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 李義詩集49
  • 李義逐日
  • 1196字
  • 2025-06-29 17:50:19

【泰山觀雷歌】

雷刀裂八荒,電火照千嶂。

云濤沸天門,海色翻日仗。

危崖崩玉斧,古殿響金鉦。

秦皇封禪處,龍氣繞青冥。

賞析:

《泰山觀雷歌》賞析

《泰山觀雷歌》以五岳之巔的雷霆奇觀為載體,將自然偉力、歷史縱深與天地大道熔鑄一爐,在雄奇的意象中展現“天威接帝魂”的蒼茫意境。全詩以雷為筆,以山為紙,在八句中鋪陳出一場震撼古今的天地交響。

首聯“雷刀裂八荒,電火照千嶂”,以開天辟地之勢破題。詩人將驚雷喻為“雷刀”,其劈裂“八荒”的動勢,瞬間瓦解了天地的渾茫格局,暗合《山海經》中“雷澤有神”的創世想象;“電火”如熾烈的劍鋒,照亮千重峰嶂,使泰山在電光中顯露出鐵骨錚錚的輪廓。這兩句以“刀”“火”的剛猛意象,奠定了雷霆作為“天威”象征的雄渾基調,空間上“八荒”與“千嶂”的呼應,更讓雷電的力量具有了貫穿古今的洪荒質感。

頷聯“云濤沸天門,海色翻日仗”,轉向場景的動態鋪陳。“云濤沸”三字化靜為動,寫南天門下云海如沸水翻涌,仿佛雷霆引發了天地間的江海倒懸;“海色翻日仗”則妙在虛實交織——既實寫泰山望海時波濤與天光相映的奇景,又以“日仗”(帝王儀仗)喻指云海翻涌如天子旌旗列陣,暗扣泰山“封禪圣地”的帝王氣象。雷電之下,云濤與海色交相輝映,使自然奇觀與王朝威儀在光影中完成了一次隱秘的對話。

頸聯“危崖崩玉斧,古殿響金鉦”,聚焦雷霆與泰山地貌的碰撞。“危崖崩玉斧”承首聯“雷刀”意象,想象雷神以玉斧劈削崖壁,石破天驚處似有開天辟地的余韻;“古殿響金鉦”則以聲寫勢,將雷聲比作古樂器“金鉦”的轟鳴,回蕩在碧霞祠、玉皇頂等千年古殿之間。金石之響與崖壁崩裂之聲相互激蕩,既凸顯泰山“五岳獨尊”的堅硬骨相,又讓歷史建筑在雷霆中煥發出穿越時空的回響,使自然之力與人文遺產形成震撼的共鳴。

尾聯“秦皇封禪處,龍氣繞青冥”,將筆觸切入歷史縱深。“秦皇封禪處”直指泰山極頂的封禪臺遺址,雷電交加之際,仿佛重現當年秦始皇“刻石頌德,明其得封也”的莊嚴場景;“龍氣繞青冥”則以雷電如龍、游走青空的想象,將自然現象與帝王“龍興”的讖緯之說融為一體——雷霆既是天威的顯現,亦是封禪文化中“君權神授”的隱喻。結句“青冥”二字延展出無限空茫,使雷電的軌跡最終化作縈繞天地的“龍氣”,在歷史與自然的交匯處,完成了從“觀雷”到“悟道”的意境升華。

全詩以“雷刀”為引線,串聯起“裂—照—沸—翻—崩—響—繞”的動態鏈條,在空間上從八荒千嶂聚焦到泰山危崖古殿,再拓展至青冥蒼穹;在時間上從開天辟地的神話紀元,延伸至秦皇封禪的歷史瞬間,最終歸于天地大道的永恒流轉。詩人巧妙地將泰山的自然險峻(危崖、天門)、文化符號(封禪、古殿)與雷電的神性力量(刀、斧、龍氣)熔鑄為“天工與人文共舞”的史詩圖景,既展現雷霆劈空的視覺震撼,亦深掘出泰山作為“天地中心”所承載的哲學意味——當雷刀裂空之時,既是自然偉力的宣泄,亦是文明記憶的喚醒,更是天人之際永恒對話的瞬間定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淮滨县| 古蔺县| 建瓯市| 荆州市| 商丘市| 即墨市| 虎林市| 柳河县| 家居| 兴业县| 白城市| 惠安县| 苍山县| 青州市| 安图县| 沙洋县| 潮安县| 翁源县| 翁牛特旗| 喀什市| 沧州市| 包头市| 罗山县| 扎兰屯市| 河北区| 开阳县| 鹤山市| 云林县| 新龙县| 车致| 积石山| 德令哈市| 六枝特区| 会同县| 靖州| 金寨县| 龙陵县| 吴桥县| 山丹县| 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