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虛君實相!
- 鐵腕首輔:從現代社畜到權傾大明
- 榴蓮味的螺螄粉
- 1469字
- 2025-07-28 22:18:09
就在張居正被各種問題搞的心亂如麻的時候,他仿佛在腦海里看到了一絲微弱的光,那絲光忽強忽弱,像是黑暗中的火把在不停地指引著他。
‘君主立憲制嗎?還得是能適應當下世界發展的一個完美的君主立憲制度,可改制哪有那么容易。’
就在此時,又一個詞匯出現在了張居正的腦海里‘虛君實相!’可這虛君實相乍一聽,也是和君主立憲制脫不了干系,但卻和激進的君主立憲制不一樣,所謂的‘虛君實相’,其實就是‘君主立憲制’的前世,不過它更加的溫和,更加的適用于現在千瘡百孔的大明朝,而且若是張居正他自己想,其實在原主之前的歷史線上,基本已經實現了所謂的‘虛君實相’這四個字。
順著這個思路,張居正腦海里的一團亂麻慢慢有了要解開的跡象。
“虛君,非貶君;實相,非擅權。”
他想起自己前世那一世的波瀾壯闊,如何是以首輔身份總攬朝政,如何讓六科給事中與都察院相互制衡,又如何借著“票擬”之權將政令通達四方。
那時的小皇帝朱翊鈞端坐龍椅,批紅多由司禮監代筆,朝堂大事實則取決于內閣的商議,這難道不就是“虛君實相”的雛形?
只是這雛形如風中燭火,全賴他張居正前身的鐵腕支撐,一旦他撒手,萬歷親政后必然要收回權柄,十年心血怕是要付諸東流。
癥結就在‘制度化’三字。
張居正心里默念了幾聲,他對于舊朝的制度,有自己的見解,這舊社會的制度,就如同現在的人要喝奶茶吃火鍋一樣,可以看不見摸不著,但一定不能沒有,因為這些東西早就深深的烙印在了他們的思想里,甚至是基因了。
所以張居正在想到制度化三個字的時候,心里也是狠狠的打起來退堂鼓,這股無形的力量,實在難以把握,稍加不注意,就會讓自己粉身碎骨,但若是不去觸碰這所謂的制度化,自己又如何能在這場浩浩蕩蕩的萬歷新政中存活下來呢?
想到這里,原本有些思緒的那團亂麻又雜糅在了一起。
原有的內閣雖強,卻無定法約束君權,歷代首輔或因帝寵而興,或因帝疑而敗。
若要讓“虛君實相”落地,就得給內閣立鐵規矩:凡軍國大事,必先經內閣九卿集議,形成章程后方可呈帝御覽;
皇帝若有異議,需由內閣據理力爭,而非憑一己喜怒改弦更張。
可這念頭剛起,便又被一層寒意裹住。
歷史中這萬歷小皇帝雖年幼,眼中卻已有了帝王家獨有的猜忌,在原主“考成法”,剛起,君臣間已生嫌隙。
若真要把這在當下看似如同兒戲的規矩寫進祖制,豈不是明著告訴天下人“皇帝不必親政”?
那些盤踞在翰林院的清流,還有宗室諸王,定會以“權臣欺主”為由群起而攻之。
原主自身因為鐵腕手段壓制了朝堂十年,就在死后遭到了海量的清算,家產被炒末,長子自盡,自己也差點被自己的學生萬歷給從墳墓里拔出來鞭尸。
想到這,張居正不免的心里罵了一句,這他娘的舊社會,就真的沒有出路了?可自己又不甘心,總不能真的做到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吧!
說實話,自己沒有那么高尚,他既然穿越過來繼承了張居正的一切,那他肯定不會辱沒了張居正的一世英名,但若是只是簡簡單單的按部就班的搞改革,那自己還怎么活下去?
胡亂思索下,張居正突然又想到了那篇著名的《出師表》!
或許不必急于求成,可先從完善內閣職能入手,讓次輔、群輔各司其職,形成穩定的權力核心;再借著編修《會典》的機會,將票擬、批紅的流程細化,讓“內閣主議、皇帝主諾”的模式成為慣例。
待時日既久,慣例成了定規,定規便成了祖制。
‘只是......’他的思維停留在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八個字上。
這八個字,對于現在的讀書人可謂是當之無愧的一生戒言,可又有什么辦法呢?既要他搞改革,又讓他知道了自己改革的下場,那既如此,自己想要活下去,總得有個辦法吧。
‘哎’內心一聲長嘆,道出了一切的酸楚苦辣。
“這身后名,怕是要落得個‘操弄國柄’的罵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