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道長來信
- 家族長生:從娶了鄰家寡婦開始
- 阿宅不要肥
- 4056字
- 2025-07-27 22:02:28
玉珠啃著糖葫蘆,揚起腦袋瓜問道:“爹,那個睡著的哥哥真能醒過來嗎?”
馮常道:“能。”
“爹爹比郎中厲害。”玉珠夸耀。
馮常笑了笑,接受了玉珠的贊美之詞。
集市轉了一圈,三妞和玉珠兩個小家伙的小嘴就沒停下來過,甭管買了什么吃的,吧唧吧唧一轉頭的功夫,準能被她倆給消滅掉。
“你們晚上是都不吃飯了。”馮常打趣著。
倆丫頭打個飽嗝,沒心沒肺的笑著。
馮常帶著兩個小家伙回家時,田啟賢也送了虎子回來,并帶了挑選好的仆役上門,足有二十余。
其中,一個年歲稍大的管家婆珍姨被田啟賢特意提起,說是周二夫人用的最順手一個,讓她統管馮府上下絕不會有差錯。
珍姨向馮常見了禮。
此外,丫鬟八名,年齡在十六到二十三歲,都是周府調教過的,干活麻利懂眼力見,侍奉人絕不含糊。
灶夫兩名,幫廚兩名,車夫一個,小廝九個……共二十三人的賣身契,都被田啟賢私下交給了馮常,讓其好生保管。
看著聚在院中的一大群人,老馮都呆了。
好家伙,自家才幾個人?用得了這些人侍奉?
讓人心生憤慨!
萬惡的地主豪紳啊。
嗯……咱以后也是了?
那沒事了。
珍姨認下馮家主人后,當場給小廝、丫鬟們訓了話,開始安排人收拾庭院,再把田啟賢一同送來的生活必需品歸納到位。
車馬房中,也迎來了一頂新制成的馬車。
老馮坐進馬車試了試,一張老臉擠出了皺褶,笑說以后咱也是馮老爺了。
三妞和玉珠讓了珍姨帶著,馮常找了正參觀宅邸各處的虎子,問道:“虎子,宴席上與那青知小姐熟絡了沒有?”
馮太白撓了撓頭,不好意思道:“只說了幾句話。”
“你……算了,感情的事兒也強求不了,你對青知小姐觀感怎么樣?喜不喜歡。”
“喜歡的。”馮太白紅著臉,不好意思的說。
馮常早知如此,但凡青知小姐會點兒手段,虎子能被訓成狗。
虎子從小到大就沒怎么和女性交流過,突然遇見似王青知這樣的大戶小姐,抵抗不了也在情理之中。
何況,王青知本就是王家特地針對虎子性格挑選出來的。
使的還是最為簡單的美人計,都不需要美人有你過往最珍視記憶中的某人幾分神似。
“那你覺得王青知對你有意思沒有。”馮常又問。
馮太白搖頭:“大哥,我不知道。”
“憨貨。”馮常沒好氣道,“也罷,這個沒有緣分,大哥再幫你篩下一個,總能遇見一個合適的。”
“大哥……”馮太白扭捏道。
“什么?”
“明天王小姐約我游湖,大哥你說我要不要過去?這一去最少半天,耽誤了我的讀書時間。”
“沒腦憨憨!真和王青知成了,不用你費心費力讀書準備府試,王家早把路鋪平到你腳底下,去玩一天吧,多聊一聊,要真有眼緣,大哥幫你提親。”
“我聽大哥的。”
天色不早,馮常打算回馮家村了。
問了三妞和玉珠,她們今晚要留在新家里。
老馮腿腳不便,不用提也讓他留了下來。
倒是虎子,知道明日要從馮家村搬家過來,說也要回去幫忙。
珍姨知道馮常與馮太白要回馮家村,當即讓門房小廝把馬車給牽出來,送了大老爺與二老爺回村。
突兀被人稱為大老爺與二老爺,馮常與虎子都不習慣,互相對視一眼,都是一笑。
馮常說道:“今天就不用麻煩了,我趕著黑子帶虎子回村,府上就麻煩珍姨多操持一下。”
珍姨說道:“大老爺放心,今晚就能把幾間臥房收拾出來,明日就可以入住了。”
“好。”
又交代幾句,讓珍姨多看著點兒倆孩子,馮常帶著太白回了村去。
沒有老馮這個大嘴巴,村中人都不知道馮常家在縣里買了宅子。
即將全家搬家去縣里住下。
直到第二日,
田啟賢如約到來,帶足了人手,爭取兩個來回幫馮家搬家成功。
而來的不止有田啟賢,還有幾個周家人。
幾個周家人叫來了附近的里正、地保,簡明扼要宣布了一個讓人不敢相信的消息。
馮家村與李家村租借的田地,自今天開始,主人家不再是周家,而屬于馮常!
