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七月小兒有何言
- 大明吳王
- 王子虛
- 3919字
- 2025-07-01 10:32:26
朱元璋外出半年終于回來,家中的孩子都被母親提前召集起來,在朱元璋的寢殿正堂門口迎接父親歸來。
朱元璋和馬秀英的大兒子,也就是未來的大明第一任皇太子朱標。
朱標今年剛滿七歲,但卻少年老成,現在就像個大人一樣,一臉嚴肅地站在眾人中間。
老二、老三、老四這三個稍大的孩子,被他們的奶媽牽著手,站在大哥的兩側。
只有七個月大的朱五,跟十五個月大的姐姐,被自己的奶媽抱在懷里,站在眾人外側。
等著朱元璋和馬秀英進門,朱標就帶著年長的弟弟們一起問好:
“父親安好。”
現場的奶媽、仆婦們也一起躬身行禮問好:
“見過上位、夫人。”
朱元璋的臉色本來頗為深沉,眉頭也微皺著,看到孩子們的時候,才稍微舒展了一些。
朱元璋快步上前,輕輕拍了拍大兒子的肩膀,問了一下他這些天學了什么。
兩年前,朱元璋就已經專門請了宋濂來,為朱標開蒙讀書。
馬秀英微笑看著自己的大兒子匯報功課。
等大兒子匯報完了,馬秀英把朱五從奶媽懷中接過來,頗為得意的向朱元璋夸耀:
“當家的你不知道,咱們家老五才七個月,就已經會說話了。
“孩兒,你爹爹回來了,來叫爹爹……”
朱元璋聽到這話明顯有點意外,也跟著轉臉看向了妻子懷中的小兒子:
“老五才七個月就會說話?這比他幾個哥哥都快啊!
“來,孩兒叫爹爹,爹爹……”
朱元璋也微微彎著腰,把一張大臉湊到了朱五的面前,笑呵呵的哄孩子叫爹。
朱五努力睜大眼睛,盯著朱元璋仔細看了好幾秒。
自己眼前這個男人的形象,跟民間流傳的各種鞋拔子臉畫像完全不同。
跟故宮留下來的明朝官方畫像倒是頗為神似,是個面龐頗為方正俊朗的粗壯男人。
最讓朱五意外的是,這個朱元璋竟然稍微有幾分文質彬彬的氣質。
而不是影視劇中演繹的草莽氣息十足的刻板形象。
不過朱五回想自己看過的歷史記載,也很快就明白朱元璋為何是這樣的形象了。
朱元璋在家中排行第四,是家里最小的兒子,從小就備受父母寵愛。
朱元璋家里條件還不算特別差的時候,父母曾經送朱元璋去讀過一陣子私塾。
朱元璋的記憶力一直非常好,所以從小就已經識得不少字了。
朱元璋的外公是南宋末年將領張世杰手下士兵。
曾經跟著文天祥和陸秀夫,護送著南宋最后兩個小皇帝,從臨安一路撤退到了廣東。
參加了崖山海戰,戰斗中落水沒死,輾轉逃回了家鄉。
朱元璋很小的時候,母親經常給他講述外公的故事,給朱元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朱元璋習慣一個人安靜的想事情,不是個咋咋呼呼的熊孩子。
小時候因為聰明又懂事,同時形象頗為出眾,在村里的大人和小孩之中的人緣都很好。
朱元璋父母去世之后,還在寺廟中生活了三年,而不是當了幾年街溜子。
成年的朱元璋不是個大老粗,而是個安靜沉穩的人,本身形象很不錯,還識得不少文字。
在戰場上熬過幾戰沒死,有了功勞后被郭子興發現,就留在身邊當了親兵。
隨著朱元璋的地位不斷上升,能夠獲得各種書籍的時候,讀書就成了朱元璋的日常習慣,幾乎到了手不釋卷的程度。
所以現在的朱元璋才會有幾分文人的感覺。
朱五稍微愣神了一會兒,直接伸出嬰兒的小手,抓住了朱元璋的袖子。
努力的控制著咽喉,一字一句的念出了一句話:
“蔣英叛變,胡大海危。”
朱五最終還是決定,不能等待命運做安排,得自己主動參與。
只有七個月大的孩子,嗓子還沒有完全長開,現在就算是能說話,也不是很清晰。
不過朱元璋和馬秀英夫妻兩人本來就在集中精神聽朱五說話。
現在聽懂了朱五的話,然后就都愣了一下。
現場安靜了那么一瞬間后,朱元璋就直接回頭揮手,讓仆人帶著孩子出去玩。
然后朱元璋再次湊到妻子跟前說:
“夫人你剛才聽到了嗎?老五他剛才說了什么?是不是說了蔣英和胡大海?”
