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島的冬夜,海風裹挾著咸腥的濕冷,刀子般刮過創(chuàng)業(yè)大廈斑駁的墻體。凌晨兩點,整棟樓漆黑如墨,唯有三樓角落的307室,燈火如炬,倔強地撕破濃稠的黑暗。玻璃窗上凝結著厚重的水霧,隱約映出里面四個年輕身影的輪廓,如同被困在琥珀里、不知疲倦的工蜂。
保安大爺老張裹著軍大衣,第三次巡夜路過門口,終于忍不住推開門縫,一股混合著濃烈咖啡、泡面調料包和年輕人特有汗味的熱浪撲面而來,嗆得他咳嗽兩聲。
“我說星宇啊,你們幾個娃是真不要命了?”老張看著屋里慘烈的景象:滿地散落的草稿紙,屏幕上爬滿密密麻麻思維導圖的電腦,桌上堆成小山的空咖啡罐和泡面桶。劉星宇正站在一塊臨時充當白板的巨大KT板前,雙眼赤紅,手中馬克筆的軌跡卻帶著一種近乎亢奮的凌厲。蘇琳伏在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敲出暴雨般的聲響,眼鏡滑到了鼻尖。小雅正對著手機,語速飛快地聯(lián)系著什么,聲音已經沙啞。大壯則盤腿坐在地上,對著幾大本印刷廠的報價單和物流公司宣傳冊,眉頭擰成了死結。
劉星宇聞聲回頭,臉上擠出疲憊卻恭敬的笑:“張大爺,吵著您了?我們趕個急活兒,通宵,跟您報備過的。”他指了指桌上那包特意給老張準備的“大前門”香煙。
老張擺擺手,目光掃過桌上幾張打印出來的火車票訂單截圖,又瞥見白板上幾個醒目的關鍵詞——“海鮮大禮包”、“痛點:長途+易腐”、“取票場景=黃金銷售點”。他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嘆口氣:“唉,年輕啊…火力旺。悠著點,別真把燈油熬干了!”他搖搖頭,輕輕帶上了門,將那束倔強的光重新封存在307這個小世界里。
時間,是他們此刻最大的敵人,也是唯一的盟友。
4號下午,就是劉星宇必須奔赴KJ大學,從陳默團隊手中取回上千張火車票的最后期限。而現(xiàn)在,是2號凌晨。留給他們策劃、籌備、執(zhí)行一個全新項目的時間,滿打滿算,不足四十八小時。
“痛點!痛點就是錢!”劉星宇的馬克筆狠狠戳在白板上“30+小時旅程”幾個字下,“琴島的海鮮再好,帶不走、存不住、路上臭了,就是垃圾!這就是外地學生最大的痛!而我們的目標客戶,”他筆鋒一轉,指向另一行字,“就是這些即將拿著我們代買的車票,踏上漫長歸途的外地同學!百分之百精準!”
小雅掛了電話,聲音帶著熬夜的沙啞和興奮:“聯(lián)系上趙大海他爸了!趙叔在漁港那邊,一聽我們這‘干貨大禮包’的想法,拍桌子說靠譜!他那邊小雜魚、蝦皮、海米、干貝、魷魚干原料管夠,都是平時批發(fā)價很低的邊角料或者專門曬制的,成本可控!關鍵是——耐放!常溫一個月沒問題!”
“成本!包裝!速度!”蘇琳抬起頭,鏡片后的眼睛布滿血絲,卻異常銳利,“趙叔給了個初步報價,按我們設想的‘實惠分量足’標準,內容物成本壓到50以內沒問題。但包裝!包裝是門面,是溢價的關鍵!必須快,必須好,必須能讓人一眼就想到‘年貨’‘體面’!”
“包裝交給我!”星宇猛地從地上彈起來,抓起手機,“我認識美院那個王依雪學姐!大神!拿過獎的!我現(xiàn)在就打電話!求她救命!”
