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大大小小》:妙不可言——讀《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

序子的奶奶一個字都不認得,但她卻說:“做文章、做詩其實就是會講‘巧話’!”“腦筋不巧,蠢蠢架,寫出來冇人看……”[1]序子(小名“狗狗”)四歲時還不會寫文章,卻說:“我不喜歡和老娘子講‘現話’。總講,總講!”[2]這是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中的情節,既然是自傳體小說,那么不妨把“序子”認作黃永玉本人,寫“巧話”、不講“現話”,恰恰就是這部小說的藝術特征。倘若有人問我,對這部八十萬字的小說有什么印象,我會毫不猶疑地說:妙不可言。倘若看到我捧著這部大書瘋瘋癲癲、笑個沒完,你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因為你翻開它也會如此。為什么?就因為它唯陳言之務去,而“巧話”則是大珠小珠撒滿地。

真的?只要你莫急莫慌,一字一句讀下來,隨手撿起的都是“寶貝”。寫春天有條不紊、一步一個腳印地到來是這樣:“春天來了,來得很認真。”[3]“認真”不僅狀貌,而且寫出了內里的精神、氣質,極其傳神。寫對畫風箏的朱啞子的敬佩:“見到他,會尊敬得發抖。”[4]本來“尊敬”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而“發抖”那可是神態畢現了。寫序子要離開山里的生活和玩伴時,說“這頓飯吃得很沒有顏色,很不生動”[5]。畫家對“顏色”真是信手拈來,用來寫氣氛、寫心境,則別開生面。形容一個人的丑,是“七零八碎的丑”[6],什么是“七零八碎的丑”?好像都能夠感覺到,卻又畫不出樣子,慢慢想去吧!看幼稚園的田爺爺對序子們說:“快去快去!花等你都等急了,都漫出來了……”[7]花等急了,還不算妙,妙在那個“漫”字,寫盡菊花怒放之態,也寫出菊香四溢的氣勢……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兩天兩夜都舉不完,這小說在語言上不落俗套,引人入勝,沒有“現話”,不動聲色中皆為“巧語”,亦莊亦諧,大俗大雅,語體文與口語、方言雜糅,大開大合,整個兒體現出作者一種天馬行空的自由精神。技法是可以磨煉、傳授的,而含在語言中的精氣神兒,如果不是天分,那也只能是在先天和后天、天然與人為的碰撞、偶遇和修煉中所得,這同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它不禁讓人贊嘆:有個黃永玉、有部《無愁河》,真是中國文學之大幸,因為那些句子實在不是匠人能寫出的,甚至也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滾出來、流出來、涌出來的。

或許正是因為身處文壇之外,頭腦中沒有那么多“文章作法”,作者能夠大筆一揮,離題萬里,毫不在意;也能細如繡花,一針一線,瑣碎繁復,毫不顧忌,自由自在地造就了這部奇書。而目下文壇很多人卻如小腳女人,哪怕想放腳,那些長而又長的裹腳布也要解三天,可真是黃花菜都涼了。讀那些妙趣橫生的故事,讓人不禁高呼:黃永玉真是個“妙人兒”。與此同時,我認為這個九十歲的老頭兒又是十足的文學先鋒派。在寫法上,他東拉西扯,沒完沒了,從來不講什么規矩,然而在奇思妙想之中,你又能看出他的良苦用心(比如有一章,一家家扯朱雀城的店鋪,到最后幾句話方才明白,是寫新的軍隊進來造成朱雀街市蕭條,一筆拉回,讓你恍然大悟)。用現代精神意識化中國古典小說的寫作傳統,又打破了藝術體裁之間的成規戒律,這“東拉西扯”打破規矩、自由自在任我行,正是一種一往無前的先鋒精神。比如寫那位上課放屁的“屁先生”,他的故事敘述完之后,接下來居然引了兩頁多林行止的《“屁”話連篇》,接下來又扯到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講四個小學生被罰倒痰盂,居然插進一段:“講到吐痰吐口水,歷史不缺這方面跟戰爭、道德修養有關的掌故材料。”接著便一本正經地談開了……談人生,談藝術,談學問,好像唯獨忘了正在寫小說,時下的小說家有幾個敢這么“扯”?再如,書中經常以括號的方式跳出敘述,作者跑出來,講一講自己的內心想法或交代多少年以后的事情,甚至“竄”入了這樣的段落,講《圣經》里那段著名的打左臉和右臉的話,老頭兒寫的是“屁股”,而后在括號里標注:“寫書的年紀大了,記不清是屁股、手板,還是臉。請讀者將就著看吧!”[8]講到傅公祠,提到與曹雪芹祖上有點關系,來了這么一句:“有興趣的專家可以去查一查,查不到也不要來信問我,我沒有這方面的興趣和學問,不會回信的。”[9]一副老頑童的面孔,可這是什么寫法呢?這括號里的文字,簡直成了這部小說的“副文本”,它打破了原有文本的完整性,有時候簡直是在穿越,由一句歌詞穿越到郁風在國外的趣事,由戲班子攬生意背介紹,穿越到《非誠勿擾》節目中孟非的開場……這不是先鋒是什么?