也就是說,入秋后收來的糧食,地租不再是交付給周家,而是馮常。
消息出,眾人嘩然!
了不得了!
馮家村祖墳冒青煙,
這一代,
出了個真老爺了。
周來原本是周家派下負責馮家村與李家村地租收繳的莊頭。
如今,
耕地易主,
熟悉情況的周來,
也被周家連同一個老算盤,
借給了馮常。
協助馮老爺收繳地租,清點糧產。
當然,
只是借,
等馮常有了合適的人手,
周來與老算盤都是要還回去的。
過去也不覺得,
如今資產多了,
反而有了種哪都差人的錯覺。
回頭有空,馮常打算把馬臉和幾個一直幫著老馮販冰的小家伙都叫到一起,看看他們中有沒有愿意的幫自家做事的。
保吃住,給月錢,待遇從優。
現今的馮常也算有這個底氣,多養幾個人不是難事。
要搬家去縣城的物件也不少,大都是之前王家給予的厚禮,以及王翠翠使了順手的鍋碗瓢盆,以及家中圈養的雞、鴨、鵝、兩頭馬匹、兩頭老虎、一條黃狗……
大小王被馮常用了儲物袋收著。
剩下的,則都由了田啟賢帶來的仆役幫忙,一件件的往板車上搬。
也有同村關系好的,鄰村的舅家人自發來幫忙。
原本計劃兩個來回搬運完畢,結果只花了一個來回,馮家老宅與磚瓦房里的物件基本騰空了。
當然,
該留的生活用品還是留了的,
畢竟誰也不知道,
你什么時候就想回來住住。
一趟浩蕩的車隊把東西運到了縣城宅邸。
馮常簡單數了數,發現“幫忙”的人比他預料的還多。
更多的人,其實是跟車來看熱鬧,看馮常家在縣城買了什么宅子。
但來者是客,兩個灶夫顯然不夠用了。
馮常特地去了酒樓點菜外帶,好好犒勞了各位鄉親。
在大家一聲聲“馮老爺”的恭維聲中,勉強算是賓主盡歡。
之所以說勉強,是因為馮秋也跟進了馮府,看著府中上下,又說起了沒能嫁給馮常的事兒,指著馮村長的鼻子罵,鬧得大家都不太好看。
最后,是馮村長無地自容,給了馮秋一巴掌結束了鬧劇,給馮常賠罪后帶著馮秋走的。
……
……
次日,
宅邸間歇有人登門送禮,恭賀馮常喬遷之喜。
馮常看了賀帖,基本都是南山縣的寒門富戶,連上杭王家都又派人送了禮來。
既如此,又是一場喬遷之宴。
從上午一直熱鬧到了晚上。
下午時,縣令老爺來了一趟,見了馮府大門外沒有匾額,當即提筆寫了兩個龍蛇游走的大字“馮府”,不到兩個時辰匾額就被刻了出來,掛在了大門外,旁人都說字有灑脫之風,縣令老爺被鼓吹的飄飄然。
只是馮常看著,這字也太丑了。
……
……
自此,馮家定居南山縣,一年眨眼便過。
中間,老漢回來了南山縣,云竅的魂被找了回來,特地登門拜訪,知道老漢此行要去潭洲,馮常在與盧俊義的陰神商議之后,給了老漢五百兩銀子與兩匹馬拉著的板車,請他帶了裝有盧俊義尸首的棺木與寫有死訊的信件一起上路,到達潭洲后送去玄霄山盧南收。
馮太白抱得美人歸,與王青知也算王八看綠豆對了眼,于年前結了婚,馮府正式迎入二夫人,讓老馮與王翠翠少了一件心事兒。
年下時,馮常得知了系統的另一功用,原來年關后,系統會綜合去年一年的表現,判斷馮家是否更進一步,馮常得到了七次的抽獎機會,六個獎勵不說也罷,第七次還真讓他抽到了好東西。
法門名為《靈巖化兵》,與傳說中的撒豆成兵之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土、金二靈點化碎石巖塊,喚醒石兵,石兵受馮常控制,能執行簡單的命令,如“沖!”“守!”“砸!”“跳!”。
石兵分三等!
