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益都何時陷落
- 大明吳王
- 王子虛
- 2784字
- 2025-07-03 18:00:00
朱元璋聽朱五說起紹榮和趙繼祖,就下意識的看向了自己的妻子。
紹榮和趙繼祖這兩人都是郭子興的舊部,在郭子興所部的資歷比朱元璋要老。
進(jìn)入韓宋紅巾軍體系之后,紹榮最初的官職與朱元璋平級。
朱元璋主政江南后,紹榮的官職成了朱元璋的副手,地位仍然比徐達(dá)和常遇春還要高。
再后來又跟徐達(dá)、湯和、朱文正、廖永安平級了。
按照后世歷史記載,今年七月紹榮與趙繼祖合謀,準(zhǔn)備發(fā)動政變刺殺朱元璋取而代之。
但是在政變發(fā)動之前,就有人向朱元璋告密,兩人隨即被朱元璋抓獲。
朱元璋本來不想殺他們,但常遇春等嫡系覺得不能留下叛徒,朱元璋最終將兩人處死。
不過,這兩人的身份太過敏感,本來是郭子興的舊部,而且地位太高。
明朝建立之后,官方關(guān)于他們的記載未必真實。
史書上記載的兩人準(zhǔn)備刺殺朱元璋,到底是他們兩人主動發(fā)起的政變被發(fā)現(xiàn),還是朱元璋在主動清理他們,都無法準(zhǔn)確判斷。
所以朱五就模糊了細(xì)節(jié),只說了一句兩人心有不忿,局勢如果長期不利,就可能會背叛。
兩人不忿是肯定的,朱元璋自己心里也明白這些事。
馬秀英是郭子興的義女,在朱元璋現(xiàn)在的陣營之中,有點郭子興舊部精神象征的味道。
只不過這種象征的來源,跟普通人下意識的理解可能是相反的。
馬秀英是一個女子,還只是郭子興的義女,在郭子興生前的影響力非常有限。
反而是跟著朱元璋創(chuàng)業(yè)之后,隨著朱元璋的實力上升,馬秀英自己的地位才水漲船高了。
仍然留在朱元璋麾下的郭子興舊部,在郭子興父子三人全部死亡之后,就反過來把念想寄托到了馬秀英的身上了而已。
馬秀英聽到朱五說到紹榮,就有些糾結(jié)的提醒又勸說:
“當(dāng)家的,你可得做好準(zhǔn)備,不過他們既然還沒有反跡,盡量不要過于苛待?!?
朱元璋攬住馬秀英的肩膀,看著她懷中的朱五念叨著:
“紹榮功勛著重,只要他不叛我,將來不失國公之位,我會想辦法盡量安撫于他?!?
朱五不說話,根本不知道紹榮之事的真相是什么,自然也沒辦法判斷。
萬一自己的判斷錯了,反而會誤導(dǎo)朱元璋。
朱元璋看兒子沒有反應(yīng),不確定這孩子是真的看不到,還是這件事情不影響自己。
朱元璋稍微考慮了一下,再次嘗試著問兒子另外的話題:
“孩兒可能看到,益都城能守多久?”
這件事情朱五倒是知道一些:
“察罕死后,益都久攻不下,擴(kuò)廓命士兵挖地道入城,于十一月攻破益都。”
朱元璋聽罷頗為欣喜:
“察罕父子似乎都不善攻城,只要遇到堅城固守,他們就難以寸進(jìn)。
“而且,既然知道他是地道攻城,提前讓益都守軍專門預(yù)防,就能繼續(xù)堅守一段時日?!?
朱五心中覺得朱元璋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是仍然沒有給任何回應(yīng)。
畢竟自己只是一個能看到他人命運(yùn)的小嬰兒。
聽不懂大人話也是正常的。
不過朱五也有自己期待的事情,就是讓益都城繼續(xù)堅守,直到朱元璋滅了陳友諒。
然后就讓朱元璋出兵北上,最終救下北方的這些紅巾余部。
所以朱五這時候轉(zhuǎn)而說了另外的話:
“察罕死后,劉福通救援益都敗歸,益都城破,張士誠率軍強(qiáng)攻安豐,安豐失陷。
“父親自將救安豐,陳友諒圍洪都、襲江州,應(yīng)天危急……”
安豐在后世安徽省壽縣,是翰林兒和劉福通所在的地方,是韓宋朝廷僅剩的直接統(tǒng)治區(qū)。
朱元璋聽完直接皺眉,然后就慢慢的點頭分析:
“益都守軍畢竟也是大宋將士,劉太保(劉福通)就算有心無力,也確實可能專門去救。
“益都城破之后,張士誠來襲安豐,那就是跟察罕搶功了。
“我若不救安豐,這大宋朝廷便落入張士誠之手,我若救安豐,陳友諒確實肯定來攻。
“所以今年必須壓住陳友諒和張士誠,明年才能專心救援安豐和益都?!?