馬秀英聽到丈夫的問題,也已經反應過來了:
“好像是的……”
朱元璋輕輕點頭,夫妻兩人確認了情況,一起看向了朱五。
朱五躺在母親的懷里,把話重復了一遍:
“蔣英叛變,胡大海危。”
現在朱元璋和馬秀英都百分百確定,自己小兒子剛才說的到底是什么了。
但是兩人都仍然難以接受。
七個月的孩子,能夠說出成句的話,已經夠匪夷所思了。
現在還涉及到了叛亂,那就更加奇怪了,關鍵是他如何知道蔣英和胡大海這兩個人?
胡大海是最早跟隨朱元璋起勢的將領之一,蔣英是胡大海招降的苗人頭領。
而朱五從出生到現在的這段時間,他們兩人可都沒有來過應天府。
最近這兩年,胡大海一直和蔣英在一起,帶兵鎮守金華府,防備方國珍和張士誠。
蔣英現在如果突然反叛,胡大海確實會有危險。
現在這種軍閥混戰的局面,將領刺殺主將叛逃另一個軍閥的事情,可一點都不稀罕。
況且現在朱元璋幾乎四面皆敵,處境是所有軍閥中最惡劣的。
外部的壓力確實容易催生出內部的叛亂。
朱元璋心中小心評估著各種可能性,馬秀英則是下意識的追問小兒子:
“孩兒你如何知道這些?”
朱五再次睜大眼睛看著朱元璋,將兩只手掌努力的向上抬起來,在朱元璋前面的空中不斷地抓抓戳戳,同時口中斷斷續續的念叨:
“我看到的……我聽到的……
“二月,蔣英叛變,胡大海危……
“三月,降將叛亂,洪都危急,得而復失……
“六月,察罕有血光之災……”
洪都就是后來的南昌,是鄱陽湖畔的江西重鎮,就是朱元璋此次西征陳友諒所得。
馬秀英聽著兒子的話,看著朱五活動的兩只小手,也是滿臉的錯愕:
“難道我的孩兒,現在能看到和聽到什么……東西?”
馬秀英滿臉憂慮的轉向朱元璋:
“當家的……”
朱元璋心中也是驚疑不定的狀態。
朱元璋雖然是個梟雄,但畢竟也是古典時代的人,沒有接受過現代的唯物主義教育。
幼年和青年經歷極為復雜,早早的見慣了生死無常。
青年時曾經在外流浪,在荒山野嶺露宿過,在破廟洞窟中生活過,在生死邊沿徘徊過。
心中對于各種鬼神靈異之事,帶著警惕而又好奇的矛盾心態。
朱元璋從來不接受地方獻的祥瑞之物,但卻又專門跟很多“神仙”打交道。
歷史上常把鐵冠子張中帶在身邊,討論神鬼預言之類的事情,還親自給周顛寫過傳記。
又讓劉基這個文人去搞星象占卜的事情,把劉基折騰的非常痛苦。
朱元璋的外公,在崖山海戰后被元兵抓到,也是靠裝神弄鬼的巫術,唬住了元朝軍官,允許他乘官船返回中原。
朱元璋的外公離開軍隊后,在淮東盱眙定居的時候,也是以所謂的巫術為生。
就是那個時候,朱元璋的祖父也在盱眙,兩家才能結了親。
再加上朱五現在實在太小了,這么小的孩子,沒有能力裝神弄鬼。
就算是有人教他裝神弄鬼,他自己也得記得住才行啊。
朱元璋不由得開始懷疑,難道有什么奇怪的“東西”,上了自己孩子的身?
但是現在自己孩子的雙手,正對著自己抓抓戳戳的。
也可能是孩子真的能看到什么……大人看不見的東西,而這個東西就在自己身上?
