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股被蒙蔽的怒意:“是!朕知道,天災人禍,饑荒戰亂,死了人,朕親眼見過餓殍,但——”
這個“但”字如同驚雷:“就算把那些年天災、瘟疫、戰亂死掉的人頭全算上,也填不平這巨大的窟窿!三千萬?絕不可能只剩三千萬!”
劉據的目光掃過階下所有大臣,尤其是那些掌管地方戶籍、財政的官員,被他目光掃到的人,無不感到一股寒氣從腳底板升起。
“朕收到各地奏報,災荒是有,死人也有,但各地賑災濟民所需糧秣,遠不足以支撐‘人口減半’之說!這其中,”
他一字一頓,聲音冷得像結了冰,“必!有!隱!情!”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個清朗的聲音響起,帶著特有的銳氣和解決問題的急切:
“陛下!臣張鵬有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到這位新鮮出爐的財務長身上。
劉據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期待,壓下怒火,沉聲道:“講!”
張鵬深吸一口氣,快步出列,語速清晰而快速:“陛下明察秋毫!戶籍混亂、田畝不清,確為積弊。臣以為,當務之急,是進行一次徹底的‘摸家底’。”
他眼睛發亮,顯然心中已有方案:“臣請陛下下旨,推行‘人口田畝大清查’,由朝廷選派干員,分赴各州郡,直接對接鄉、亭、里,不查官府舊檔,只查眼前實況。”
他越說越激動,仿佛看到了解決之道:“每戶人口,無論男女老幼、奴婢佃客,皆需當面點驗登記。
每一塊田地,無論官田民田、熟地荒地,皆需實地丈量,繪圖造冊。
將隱匿的‘黑戶’、‘黑田’,統統挖出來。所得數據,直報中樞,不經地方府衙轉手。”
他最后重重一揖:“唯有如此,方能得真實之數,為陛下新政奠定基石!此乃臣一點淺見,請陛下圣裁!”
張鵬那“人口田畝大清查”的提議,真像一塊巨石砸進深潭,瞬間在殿內激起了千層浪。
大臣們立刻炸開了鍋:
“此法甚好!正本清源!”
“萬萬不可!如此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恐生變亂啊!”
“清查是好…只怕地方陽奉陰違,最終仍是筆糊涂賬…”
“動靜太大,驚擾民生,是否緩行?”
......
一時間,殿內議論紛紛,各執一詞。
劉據靜靜地聽著,任由這些聲音碰撞了好一會兒。
直到爭論聲浪漸高,他才抬起手,虛虛往下一按。
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整個宣室殿像被按下了靜音鍵,瞬間鴉雀無聲,所有目光都聚焦回御座之上。
“張卿的法子,夠狠,也夠徹底,”劉據緩緩開口,語氣平靜,聽不出喜怒,“像一把快刀,直指病灶。”
他目光掃過張鵬,后者挺直了腰板,眼神依舊明亮。
“但是,”劉據話鋒一轉,帶著一種洞察世情的了然,“快刀斬亂麻,也容易割傷自己。動靜太大,容易讓百姓心生惶恐,也讓那些想藏東西的人,藏得更深。”
他身體微微前傾,目光掃過階下眾臣,特別是那些掌管地方事務的官員:“朕這里,倒有個‘潤物細無聲’的法子,先試試水,把該回來的‘水’,慢慢引回渠里。”
他聲音沉穩有力,條理清晰地開始布局:“對天下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壓在身上的擔子,無非兩座山:人頭稅和徭役。
徭役連著兵役,是軍備大事,咱們稍后再細議。今天,先說怎么搬人頭稅這座山!”
劉據的手指輕輕點著御案,仿佛在敲打地方官的腦門:“傳旨各州郡縣:即日起,給朕派出得力人手,深入鄉里,走進田間地頭,挨家挨戶,把嘴皮子磨破了也得把新規矩講清楚!”
他提高了聲音,確保每一個字都砸進大臣耳朵里:“告訴老百姓——只要他們每年按時到官府登記家里有幾口人、戶籍有無變動,朝廷就免了他家當年所有的‘人頭錢’。
什么算賦、口算、戶賦…亂七八糟加起來,每個人近幾百錢呢,全免!登記一戶,免一戶!”
緊接著,他豎起第二根手指:
“再告訴他們——那些壓得人喘不過氣的雜稅,像什么進山砍柴打獵要交的山澤稅、捕撈魚獲要交的臨澤稅、連割草喂牲口都要交的芻稿稅...統統作廢!朕鼓勵大家伙兒養牛養馬,多養多得,朝廷絕不眼紅!”
最后,他拋出最重磅的“誘餌”,目光灼灼:“最后一條,也是最重要的——傳話給那些沒地、少地的鄉親!”
他用力一揮手,仿佛要掃清眼前所有荒蕪:
“各地官府,給朕把眼睛瞪大嘍!那些拋荒長草的田地,看著不心疼嗎?
鼓勵百姓,誰有膽氣、有力氣,就去開荒,誰開出來的地,就是誰的!
只要開出來,報到官府登記造冊,朝廷立馬給免五年的田賦!”
他加重語氣,補充道:“不光免稅,頭五年,每年開春,官府按開荒畝數,免費提供種子和農具,朕幫他們把最難的頭幾年,扛過去!”
一口氣說完這環環相扣的惠民三招,劉據身體向后靠回御座,目光掃視全場,帶著一種“這招夠不夠實在?”的詢問意味:
“先用這三條‘甜頭’,把散落四方的‘人’和‘地’,一點點引回朝廷的冊子上來,等根基穩了,水面下的東西自然浮出來,到時候再動刀,也不遲。諸卿以為,此策如何?”
殿內再次陷入短暫的安靜,但這次不再是震驚或恐懼,而是大臣們在飛快地咀嚼、消化著這看似溫和實則釜底抽薪的妙計。
桑弘羊皺著的眉頭微微松開,似乎在盤算著免稅的窟窿和未來增收的賬。
田千秋眼中露出深思和贊許。
連張鵬,雖然自己的“快刀”被擱置,但看著陛下這更老練、更易推行的“引水”之策,眼神也亮了起來,帶著由衷的佩服。
沉寂片刻后,群臣齊齊躬身,宏亮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陛下圣明!”
“好!”劉據滿意地一頷首,目光掃過階下每一位重臣,“吏治、稅賦、田畝這三件大事,今日便算議定了!明日朝會,朕便會正式下詔。”
他聲音陡然一沉,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這些事,就交由諸位愛卿去操辦落實,朕要把精力放在軍事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