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朱元璋四面皆敵
- 大明吳王
- 王子虛
- 3236字
- 2025-06-30 10:15:04
龍鳳八年二月初一,出征半年的朱元璋再次回到應天府。
留守應天府的李善長、朱文正等文武官員,以及從浙東歸來的常遇春等將領,一起到城外迎朱元璋入城回府。
朱元璋的吳國公府,本來是元朝的江南行御史臺衙門。
這衙門以前又是南宋皇帝的建康行宮,是在南唐后主李煜金陵宮的基礎上修建的。
本來就有舉行朝會和處理政務的職能,各種辦公設施也一應俱全。
朱元璋平時就在后院居住,在前院處理公務。
今天回到國公府后,朱元璋便留下了李善長、徐達、常遇春、俞通海等官員將領。
幾個現場簡單開了一個小會,交換和確認各方面的情報。
朱元璋最先看向常遇春:
“長興此行如何?”
常遇春簡單說明自己遇到的情況,語調頗為輕松:
“張士誠那廝真的不記打,又趁著上位親征陳友諒的間隙,派李伯升帶兵來攻長興。
“雖然沒有攻下長興城,但是卻打退了附近去救援的幾批地方守軍。
“我奉上位之命前去解圍,到了城外便與李伯升交戰。
“那李伯升根本不禁打,只跟我打了一個照面扭頭就跑,長興城外的大營都不要了。
“我帶兵沖殺了一陣,斬獲七千余人,只是李伯升跑的太快,沒有抓到。
“李伯升跑了,城外的大營也隨即潰散,長興之圍也就解了。
“上位現在大勝歸來,已經全有了江西之地,接下來該大舉征討張士誠了吧?
“咱們得好好收拾這廝了,讓他好好長長記性。”
在過去的幾年里面,徐壽輝、張士誠、朱元璋三股南方起義軍迅速發展,逐步清空了長江中下游的元朝官方力量。
三方的勢力范圍逐漸貼到了一起,相互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沖突也越來越頻繁。
張士誠與朱元璋素來不睦,雙方在江淮兩浙地區爭斗多年。
特別是張士誠接受了元庭的詔安之后,不再繼續奪取元朝控制的剩余疆土,理所當然的開始專心對付朱元璋這個反賊。
陳友諒弒殺徐壽輝自立稱帝后,試圖通過外部勝利豎立自己的威信,壓制內部反對力量。
他不把南北方的元庭勢力放在眼里,但將朱元璋視為眼中釘和肉中刺。
陳友諒多次率兵進攻朱元璋,邀請張士誠東西夾擊朱元璋,意圖奪取朱元璋的應天府。
朱元璋被陳友諒和張士誠夾在中間,長期腹背受敵。
朱元璋通常需要用偏師抵擋住張士誠的進攻,率主力去迅速擊潰陳友諒的來犯主力。
讓陳友諒短時間內緩不過勁來,不得不回去休整。
朱元璋再留下偏師盯防陳友諒,讓主力部隊回去猛攻張士誠的主力。
將張士誠的主力也擊潰壓制住,讓他短時間內無力來犯。
這種三方之間的戰斗,經常是數萬人甚至十萬人的規模,基本上隔一年就要打一輪。
朱元璋根本沒有機會猥瑣發育,他甚至必須要持續快速獲勝。
朱元璋必須把陳友諒和張士誠兩邊夾擊自己的局面,變成自己輪流收拾他們兩個。
一旦朱元璋無法在短期內迅速取勝,跟其中一方打成拉鋸戰,那另一方緩過勁來夾攻,朱元璋的局勢就會變得異常艱難。
只不過到目前為止,朱元璋的策略還沒有出過什么大問題。
這種戰斗模式已經規律了,所以常遇問朱元璋回來之后,是否該大舉征討張士誠了。
朱元璋聽完之后,對著常遇春微微點頭:
“長興之行辛苦了,接下來我們要不要大舉征討張士誠,還要看中原的情況。”
朱元璋說著看向李善長,李善長馬上開口,說出事先準備好的總結:
“李察罕招降了田豐,田豐為其招降了登萊各地紅巾軍。
“李察罕幾乎全有了山東、山西、河南、河北之地,只有益都和莒州兩城未下。
“李察罕破益都、莒州后,若率大軍南下,邀張士誠夾攻,則安豐危急。
“若上位北上救安豐,陳友諒必趁機來攻應天,則應天危急難守,上位需要早做決斷。”
元朝中書省益都路治所在山東青州,是中原進入山東半島的北方門戶。
河南江北行省安豐路治所在安徽壽春,是韓林兒和劉福通建立的大宋中央朝廷所在地。
因為這個大宋皇帝姓韓,所以史稱韓宋。
因為士兵和將領都頭裹紅巾,所以軍隊被統稱為紅巾軍。
朱元璋的勢力,名義上也是韓宋朝廷的下屬,也在使用韓宋的龍鳳年號。
李察罕原名察罕帖木兒,就是《倚天屠龍記》的女主角趙敏的父親,汝陽王察罕的原型。
李察罕所統帥的河南地主武裝,逐步鎮壓了北方的韓宋紅巾軍。
同時逐步控制了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大部,以及陜西南部、安徽西北部的廣闊土地。
