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暫的寂靜后,老成持重的丙吉清了清嗓子,恭聲道:“陛下,臣曾在齊地為官多年,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他語氣懇切,帶著地方治理的實際經驗,“若地方官員任期太短,頻繁調換,如同走馬燈一般,恐怕施政難以延續,對一地百姓而言,反而不是長久之福啊。”
劉據眼睛一亮,對丙吉投去一個贊賞眼神:“丙卿此言,切中要害!是朕考慮欠周了。”
他略一沉吟,果斷拍板,“那這樣調整:朝廷中樞的百官,任期依舊三年一任。地方上的郡守、縣令,任期延長至四年一任。如何?”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丙吉和其他大臣,征詢意見。
丙吉躬身道:“陛下圣明,如此調整,甚好!臣無異議。”
“好!可還有別的想法?”劉據環視一圈,見無人再言,便繼續推進,“第三條,改改咱們的官員考核法子。”
他聲音提高,帶著改革的熱情,“以前那套,眼睛就盯著錢袋子(稅收),太窄了!
從今往后,民生——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不好,這才是第一等的考核標準!”
他怕底下人聽不懂,掰開揉碎地解釋:“什么叫民生?朕告訴你們,就是看老百姓鍋里的米夠不夠煮飯!煮的飯能不能吃飽!最高標準是看他們倉里有沒有余糧!這些實實在在的過得好不好,最終都會清清楚楚地反映在人口戶籍的增長上!”
話音剛落,眾大臣被這直白又接地氣的標準觸動,發自內心地齊聲高呼:“陛下圣明!心系黎民,實乃蒼生之福!”
“好,吏治新規的最后一條,咱們動動官帽子!”
他語氣輕松,仿佛在說今天午飯吃什么,但內容卻關乎朝堂格局的巨變。
“都知道我朝以右為尊,”劉據伸出兩根手指,比劃著,“從今兒起,設左右丞相!右丞相是首相,百官之首;左丞相是次相,輔佐首相。”
他頓了頓,又豎起第三根手指:“再加一個‘財務長’,位同九卿,地方各郡縣,增設‘財務令’、‘財務’,專管錢莊等。”
這個“等”字,在劉據規劃里,包含了核查稅收,打擊偷稅漏稅,主要針對的就是豪強士紳。
當然,這些政策目前不好實施,穩妥點,留給未來,在恰當時機推行為妙。
最后,他補充道:“大司農,升格!官階待遇,提到和三公平起平坐!”
殿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耳朵都豎得老高——這可是實打實的權力蛋糕分配!
劉據也不賣關子,目光掃過人群,聲音清晰有力:
“首相,右丞相之位,”他看向一位沉穩持重的老臣,“田千秋!”
“次相,左丞相之位,”目光轉向另一位氣質內斂、眼神銳利的中年大臣,“霍光!”
“至于這新設的財務長,”劉據嘴角微揚,帶著點“我早有準備”的笑意,看向侍立在自己身側不遠處一個氣質精干、眼神透著股精明勁兒的張鵬,“就由朕的侍郎——張鵬來擔當!”
“至于地方,暫且不做安排。”
任命念完,劉據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按在御案上,目光炯炯地掃視全場,“田卿、霍卿、張卿,還有這大司農的升格,諸卿——意下如何啊?”
他話音落下,殿內響起一片低低的嗡嗡議論聲。
大臣們飛快地交換著眼神,掂量著這份任命的分量。
田千秋德高望重,出任首相在情理之中;霍光能力卓著,做次相也無人敢小覷;可這財務長...張鵬?
陛下身邊那個以心細、會算賬出名的侍中?這位置可是要害中的要害啊!
桑弘羊先是面露喜色,隨后忍不住低聲嘟囔了一句:“財務長...這位置,怕不是得找個最摳門、最會精打細算的才行......”
旁邊幾位深有同感地點點頭。
短暫的騷動后,以田千秋為首的一部分大臣率先躬身:“陛下慧眼識才,臣等無異議!”
霍光神色平靜,也躬身表示認可。
而更多的大臣,目光則聚焦在新出爐的財務長張鵬身上,帶著好奇、審視,或許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羨慕——這小子,一步登天了啊!
張鵬本人倒是面色如常,只是眼神更亮了幾分,顯然對這個極具挑戰性的新職位充滿了干勁。
劉據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嘴角勾起一個滿意的弧度,大手一揮:“好!既然諸卿無甚大異議——吏治新規四條,外加這官職調整,就這么定了!”
余音剛落,殿內那點關于人事任命的嗡嗡議論聲瞬間就消停了。
所有人都知道,重頭戲來了——稅賦和田畝,這才是真正動筋骨的變革!
劉據目光如炬,直接投向新任首相田千秋:“田相,社稷之基,首在人口田畝。朕問你,如今我大漢戶籍上,戶數幾何?人口多少?登記在冊的田畝,又有多少?”
田千秋早有準備,聞言立刻出列,躬身回稟,語氣沉穩:“回陛下,先帝在位鼎盛之時,登記在冊的戶數約摸一千萬戶,人口近五千萬之眾。
然連年征戰,損耗極大,至陛下登基之初,戶口已銳減近半。
幸賴陛下仁政,休養生息數年(連先帝末期那幾年也算在劉據頭上,拍馬屁之嫌,前文亦有鋪墊),如今戶籍人口,已恢復至鼎盛時期的六成左右,約三千萬人,至于田畝......”
他頓了頓,眉頭微蹙,“雖經勸課農桑,仍有不少良田拋荒,無人耕種,具體數目尚在詳查。”
這數據聽起來似乎合理,符合戰后恢復的常理。
然而,御座上的劉據,嘴角卻緩緩勾起一絲冷笑。
那笑容里沒有半點溫度,只有洞穿迷霧的銳利。
“六成?三千萬人?”劉據的聲音不高,卻像冰錐一樣刺破了大殿表面維持的平靜。
他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緊緊鎖住田千秋,帶著不容置疑的質問:“田相,你可知朕盤點全國軍籍、核算歷年撫恤退役士卒開銷時,看到的數目,與你這‘六成’,差了多少?”
他根本不等田千秋回答,手指重重敲在御案上,發出“篤”的一聲悶響,驚得幾個大臣肩膀一顫:“相去甚遠!開銷之大,遠超你報上來的三千萬人能負擔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