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5章 老徐和他的“玉石館”

  • 旅居成都
  • 南北王
  • 1323字
  • 2025-06-25 09:56:22

認識老徐和他的“石頭寶貝”,可以說是一個偶然中的偶然。

五一大假,本來是不準備出門的。國人都知道,這幾天是“黃金周”。而所謂“黃金周”就是全國的人幾乎都集中到了這幾天出游,各個景區生意倒是興隆,物價也上去了,游人則就難免要擁擠到受罪。但我架不住詩人焦的盛情相邀,并說可以住到他姐夫家里,不必到賓館去挨客房漲價之宰。

于是,大假的第二天,我們從成都的新南門旅游汽車站出發,一個半小時后到了世界第一大佛的故鄉――四川樂山。

焦的姐夫便是老徐,大名徐洪玉。徐先生大約50來歲,是當地一家企業的普通工人。但當我們進入他緊鄰大渡河位于六樓的家時,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塊塊五顏六色的石頭和根雕作品。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路上焦只介紹說他的這個姐夫,是一家工廠的工人,人很實在。姐姐十年前就去世了,姐夫現在一個人帶著一個讀高中的女兒度日。

這的確是一個很簡樸,很普通的家。但又有點與眾不同,因為這里有了文化和藝術的韻味在蕩漾。

對于石藏和根雕這個行當,我所知甚少,只是在報刊上看到過一些介紹,卻從來沒有真正的進入過這個世界。所以,當我一進入到老徐的家,也就是進入到被老徐自己命名為“玉石館”的房間里時,頓時兩眼都有點不夠用了,滿目的都是陌生和驚奇。

覓石藏石玩石,似乎是歷代文人雅士的偏好。宋代的大學士蘇東坡,據說是玩石高手,最喜賞玩的是雨花石。而書畫大家米沛更是以“石癡”聞名遐邇。據說他一但見了一塊不同凡響的奇石,不論什么場合,就會不顧自己的官身尊貴,便呼兄喊友的倒身下拜。

老徐的覓石藏石,我想大概是與蘇、米不同的。由于占了近鄰大渡河的地利,老徐說僅樂山喜石頭收藏的就有不少人,各行各業的都有。有的是為了陶冶性情;有的則是因為看到了石頭收藏中不菲的經濟價值;但更多的人則是這兩種目的兼而有之。老徐應該是屬于后者。

樂山之行,我的最大收獲除了在江上乘游艇一睹了世界第一大佛的風采外,就是賞玩老徐的藏石和聽他講與石友們一起在大渡河畔覓石的故事。他們往往是在節假日別人都打麻將泡茶館的時候,相邀著三五成群的一起出發,先騎車到了離市區較遠的地方,然后將車和隨身物品寄放到一戶相熟的農家,再徒步到河灘上作散兵行進狀,相互拉開一定距離后慢慢的搜索前進。不斷有驚呼傳出,那一定是誰發現了一塊自以為奇妙的石頭。大家聽到叫聲便圍攏過去,有時一起歡呼,有時就報以一片善意的噓聲。但不管所覓寶貝的價值如何,每個人都會有所收獲,鮮有空手而歸者。等到大家都走得累了,或者某人所覓的石頭已經到了背拿不動的極限,大家便折轉了慢慢的返回寄放物品的農家,拿出自帶的酒菜,再請農家每人泡上一杯熱茶,一場“品石會”就會在碰杯聲中開始。

在樂山的幾天,我的另一感受是這里的人言必及佛。這也許與信仰無關,只是大佛給這里的人們帶來了旅游經濟的實惠和心理上的撫慰。但老徐卻說,他是真正與佛有緣的。他讓我看他的藏石和根雕,的確那些石上的人物圖像,大都僧家模樣。我于是送了他一本我新出的《詩情畫意總關禪》,他翻看著,說這個我喜歡,與我的石頭相通。

石藏和根雕,是一個化腐朽為神奇的過程。一塊石頭,一段樹根,當它沒被發現,沒有被雕琢打磨的時候,是一錢不值的。而一但被人賦予了詩情或畫意,便靈動起來,便有了驚人的魅力和身價。5/5/2006 4:22:38 PM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侯马市| 大余县| 昭觉县| 外汇| 合作市| 南昌市| 红桥区| 洛隆县| 东阳市| 容城县| 郎溪县| 松桃| 永胜县| 乌海市| 滨州市| 福贡县| 嵩明县| 景泰县| 五指山市| 巩义市| 宜宾县| 汤原县| 宁安市| 长乐市| 晋州市| 博湖县| 嘉鱼县| 绥中县| 芜湖市| 阿荣旗| 张家界市| 西乡县| 宁陵县| 宣威市| 米泉市| 荃湾区| 嵊泗县| 吴忠市| 铁岭县| 德令哈市| 崇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