勢力達到了巔峰,有了席卷天下的潛力,眼看要成為大元活曹操了。
朱元璋本來就腹背受敵,東有張士誠,西有陳友諒,南有名義上忠于元庭的軍閥陳友定。
北方的李察罕又迅速膨脹,成了當今天下勢力最大的軍閥。
朱元璋馬上就要四面皆敵了。
李善長讓朱元璋早做決斷,首先是提醒朱元璋,現在的局勢危急。
但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讓朱元璋認真考慮,是不是和張士誠一樣,名義上受個詔安。
只要領了元庭的官職,名義上就跟李察罕、張士誠是同僚了。
那樣等到李察罕攻破了益都之后,應該就不會立刻將朱元璋當做下一個目標。
他應該先去鎮壓已經稱帝的陳友諒。
朱元璋也確實安排過使者,跟李察罕“通好”、“結援”,還通過方國珍問過詔安的條件。
不過朱元璋只是口頭上表示可以考慮,但實際上卻從未真正落實過。
朱元璋聽完李善長的提醒,卻沒有直接回答李善長的話,而是語氣惆悵的感慨起來: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我大宋紅巾軍最盛之時,本已經幾乎全有中原,將國都還于舊都汴梁。
“我等也受其節制,奉其詔令,用其紀年。
“奈何天下未定,杜丞相,劉太保等人便黨同伐異,爭斗不休。
“雖然曾經分兵三路北伐,陸續光復了關中與山東之地,乃至攻破元上都開平。
“但聲勢雖大,各地將領卻互不統屬,終被元庭個個擊破。
“現在中原再度淪陷,汴梁失守,以至于北方僅剩益都、安豐兩座孤城了。
“真的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啊——”
杜丞相是杜尊道,劉太保就是劉福通,本來分別是韓宋朝廷的文武官員之首。
杜尊道控制朝廷壓制劉福通,劉福通直接殺了杜尊道。
朱元璋這么說,是借著韓宋朝廷的事情,教訓自己手下的文武官員們。
耳提面命的提醒他們:別內斗,別黨爭,就算是彼此真的有仇,也等坐了天下再報。
現在必須團結一致對外,否則韓宋朝廷的狀態就是前車之鑒。
朱元璋說完,現場就陷入了沉默。
現場的人心中都明白,朱元璋是真的不想討論詔安的事情。
現場安靜了好一會兒,性格比較直爽的常遇春,又問了個稍微有點敏感的問題:
“上位,我們是否要去救援安豐,還有益都?”
朱元璋不假思索的說:
“若是李察罕與張士誠來攻安豐,我們當然要去救。
“可益都距離應天府實在太遠,我們實在是鞭長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
李善長聽到這里,馬上非常嚴肅而冷靜的提醒:
“上位,察罕勢大,若與張士誠聯手攻安豐,上位要救,則必須盡起應天善戰之兵。
“屆時若陳友諒大舉來攻,順流而下,直擊應天,則大勢去矣啊——”
其實朱元璋屬下的謀臣和將領們,特別是真正的嫡系屬下,大多不希望朱元璋去救韓宋。
別說遠在山東北部的益都了,淮河岸邊的安豐壽春都不該去救。
自己本來就四面皆敵了,還要帶絕大部分主力部隊過江去救別人,那屬實太過兇險了。
萬一陳友諒真的攻破了應天,自己這股勢力真的可能土崩瓦解。
朱元璋名義上算是韓宋朝廷下屬,但實際上和其他地方起義的紅巾軍一樣,都只是起義的時候宣布奉韓宋朝廷為正朔而已,平時大家都是各自獨立發展的。
特別是朱元璋渡江南下后,逐步與韓宋朝廷撇清了關系,獨自處理內部的軍政事務。
朱元璋的嫡系心中都明白,大家聚在一起是為了成就一番事業,乃至是逐鹿天下。
以前韓宋紅巾軍勢頭正盛的時候,大家根據當時局勢用了韓宋的旗號,可不是真心要給韓林兒這個傀儡皇帝當忠臣啊。
既然現在韓宋紅巾軍大勢已去,已經完全沒有機會得天下了,為什么還要那么在乎他們?
現在與其繼續奉韓林兒為主,還不如接受元庭的詔安呢。
但看朱元璋現在的這種反應,似乎有點過于重視這個奄奄一息的大宋朝廷了。
如果不是益都實在太遠了,他可能真的會率領大軍去救。
朱元璋面對李善長的反問,皺著眉頭沉思了許久,也沒有直接給出明確的答復:
“容我仔細思量幾日,諸位先回去各司其職,警惕各地降兵降將。
“形式不利,這些人可能會起別樣心思……”
李善長等人心中嘆息,自己上位這么重視忠義,到底算不算是好事啊?
眾人心情復雜的起身答應著,躬身行禮告辭離開。
朱元璋靜坐了一會兒,也離開了議事的偏殿,回國公府的后院。
去見自己的妻子馬秀英,以及自己的兒女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