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勵的心法
- 肖南
- 991字
- 2025-07-03 17:03:05
分利,激發創造下一個成果的動力
什么是分利?分利是激勵之母!沒有分利,就沒有創造下一個成果的動力。
企業通過高效分工獲得了可觀的成果(收益)后,就要考慮如何合理地分配成果。成果分配的好壞也是對企業激勵理念、方法和工具的檢驗。正確的理念、方法和工具會讓企業的激勵可持續。
參與企業分利的一般有4個利益相關方:股東、企業(本身)、員工、政府。股東通過提供資本獲得投資收益(紅利),企業通過提供資源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收益(現金流),員工通過提供專業技能獲得收益(薪酬),政府通過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從企業那里獲得收益(稅收)。本書只討論企業以及與企業最相關的員工和股東的分利場景。
第一,如何在企業、員工和股東之間進行合理分利?總的來說,這里面存在兩種理念:一種是平等主張;另一種是均衡主張。
平等主張傾向于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如果相持不下,就會以平均分配為解決方案。比如,企業在無法拿出最佳分配方案的時候,每獲得1元的收入,就會按33%、33%和33%的比例在企業、員工和股東之間進行分配。平均分配忽視了個體間實際的貢獻與能力差異,導致員工效率低下和動力不足,從長遠來看,還會削弱企業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任何分配方案一旦采用平等主張,就相當于走上了扼殺激勵的不歸路。
均衡主張則考慮各方利益最優化,如果相持不下,會通過非零和博弈的邏輯尋找最優解。比如,企業每獲得1元的收入,就會在企業、員工和股東三者之間尋求一個最有利于企業而不是股東或員工的可持續發展的最優分配方案。為什么優先考慮企業的利益?因為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均衡主張實施起來較為復雜,需要詳盡的數據分析和公正的評估機制,且有時候難以使所有人達成共識,是一個需要智慧的分利行為。關于如何做到均衡分利,成功的企業一般都有非常成功的經驗和智慧的方法可供借鑒。這一問題在第8章會有詳盡的討論。
總而言之,人類發展要追求平等,企業發展要追求均衡,追求平等靠爭取,追求均衡靠智慧。
第二,如何在企業與員工之間進行合理分利?這里也存在兩種理念:一種是結果主張;另一種是過程主張。結果主張強調分利來自個人的產出(production),將個人薪酬與個人業績直接掛鉤;過程主張強調分利與個人的產能(productivity)相關,將個人薪酬與產生結果的能力等級掛鉤。將個人薪酬與個人業績直接掛鉤,屬于短期分利行為,容易產生激勵陷阱;而將個人薪酬與產生結果的能力等級掛鉤,屬于長期激勵行為,可以比較有效地規避激勵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