石傀為基礎石兵,高約七尺,行動稍緩,但力大無窮,可扛千斤。
巖衛為精英石兵,體覆青苔紋路,動作更敏捷,能施展武者武技。
以及更高級的玉甲將,與施法者心意相通,即便相隔千里,也能行動自如,可施展低階法術。
目前,馮常的感靈范圍有四十米,點化三名石傀已是極限,想召喚巖衛以及玉甲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馮常進行過實驗,靈巖化兵點化的石兵也就是看著唬人,論驅鬼一道,還是妙珠道長教給自己的三昧真火更加好用。
一年的修習下來,三昧真火的心火也被他煉到了大成,舌生赤血可點燃清水,吞吐呼吸間自帶著一股炎陽氣,下一步便是腎火的修習……
入冬,
大雪飄揚。
馮府,
石亭下。
馮荷蘭、虎子、王青知、三妞、玉珠都圍在這里。
石亭外冷風襲面。
干活的丫鬟、小廝套了一層又一層的厚衣服。
而石亭內的大家,沒燒爐子,穿衣與秋季也無不同。
卻不感寒冷。
這也是馮常修煉心火外放的一種方法。
既給家人取暖,還省了一筆煤炭的費用。
如今青知也顯了懷,正向馮荷蘭請教養身安胎的經驗,直言馮太白知道她肚中有了小寶寶,還天天禍害自己。
聽了這話,馮荷蘭斜了正逗弄閨女的某人一眼。
荷蘭姐生了,寶寶四個月大,剛辦過滿月酒。
第一胎是個閨女,全家都喜歡新降生的小家伙,爭先恐后為之取名。
身為父親,馮常當仁不讓!
絞盡腦汁想了幾個自以為不錯的名字。
如:馮煎餅、馮飛鳳……
都被荷蘭姐拒絕,
說馮常不像個當爹的。
最終還是王青知想的名字征得了所有人的同意。
馮清珞!
如清泉擊玉,聲潤意遠,既有閨秀的端莊,又有隱士般的淡泊。
三妞為此哭了兩天,說:“煎餅好聽!你們不叫她餅餅,就是害了她一輩子。”
于是,三妞自作主張給馮常的二女兒馮清珞取了個餅餅的小名,還捎帶著讓玉珠也這么叫,經了三個月的努力,清珞的小名珞珞真讓三妞給大家帶偏成了餅餅。
惹人發笑。
“來餅餅,叫爹爹。”
“爹爹。”
馮常兩手捧著餅餅的腋下,慢慢的左右搖動,一邊逗弄小閨女一邊教她爹爹的發音。
剛出生的餅餅一張大臉盤子看著丑不拉幾的。
如今四個月大,頭發出來了,眼睛嘴巴鼻子也都越來越像馮常,馮常是看在眼中喜在心里,兒子隨媽閨女隨爸的老話,一點兒不差。
“叫爹爹,餅餅。”
“聽我說,爹爹。”
“哎~”小不點應了一聲。
石亭內,滿是歡聲笑語。
馮常氣也不是笑也不是。
三妞上來,湊在餅餅的臉上親了一口,然后慢慢的說道:“喊,姑姑。”
餅餅:“姑姑~”
玉珠也來湊熱鬧:“說,姐姐!”
餅餅:“姐姐~”
這下,大家笑的更開心了。
馮常郁悶,
荷蘭姐也玩心大起,
把餅餅抱了過去,
不等她教導,
就聽餅餅奶聲奶氣的喊了一聲:“娘~”
“哎,好乖乖。”馮荷蘭笑的花枝招展,決定把餅餅占了馮常便宜的事記在心里,以后沒啥樂子時就講出來開心一下。
“玉珠過來,喊爹。”馮常找了玉珠強行挽尊。
“爹。”玉珠照做。
“嘿,這就對了,還是我們玉珠懂事。”
石亭下嬉笑玩鬧中,
一名小廝拿著一紙信件走了過來。
石亭外喊道:“大老爺,是上京寄過來的信件。”
“拿過來。”
“是。”
小廝送上了信件,很快退下。
馮常拿著信件,翻了個面。
說道:“是妙珠道長寄過來的。”
馮荷蘭說道:“快看看小姐寫了什么。”
馮常打開了書信。
“馮君如晤:
山野風急,京華路遠。貧道自離馮家村,已過一載春秋。昨夜客舍孤燈,忽見窗外玉蘭初綻,恍然憶起村口那株老槐——不知去歲寒冬,可曾凍傷枝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