到底是什么什么鬼怪,還是自己有氣運加身?
朱元璋面對妻子的疑惑和詢問,表情非常嚴肅的跟她低聲討論:
“幼時我聽外公說過,孩童多有赤誠之心,能看到災禍、氣運、鬼神之物。
“孩童太小,口不能言,但卻會歡笑、哭嚎,為親人示警。
“隨著年齡增長,能說話的時候,童心被世俗沾染,便看不到這些東西了。
“關鍵是幼童并不記事,長大后也記不得幼時所見之物了。
“老五應該就是能看到,關鍵是早慧能言。
“胡大海是我的老兄弟,洪都是我剛攻克的重要城池,留守洪都的鄧愈也是老兄弟,李察罕則是我們未來最大的敵人。
“這些人和城池的安危,都會影響我的命數……”
馬秀英的心態也跟朱元璋也差不多,聽著丈夫的這些分析,就非常擔憂的反問:
“也就是說,胡大海和洪都那邊,現在真的會有危險?”
朱元璋稍微猶豫了一瞬間:
“我拜訪和安撫洪都父老時,見到一個奇人,名曰張中,因長戴鐵冠,人稱鐵冠子。
“他當時也提醒我說洪都可能還有兵災,但遠沒有孩兒說的這么清楚明白。
“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現在去做一下安排。
“夫人管好家里的事情,在我回來給你消息之前,家里的所有人都不準出府。”
馬秀英馬上答應著:
“我明白的,你放心去吧……”
朱元璋立刻回到前院,自己親手給胡大海寫信。
說有人向自己告發,蔣英等苗將可能叛亂,但是現在還沒有證據。
讓胡大海最近小心戒備,若蔣英邀請他宴飲游玩,帶上足夠的護衛,刀不離身。
如果蔣英接下來真的叛亂,就馬上通知其他有苗將的城池守將。
朱元璋寫完之后密封,交給自己的親信衛兵。
讓他立刻前往金華,中途換馬不換人,用最快的速度,親手交給胡大海。
把金華的事情安排好,朱元璋繼續給洪都的鄧愈寫類似的提醒。
只不過這次沒有具體點名是哪個將領可能會叛亂,只是讓鄧愈盯緊洪都的降將和降兵。
另外擬了一份軍令,讓趙德勝率領一隊人馬前往洪都,配合鄧愈加強守備。
命大都督朱文正集結部分主力,防備張士誠或者察罕的襲擊。
命浙東行省左丞李文忠整頓當地守備兵力,準備救援兩浙地區遇襲的城池。
就又另外寫信給處州(麗水)守將耿再成,讓他小心戒備安置在處州的苗將和苗兵。
再寫信給諸暨守將謝再興,讓他多派哨探出城,防范張士誠的襲擊。
蔣英等苗將,最初是元庭從湖廣地區調來,專門鎮壓朱元璋等江南起義軍的。
最后被朱元璋和屬下將領打敗招降,安置在了兩浙地區的幾個城池。
他們出身相同,彼此守望結援,同時對漢人頗多警惕。
一部分苗將若是叛變,其他苗將收到消息之后,多半也會跟著叛變,形成連鎖反應。
所以對這些苗將,必須同時加強防備。
與此同時,張士誠的控制區域朱元璋相鄰,關鍵是與朱元璋互為仇敵。
雙方除了經常性的直接交戰之外,也會各種戰爭之外的手段,盡可能的給對方制造麻煩。
蔣英這種苗將若是真的叛變,很可能就是張士誠派人攛掇的。
就算不是張士誠攛掇,這些苗將叛亂成功之后,多半也會主動投靠張士誠。
就算是這些人叛變失敗了,只要自己的控制區內出現動蕩,張士誠多半也會引軍來攻。
所以朱元璋警惕苗將的同時,還得警惕張士誠的大舉來攻。
朱元璋做了一連串的直接安排之后,最后招來了專門負責管理情報刺探和收集的屬下。
讓他馬上向兩浙地區增派人員,加強對蔣英等苗將和張士誠動向的調查。
同時向山東地區也增派人員,配合原有的情報人員,密切關注察罕的相關的情報,有任何突發情況都要馬上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