凌晨三點半的電話鈴聲,足以讓任何人火冒三丈。電話那頭王依雪的聲音帶著被強行拽出夢境的憤怒和茫然:“大壯?!你最好有天塌下來的理由!”
“雪姐!救命!創(chuàng)業(yè)!翻身仗!海鮮!年貨!設計費好說!天亮前要初稿!”劉星宇語無倫次,用最快的速度把“長途痛點”、“干貨禮包”、“取票場景營銷”、“時間就是命”的核心信息轟炸過去。
電話那頭沉默了足足五秒鐘,然后是王依雪帶著一絲不可思議和設計師本能被點燃的興奮聲音:“……有點意思。痛點抓得準!需求描述清楚!等我半小時,喝杯咖啡提神!”藝術家的激情,有時比咖啡因更提神。
凌晨四點,王依雪的第一版設計草圖通過手機傳了過來。深藍底色如濃縮的海水,燙金的浪花紋飾勾勒出簡潔的海洋輪廓,中間是遒勁有力的書法體“琴島海味·帶回家的年禮”。打開禮盒的內襯效果圖,是分門別類、用透明食品袋精心封裝的海米、蝦皮、干貝、烤魚片、魷魚絲,每一樣都標注了品名和分量,旁邊還貼心地印著幾道簡單的“泡發(fā)小貼士”。整體風格大氣、簡潔、充滿地域特色和年節(jié)氛圍,又透著實在。
“絕了!”工作室里爆發(fā)出壓抑的歡呼。劉星宇拍板:“就這個方向!雪姐,辛苦你立刻深化,天亮前定稿!大壯,你負責對接,同時聯(lián)系印刷廠!找能加急的,貴點也要快!告訴他們,天亮就送文件,下午必須出小樣,晚上通宵也得給我印出第一批包裝盒!至少五百套!”
“五百套?!”大壯倒吸一口冷氣,“星宇,這…這盒子成本也不低啊!加上里面的干貨,趙叔那邊成本就算50,盒子印刷加急,一套下來估計得15塊!這就是65!我們還沒算人工打包、可能的損耗……”
劉星宇走到窗邊,猛地推開窗戶。凜冽刺骨的海風瞬間灌入,吹得他頭發(fā)亂舞,也吹散了最后一絲猶豫。他望著遠處沉睡中、只有零星燈火的海港輪廓,聲音斬釘截鐵,帶著破釜沉舟的決絕:“賭!把上次火車票賺的那兩千塊,還有我卡里的錢,全押上!第一批貨,成本按69算!售價,”他轉過身,眼中燃燒著孤注一擲的火焰,“189!”
“189?!”蘇琳和小雅同時驚呼。這溢價,接近三倍!
“對!189!”劉星宇語氣異常冷靜,“痛點夠痛,產品夠準,場景夠妙,包裝夠硬!我們新視野的口碑,就是溢價的基礎!告訴學生,這不是一包散裝海貨,這是能體體面面帶回家、讓爸媽開心、讓親戚羨慕的‘琴島心意’!是解決了他們大麻煩的‘年禮’!值這個價!而且,”他嘴角勾起一絲銳利的弧度,“我們只在取票的黃金窗口賣三天!錯過,就真沒了!”
