂“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就是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心中就有圣賢之道,因為我們心中與生俱來就有能知是非善惡的“良知”,而做圣賢就是要通過自我努力實現最真實的自我。我們每個人身上既然都有圣賢的因子,那人人就是平等的,誰都沒有權力支配誰。只有一個人有權力,那就是我自己。只有我才能支配我自己,我才是自己的主人!

這就是王陽明心學最根本的思想,也是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的理由。

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回答下面這三個問題:為什么是王陽明?為什么是他創建了心學?為什么他能創建心學?

宿命論者認為,王陽明創建心學是蒼天注定的,因為他就不是凡人,有四件事可以證明。第一件事,在王陽明出生前,王陽明的祖母夢到神仙從空中垂直降落,把懷中一個嬰兒交給她,并且說:“此子將來必能光大你家門庭。”他的祖母從夢中醒來,王陽明降臨人間。為了紀念神仙乘云霧送子這個夢,王陽明的爺爺王天敘給他起名為“王云”。第二件事,王陽明直到四歲還不能講話。有個和尚就對他的爺爺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他的爺爺王天敘猛然想起“王云”的“云”字,恍然大悟,這是道破了天機啊,于是馬上把他的名字由“王云”改成“王守仁”(陽明是他成人后自己取的號)。第三件事,1482年,王陽明在鎮江府金山寺的禪房里看到一位圓寂的和尚和自己特別像,墻上的詩歌暗示,王陽明就是這位和尚的轉世。第四件事,1483年他和父親在北京城走路,一個道士對他父親說:“你這孩子能跨灶(超越父親)。”他的父親很疑惑:“我已經是狀元了,他難道是狀元中的狀元?”道士說:“這正是此子奇異之處。”

還有人說,王陽明天生睿智,但人類歷史上天生睿智的人太多。在王陽明身邊就有湛若水,在他之前,還有陳白沙。有人說,他始終有成圣之志。但婁諒也有,陳白沙更有,幾乎所有的儒家思想家都有成圣之志。有人說,王陽明多年以來積累了儒釋道諸子等百家知識,但陳白沙的知識積累比他要深厚十倍,陳白沙十幾歲就悟透佛、道二教,而他三十歲時才通佛、道。最后,有人說,王陽明之所以創建心學,是因為經歷了一次嚴酷的放逐洗禮。

的確,人類歷史上一個永恒的定律是:任何一位偉大的圣賢都要經歷過一番非比尋常的困苦磨礪。摩西被放逐渺無人跡的沙漠,才有了《摩西十誡》;耶穌在顛沛流離的傳道中悟得大道;穆罕默德在放逐地創建了伊斯蘭教;釋迦牟尼放棄了王子養尊處優的生活,到深山老林中度過艱苦的歲月,創建佛教。這幾個人的成功似乎告訴了我們一個人生哲理:不經風雨,就不能見彩虹,逆境使人成長、讓人成熟。

但身處逆境就一定能有所作為嗎?從古到今,死在逆境中的人不勝枚舉,何談成就!

那么,到底為什么是王陽明?

至少一個因素必不可少。王陽明出身書香門第,他本人衣食無憂,這讓他有充足的條件隨心所欲。我們很容易就注意到一個問題:但凡哲學家,出身貧苦的極少。

實際上,這種“事后追溯”意義并不大。正如我們走在路上看到一起車禍,“事后追溯”就是,我們馬上思考自己怎么會看到這起車禍的。你肯定能找到理由,如果你有耐心追溯,就會發現在你出生的那一刻已注定了你會看到這場車禍。

雖然王陽明具備的那些要素很重要,也許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王陽明在“悟道”之前反復琢磨的那兩個問題:一個是朱熹的“格物致知”;另一個則是圣人如何超越困境。如果非要給“為什么是王陽明”一個看上去標準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應該在兩個問題里,它就是:圣人肯定不像朱熹所說的去外面尋找存活下去的真理。用排除法,不去外面找,自然就在心里找。所以,他修改了朱熹對“格物致知”的解釋。

于是,王陽明心學的宗旨無非就是,我們心里的良知是應對萬事萬物的法寶,無須去外部尋求任何幫助。

不過,我們與其費力不討好地尋找他創建心學的能量,不如用心來學習如何獲得這種能量。這應該是王陽明的心愿,也應該是我們的終身追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甸市| 临沭县| 济源市| 凤阳县| 广西| 河津市| 常德市| 光泽县| 钟祥市| 霍山县| 三明市| 青田县| 历史| 韩城市| 开江县| 沅陵县| 托里县| 大邑县| 全椒县| 革吉县| 武宁县| 长顺县| 洞头县| 尼玛县| 介休市| 禹州市| 双鸭山市| 龙州县| 台中县| 桐庐县| 龙陵县| 两当县| 扬中市| 洪湖市| 济源市| 宜春市| 澄迈县| 泸溪县| 安多县| 镇康县|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