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高原之戰
- 破風前行:車輪上的夢想
- 紫落姑娘
- 2578字
- 2025-07-03 08:48:20
麗江站的第一賽段是平路賽,全程200公里,海拔變化不大,但對剛適應高原的車隊仍是挑戰。破風車隊按照調整后的策略,以保存實力為主,不參與早期突圍。
“保持隊形,“蘇曼通過無線電指揮,“注意輪流領騎。“
比賽進行得很順利,車隊嚴格執行戰術,六人保持緊湊隊形,處在主集團中部偏前位置。張振出人意料地耐心,完全沒有擅自行動的跡象,而是盡職盡責地幫助隊友節省體力。
“張振變了不少,“王飛在途中對蘇曼說,“以前他可沒這么團隊。“
蘇曼點點頭,想起醫院里楊速的話——新老理念的碰撞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許張振正在融入破風精神,而車隊也從他的經驗中獲益。
最后二十公里,大集團開始為沖刺做準備。破風車隊按計劃后撤,避開危險的沖刺混戰,最終全員安全完賽,成績中游但保存了寶貴體力。
“完美執行,“賽后蘇曼表揚道,“明天團隊計時賽繼續保持。“
團隊計時賽是麗江站的第二賽段,全程50公里,包含兩個中等難度爬坡。這是破風車隊證明自己的機會——雖然失去了楊速這位強力車手,但經過高原適應訓練,隊員們狀態正佳。
比賽當天風力強勁,給本已困難的賽道增加了變數。
“逆風路段保持低風阻姿勢,“出發前張振提醒大家,展現出老將的經驗,“爬坡時注意踏頻不要低于80。“
發令槍響,六輛藍色戰車如離弦之箭沖出起點。與第一站時的生疏不同,這次破風車隊的輪轉流暢自然,像一臺精密的機器。蘇曼和張振負責主要領騎,其他人各司其職,連最弱的劉強也貢獻了超出預期的表現。
“他們騎得真不錯,“場邊解說員評價道,“完全看不出是支新晉車隊。“
三十公里過后,意外發生了。林曉陽的車突然爆胎,被迫停下更換車輪。團隊計時賽的規則允許隊友等待,但會損失寶貴時間。
“你們繼續!“林曉陽大喊,“別等我!“
按照規則,團隊計時賽成績以第四名車手為準,如果剩下五人繼續前進,仍有機會獲得好成績。
“不,“蘇曼果斷決定,“我們是一個團隊,一起走!“
這一決定讓場邊觀眾和裁判都感到驚訝。職業比賽中,為了成績犧牲個別隊員的情況屢見不鮮,很少有車隊會為了一名車手而犧牲全隊成績。
破風車隊五人在路邊等待,直到林曉陽換好車輪重新加入。這一耽擱讓他們損失了近兩分鐘,排名直線下降。
“對不起...“重新上路后,林曉陽內疚地說。
“別廢話,“張振出人意料地說,“現在全力追趕!“
六人齊心協力,在剩余賽段創造了驚人的速度,幾乎追回了所有損失的時間。最終他們獲得第八名,雖不如第一站出色,但在意外情況下已是超常發揮。
賽后采訪中,記者們爭相詢問為何選擇等待林曉陽。
“因為他是我們的隊友,“蘇曼簡單回答,“破風車隊不會放棄任何人。“
這句話登上了第二天體育版的頭條,配圖是破風車隊六人并肩沖線的瞬間。報道特別強調了這支車隊的獨特精神——在功利至上的職業體育界,他們依然堅守著最純粹的團隊價值。
麗江站的壓軸大戲是山地賽段,全程150公里,包含三個一級爬坡和一個HC級爬坡,最高海拔超過3000米。這是破風車隊準備最充分的賽段,也是他們最有希望取得好成績的機會。
賽前戰術會上,蘇曼再次強調了基于數據分析的戰術安排:林曉陽主攻前兩個爬坡點爭取山地積分;張振保存實力決戰最后HC級爬坡;其他人全力支援。
“記住,“蘇曼指著海拔剖面圖,“最后十公里坡度達到12%,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比賽日天氣晴朗,但高原強烈的紫外線和大風成為額外挑戰。起點處,各支車隊摩拳擦掌,特別是那些擁有強力爬坡手的隊伍。
“看那邊,“王飛小聲說,“云南山地人隊,上屆山地賽冠軍。那個瘦小子是去年的'爬山王'李偉。“
蘇曼看向那支身著綠色隊服的車隊,李偉看起來比林曉陽還要瘦小,但腿部肌肉線條分明,一看就是專為爬坡而生。
發令槍響,比賽開始。最初的50公里相對平緩,大集團保持穩定節奏。破風車隊嚴格執行戰術,處在集團中部保存體力。
第一個爬坡點到來時,林曉陽按計劃發起進攻。令人驚喜的是,張振主動為他帶風,護送他到最佳進攻位置。
“去吧!“距坡頂三公里處,張振大喊一聲。
林曉陽如離弦之箭般沖出,迅速拉開與主集團的距離。李偉立即反應,緊追不舍,但為時已晚。林曉陽以領先20秒的優勢拿下第一個爬坡點最高積分!