時間在307室以一種近乎燃燒的方式流逝。天蒙蒙亮,王依雪頂著黑眼圈送來了最終定稿的設計文件和刀版圖,大壯立刻化身旋風,沖向了相熟的印刷廠,用近乎哀求加威脅的口氣敲定了加急訂單。蘇琳和小雅則全力構建銷售框架:在新視野公眾號和各個學生群發(fā)布預熱推文——《回家過年,這份琴島海味替你扛住了30小時的旅程!》;設計簡潔明了的下單小程序,直接嵌入取票信息查詢頁面;撰寫充滿煽動力的銷售話術;規(guī)劃取票現(xiàn)場的堆頭陳列和促銷流程。
劉星宇則成了最忙碌的樞紐。他一邊和趙大海父親保持高頻溝通,確認干貨種類、品質、分裝標準,敲定首批五百份原料的連夜備貨和清晨送達;一邊協(xié)調陳默團隊——說服他們在KJ大學取票點也開辟一個小角落,代售海鮮禮包,并許以豐厚的分成;一邊還要應對印刷廠不斷傳來的加價要求(加急費、夜班費)和可能的延遲風險,心臟時刻懸在嗓子眼。
每一分錢都在燃燒,每一秒都像在走鋼絲。當大壯在2號傍晚,抱著第一箱還散發(fā)著油墨清香的“琴島海味”包裝盒沖回307時,所有人都撲了上去。盒子實物比效果圖更驚艷,深藍的質感,燙金的閃耀,內襯的厚實卡紙分隔,無不透露著用心和“值錢”的感覺。
“成了!第一批盒子有了!”大壯的聲音帶著哭腔,是累的,更是激動的。
真正的硬仗,在3號凌晨打響。趙大海父親派來的小貨車,拉來了連夜分裝好的干貨原料。307室瞬間變成了戰(zhàn)場。四張桌子拼成流水線:蘇琳負責核對訂單信息;小雅負責將分裝好的干貨袋按標準組合;大壯和劉星宇負責將組合好的干貨裝入精美的禮盒,封口,貼上印有“新視野”LOGO和祝福語的封簽。沒有封口機,就用寬膠帶一圈圈手工加固。沒有搬運工,就自己一箱箱扛到樓下臨時租來的小倉庫。
手指被粗糙的紙盒邊緣劃破,膠帶粘住了頭發(fā),濃重的海腥味混合著汗味充斥鼻腔,腰背酸痛得如同斷裂。但沒有人抱怨。每一份包裝好的禮盒被整齊碼放,都像一枚等待發(fā)射的炮彈,承載著他們孤注一擲的希望和破釜沉舟的決心。
3號下午,當最后一份禮盒封好,五百份“琴島海味”如同等待檢閱的士兵,整齊地堆滿了小半個倉庫時,劉星宇靠著冰冷的墻壁滑坐在地上,連抬起一根手指的力氣都沒有了。其他三人也癱倒在地,臉上卻洋溢著一種近乎虛脫的亢奮。
“彈藥…備齊了…”劉星宇喘著粗氣,聲音沙啞得不像話。
4號清晨,QT大學創(chuàng)業(yè)大廈樓下,以及KJ大學陳默團隊所在的取票點外,兩個醒目的攤位幾乎同時支了起來。鮮紅的橫幅拉出——“憑新視野車票訂單,尊享‘琴島海味’年禮特惠189元!僅此三天,錯過再無!”。
精心設計的禮盒被打開作為樣品陳列,金燦燦的干貝、橙紅的蝦皮、飽滿的海米、誘人的烤魚片在晨光下散發(fā)著誘人的光澤和濃郁的海洋氣息。旁邊立著易拉寶,上面是王依雪設計的精美海報和那句直擊人心的廣告語:“30小時歸途,海味依舊鮮香——新視野,把琴島心意,完好無損地帶回家!”
取票的學生隊伍,原本就排成長龍,帶著歸家的焦灼和期待。當這抹亮眼的深藍和誘人的海味突兀地闖入視線,精準地戳中他們內心“帶點特產回家”卻又被“路上會壞”所困擾的痛點時,效果是爆炸性的。
“這東西…路上真不會壞?”一個拖著巨大行李箱的男生,拿起樣品盒里的魷魚絲聞了聞,滿臉懷疑。
“同學,放心!全是干貨!真空加獨立包裝!別說三十小時,三十天都沒問題!到家泡一泡,跟新鮮的一樣鮮!你看這包裝,送爸媽多有面子!”蘇琳立刻上前,笑容甜美,話語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專業(yè),“新視野辦事,您買票的時候還不放心嗎?”