朱五聽著朱元璋的分析,知道自己的提醒到位了。
朱五今天說了這么多,精神已經(jīng)非常困倦了,心滿意足之后,就閉上眼睛睡覺去了。
朱元璋和妻子等朱五睡熟了,把他放在搖床上。
夫妻兩人再次去隔壁的書房,討論接下來具體該怎么做。
在朱元璋看來,紹榮自己應(yīng)該是喪失了銳氣。
關(guān)鍵的原因是韓宋紅巾軍大勢已去。
韓宋紅巾軍勢力最大的時候,已經(jīng)占據(jù)了中原大部分地方。
在北宋都城開封府建都,還組織了三路大軍北伐,眼看著就要席卷天下,光復(fù)大宋了。
結(jié)果三路北伐大軍接連失利,韓宋的都城開封也被察罕攻破。
現(xiàn)在已經(jīng)只剩下益都安豐兩地了。
朱元璋這個名義上的下屬,成了韓宋朝廷最后的依仗。
但是現(xiàn)在朱元璋也將要面對察罕、張士誠、陳友諒、陳友定的四面夾擊。
朱元璋要么也快速衰亡,要么和張士誠一樣受詔安。
紹榮參加紅巾軍造反到現(xiàn)在十余年了,覺得看不到反元成功的希望了。
再加上郭子興父子三人全部死亡,紹榮自己的兄長戰(zhàn)死,手下的老兄弟們也死傷慘重。
紹榮成了朱元璋這個曾經(jīng)晚輩的下屬,心情郁郁而又有怨念。
紹榮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退意,歷史上留下了“長期在外征戰(zhàn),不能跟家人團(tuán)聚”的抱怨。
至于紹榮現(xiàn)在的那些屬下,特別是趙繼祖等人朱元璋的怨念更重。
再加上朱元璋多次遣使跟察罕通好、結(jié)援,甚至還安排人通過方國珍跟元庭討論詔安。
趙繼祖等人可能去蠱惑慫恿紹榮,推著紹榮跟著他們來造朱元璋的反。
在原有的歷史上,由于金華和處州民兵叛亂,紹榮奉命帶兵出去平叛,離開應(yīng)天。
根據(jù)史書記載,就是這次平叛歸來之后,紹榮開始跟趙繼祖規(guī)劃叛變。
當(dāng)然,也可能是這段時間叛亂接連不斷,讓朱元璋決定主動清理嫡系之外的山頭了。
現(xiàn)在有了朱五的提醒,浙江的幾個叛變都被提前控制了。
作為平章的紹榮沒有被安排出去平叛,仍然留在應(yīng)天府處理總體上的軍務(wù)。
朱元璋和馬秀英討論了許久,第二天就派人去請紹榮,讓他帶著妻兒來國公府后院做客。
朱元璋要和自己妻子一起,在家中親自設(shè)宴款待紹榮一家。
紹榮也知道自己的身份,收到這種意料之外的宴請,就是本能的警惕。
懷疑這是不是鴻門宴,是不是要徹底除掉自己,在詔安前徹底清理郭子興的紅巾舊部。
但是紹榮很快就認(rèn)命擺爛了:
“他現(xiàn)今大權(quán)在握,如今只是想要除掉我等,大可以直接派人來抓。
“無需用鴻門宴這種手段來埋伏?!?
于是紹榮就招來家人,各自換身干凈衣服,直接去國公府赴宴。
朱元璋辦的是最簡單的家宴,就在大堂上擺了三張大圓桌,男子一桌,女眷一桌,孩子一座。
古代的絕大部分朝代,中原漢人朝廷的正式宴會,通常都是分餐式的。
也就是每個人面前一張小條幾,每個人一份專屬的菜肴。
不過到了金元兩朝,女真人和蒙古人的生活習(xí)慣,逐漸影響了他們治下的漢人群體。
聚會的時候一群人圍著一張大桌子吃飯,就是北方的蒙古人和女真人的習(xí)俗。
這種模式也確實適合民間家庭聚餐,所以也在民間逐漸流行起來了。
元末明初的這個時代,中原漢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已經(jīng)深受蒙古人的影響。
很多普通人卻意識不到,自己平時的某些做法,其實是蒙古人的傳統(tǒng),而不是曾經(jīng)漢人的。
有的就算是知道某些東西是蒙古人的,也仍然帶著好奇的心態(tài)使用。
比如很多漢人直接叫伯顏、帖木兒。
朱元璋自己的登基大典,也是直接照搬了元朝皇帝的登基儀式。
朱元璋登基稱帝之后,天下基本穩(wěn)定之后,才慢慢的翻查漢唐典籍,恢復(fù)漢唐的傳統(tǒng)禮儀。
明朝建立之后的幾十年里面,都在慢慢的清理和改變金元留下的舊俗。
現(xiàn)在朱元璋還沒有稱王,也沒有時間考慮這些事情。
家宴跟普通百姓聚餐沒有太大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