“干得漂亮!“通過無線電,蘇曼聽到楊速在醫院觀看直播的歡呼聲。
第二個爬坡點,歷史重演。這次其他車隊有所防備,但張振和老周的出色掩護再次為林曉陽創造了機會。他雖未能拿到第一,但獲得了寶貴的第二名的積分。
“現在總積分,“解說員激動地宣布,“林曉陽暫列山地積分榜首位!“
比賽進入最后50公里,真正的考驗才開始。HC級爬坡前,張振按計劃補充能量膠和水分,調整到最佳狀態。蘇曼和王飛則全力護送他到坡底。
“看你的了,“到達坡底時,蘇曼對張振說,“為破風而戰!“
HC級爬坡堪稱慘烈。坡度越來越陡,空氣越來越稀薄,車手們一個個掉隊。張振保持在領先集團中,表情冷靜得可怕。林曉陽雖然年輕,但連續作戰后體力開始不支,漸漸落后。
最后五公里,領先集團只剩下八人,包括張振和李偉。兩人交替領騎,試探對方虛實。
“張振看起來很強,“解說員分析道,“但李偉有主場優勢,結果難料。“
最后三公里,李偉突然加速!這一出乎意料的進攻打亂了所有人的節奏,幾名車手立即掉隊。張振勉強跟上,但明顯吃力。
“他要撐不住了!“王飛在場邊焦急地大喊。
就在這時,一個藍色身影從后方奮力追趕上來——是林曉陽!少年不顧體力透支,奇跡般地追上了領先集團,并在最后兩公里處為張振提供了關鍵掩護。
“隊長說了...團隊至上...“林曉陽氣喘吁吁地說,然后退到一旁。
這一無私舉動給了張振決定性機會。最后五百米,他發起全力沖刺,以微弱優勢戰勝李偉,奪得賽段冠軍!
沖過終點線后,張振沒有立即慶祝,而是等待林曉陽到達,給了他一個擁抱。這一畫面被攝像機捕捉,成為賽事經典瞬間。
“沒有林曉陽,我不可能贏,“賽后采訪中,張振罕見地動情說道,“這就是破風車隊的力量。“
麗江站比賽結束,破風車隊大獲成功。張振的賽段冠軍、林曉陽的山地積分榜首、車隊的出色團隊表現,讓他們一躍成為聯賽新星。
回酒店的大巴上,隊員們雖然精疲力盡,但臉上洋溢著勝利的喜悅。蘇曼的手機響起,是楊速發來的信息:“我為你們驕傲。這才是真正的破風精神。“
看著窗外麗江的夕陽,蘇曼感到一種深深的滿足。在失去教練的危機中,車隊不僅沒有崩潰,反而找到了新的力量。新老理念的碰撞沒有分裂他們,而是創造了更強大的整體。
明天他們將啟程前往下一站比賽,車輪繼續轉動,載著破風車隊的夢想,駛向更遠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