男生看了看手里剛取到的、由新視野代購的火車票,又看了看眼前制作精良的禮盒,以及海報上那句直擊內心的廣告語,猶豫了幾秒,一咬牙:“行!來一盒!就當給爸媽嘗個鮮!”
“給我也來一盒!省得我媽老說我沒帶東西回去!”
“這個好!輕便不怕壓!我給我女朋友家?guī)б缓校 ?
“189?看著挺值!掃碼掃碼!”
詢問、猶豫、成交…如同被點燃的引線,迅速蔓延。新視野前期代購火車票積累下的巨大信任感,此刻產生了驚人的轉化率。“新視野推薦的,應該錯不了”、“他們連票都能搞定,這干貨肯定靠譜”,這樣的念頭在排隊的學生心中快速傳遞。
取票的隊伍,詭異地變成了一條蜿蜒的購買長龍。劉星宇、蘇琳、小雅、大壯四人如同上了發(fā)條,在QT大學的攤位前忙得腳不沾地。講解、開單、掃碼收款、搬貨交貨,嗓子很快喊啞,臉上卻洋溢著難以置信的狂喜。陳默團隊在KJ大學那邊也傳來捷報,反饋異常火爆,要求緊急補貨!
第一天,五百份庫存,在下午四點前,宣告售罄!
307工作室再次燈火通明,但氣氛已截然不同。電話鈴聲、鍵盤敲擊聲、興奮的呼喊聲此起彼伏。
“印刷廠!對!還是王老板!加印!兩千份!盒子、內襯、封簽!今晚必須開機!加錢?加!只要最快速度!”
“趙叔!貨!干貨原料!有多少要多少!分裝!連夜分裝!對!標準不能降!人手不夠?加錢請人!錢不是問題!”
“雪姐!再辛苦一下!設計個‘爆款售罄,緊急補貨中,欲購從速’的海報!立刻就要!發(fā)公眾號和所有群!”
“物流!物流車幾點能到?凌晨兩點?好!派人去廠里盯著!貨一出廠直接拉走!”
賭贏了!而且是爆贏!巨大的狂喜和更巨大的壓力,如同冰火兩重天,沖擊著四個年輕人。他們紅著眼睛,透支著最后一絲精力,瘋狂地協(xié)調著后方供應鏈,確保前方的“彈藥”源源不斷。
取票時間被他們成功拉長為三天。這三天,對于QT和KJ兩所大學取票點的學生來說,成了名副其實的“年貨采購盛會”。“琴島海味”禮盒的口碑在口口相傳中迅速發(fā)酵。包裝精美、分量實在、方便攜帶、解決了大痛點,加上新視野的金字招牌背書,讓它成了返鄉(xiāng)學子們人手一份的“標配”。甚至有些本地學生,也慕名而來購買,當作走親訪友的禮品。
印刷廠的機器晝夜轟鳴,加印了一次、兩次、三次……五次!包裝盒堆滿了臨時租用的倉庫,又迅速被搬空。趙大海父親那邊的漁港加工點,燈火通明,臨時雇傭的工人連夜分裝、打包。物流的小貨車在創(chuàng)業(yè)大廈和漁港之間不知疲倦地往返。
三天時間,如同經歷了一場高強度的戰(zhàn)爭風暴。當最后一張火車票被取走,當最后一份“琴島海味”禮盒交到學生手中,當取票點的橫幅被疲憊卻滿足地撤下時,307工作室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四個人癱倒在椅子上、地上,連呼吸都覺得費力。桌上堆滿了各種單據、收款記錄、物流單、印刷廠的加急賬單……一片狼藉,卻散發(fā)著令人心安的金錢氣息。
蘇琳強撐著最后一絲清明,打開了筆記本電腦,點開那個記錄了所有銷售數據、成本支出的表格。手指在觸摸板上滑動,敲擊鍵盤,進行著最后的匯總計算。
空氣仿佛凝固了。劉星宇、大壯、小雅的目光死死盯著屏幕,心臟被無形的手攥緊。
“……總銷售量,”蘇琳的聲音嘶啞,卻帶著一種奇異的穿透力,“1498份。”
她停頓了一下,深吸一口氣。
“總銷售收入:283,122元。”
“總成本支出:干貨原料及分裝費約79,000元;包裝盒印刷五次加急總計約67,000元;物流運輸約8,000元;臨時人工打包費約5,000元;給陳默團隊的分成約15,000元;其他雜費約2,000元。總計…約176,000元。”
她的手指,重重敲下了最后一個等號鍵。
“凈利潤:107,122元。”
107122!