別誤會,上面的介紹好像給人的感覺是整部作品就是一點正經也沒有,那可就忘了老頭兒在這部書卷首的題詞:“愛、憐憫、感恩。”此書的正經處看得我可是眼含熱淚,比如序子與祖父的情誼、交流,序子對祖父說:“我有好多話總總想和你一個人講。”最后祖父去世,序子倚在棺材旁的深夜傾訴也令人動容。再比如序子與王伯和山里孩子的情感,還有置身自然中的成長啟悟,處處讓人不能不掩卷深思。我甚至把它看作談藝錄、問學錄,像爺爺對序子講過的話:“學堂那些書讀下去是有用的,像蓋房子砌墻腳。講的是砌墻腳,不是蓋房子。蓋房子要靠以后不停讀課外的書,有的讀書人蠢,一輩子砌墻腳,一間房子都蓋冇成。以后長大做事情,交朋友,有砌墻腳的學問,蓋房子更多靠的是課外的學問。”[10]序子爸爸講:“讀書人多費點腦子是好事情。可以把學問一點點存起來。……不管你以后長大成人是窮是富,當不當名人專家,多懂點稀奇古怪知識還是占便宜的,起碼是個快活人;不會一哄而起只準讀一本書,個個變成蠢人。”[11]此皆通達之言。更不要說小說中每一個人的命運了,作者不愧是木刻大師,寫人物也如刻木刻,除去冗余,幾筆下去,凸顯出來的都是人物最有神采之處,據說全書寫到大小人物九十多位,我覺得將來若有個有心人將每個人物的故事獨立出來,會有《史記》人物列傳的風韻,也有《聊齋》般的傳奇。這是一位閱盡滄桑的老人以孩子的眼光和心向我們講述歷史和生命的履痕,從這一點講,它有著難得的真誠和沉甸甸的分量。

《無愁河的浪蕩漢子》絕不止上面講到的這些,這是一部奇書,“奇”在可以有很多種讀法。比如,完全可以有索隱派的讀法,去鉤沉小說里的人物與真實歷史的種種糾葛,不是有人寫文章談小說里的“玉公”(陳渠珍)嗎?在《朱雀城》這部中,沈從文還只是人們口傳中在北京、上海賣文章的人,將來的出場會是怎樣?作者的母親(小說中的“柳惠”)也是個有意思的人物,當小學校長,加入共產黨,砸菩薩,馬日事變后逃命,脫黨,回來后教書,不斷生孩子……把她再與丁玲的母親和向警予這樣的人物排在一起,或許更有意思了。又比如教育局做飯的師傅居然叫“鼎堂”(外號“鍋鏟”),“鼎堂”是誰?研究甲骨文的“四堂”之一、大詩人郭沫若是也,我以小人之心猜想:作者安排他去做伙夫,莫非是在替表叔沈從文報一箭之仇?還有一種讀法,把沈從文寫家鄉的書跟黃永玉的連在一起,對比來讀,當然,黃永玉自己的文章《蜜淚》《火里鳳凰》(里面也提到過“王伯”)等也是缺不了的參考書。至于那些研究風物的、民間文化的,更是碰上了廣闊天地。我都在想有朝一日去湘西,一定要把那三頁(356頁—358頁)講炒菜的撕下來,去驗證一下湘西菜是不是這么個做法……喬伊斯說他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中設置的謎團夠那些教授們忙活三百年的,我看《無愁河》也夠我們忙活一陣子。

序子對爺爺說有好多話要講,又突然講不出來了,但他說:“我沒有話也還想和你講……”爺爺說:“想一想再講……”[12]我想《無愁河》也是這樣,既然它妙不可言或說一言難盡,那么更多的話留著“想一想再講”吧。

2013年9月16日 凌晨

注釋

[1]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第1028頁。

[2]同上,第185頁。“講‘現話’”指“重復講過的話”。

[3]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第172頁。

[4]同上,第209頁。

[5]同上,第373頁。

[6]同上,第427頁。

[7]同上,第928頁。

[8]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第806頁。

[9]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第742頁。

[10]同上,第677頁。

[11]同上,第941頁。

[12]黃永玉:《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朱雀城》,第676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远县| 龙游县| 邹平县| 报价| 宜都市| 彰化市| 河西区| 阳泉市| 方山县| 高淳县| 广平县| 崇文区| 杭锦后旗| 扬中市| 苍南县| 高安市| 兴城市| 紫阳县| 高清| 西乡县| 太康县| 南平市| 阿瓦提县| 独山县| 福鼎市| 报价| 汝阳县| 外汇| 舞阳县| 和田市| 阿鲁科尔沁旗| 晋州市| 杭锦后旗| 砀山县| 石棉县| 大埔区| 彰武县| 贵南县| 庐江县| 项城市|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