這個數字跳出來的瞬間,時間仿佛靜止了。
“多…多少?”大壯的聲音像是從喉嚨深處擠出來的,帶著難以置信的顫抖。
“十萬…零七千…一百二十二塊…”小雅喃喃地重復著,眼神空洞,似乎無法理解這個數字的含義。
蘇琳猛地摘下眼鏡,捂住臉,瘦削的肩膀劇烈地抖動起來,壓抑的嗚咽聲從指縫里漏出。那不是悲傷,是巨大的壓力、疲憊、狂喜、委屈混合在一起,終于沖破堤壩的洪流。
劉星宇沒有動。他依舊癱坐在椅子里,仰著頭,望著天花板角落里一塊剝落的墻皮。日光燈的光線刺得他眼睛生疼,視野有些模糊。那個“107122”的數字,像烙鐵一樣燙在他的視網膜上,反復灼燒。
人均五百塊的火車票利潤…押上全部身家的豪賭…四十八小時不眠不休的極限狂奔…被紙盒劃破的手指…倉庫里堆積如山的包裝盒…印刷廠老板不耐煩的催促…取票點前學生興奮的臉龐…陳默團隊驚訝又佩服的眼神……
所有的畫面,所有的聲音,所有的擔憂與絕望,所有的汗水與心跳,此刻都匯聚成屏幕上那個簡單的、冰冷的、卻又滾燙得足以灼傷靈魂的數字。
十萬七千一百二十二。
平均下來,每份禮盒,凈賺超過120元!
他慢慢地、慢慢地低下頭,目光掃過癱倒在地、兀自不敢相信的大壯,掃過捂著臉無聲抽泣的蘇琳,掃過眼神發(fā)直、喃喃自語的小雅。一股巨大的、混雜著酸楚、釋然、狂喜和難以言喻力量的熱流,猛地沖垮了他所有的防線,直沖眼眶。
他張了張嘴,想笑,喉嚨卻像被什么東西死死堵住,只發(fā)出一聲破碎的哽咽。
就在這時,門口傳來輕微的響動。保安老張?zhí)竭M半個身子,看著屋里一片狼藉和四個如同經歷了一場慘烈大戰(zhàn)、又像是中了頭彩般魂不守舍的年輕人。他的目光掃過桌上散落的金閃閃的干貝樣品,又落到蘇琳電腦屏幕上那串長長的數字上,似乎明白了什么。
老張沒說話,只是咧開嘴,露出被煙熏黃的牙齒,無聲地笑了笑,輕輕帶上了門。
門外,琴島清晨特有的、帶著咸味的海風,穿過走廊的窗戶,溫柔地吹了進來。吹散了屋里濃重的疲憊和泡面味,也吹開了那扇被汗水和希望浸透的門縫。
門內,是四個精疲力竭卻終于挺直了脊梁的年輕人,和一個足以讓他們過個好年、甚至支撐他們走得更遠的數字。
一場由火車票引燃、在凍蝦危機中轉向、最終由干貨海味推向巔峰的四十八小時狂飆,終于撞線。而新視野的故事,才剛剛翻開真正屬于他們的、充滿咸腥海風與金錢氣息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