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緣,妙不可言
書名: 我在魏晉當(dāng)名士作者名: 張三的鍵盤本章字?jǐn)?shù): 2041字更新時間: 2025-07-03 08:03:03
崔夫人帶著兩個兒子來到菩薩寺時,天色初明,晨光熹微。一家之主謝衡在半路與妻兒分別,他還要去國子學(xué)點(diǎn)卯,只能等到午時再來和家人匯合。
來洛陽西郊的菩薩寺進(jìn)香供奉的人并不多,畢竟洛陽還有一座規(guī)格更大的白馬寺,或許是俗世之人較少的緣故,此地格外清幽靜謐。
春山蒼蒼,春水泱泱。菩薩寺坐北朝南,寺外青山迷蒙,古樹盤曲,金水河自邙山而下,環(huán)抱菩薩寺紅墻綠蔭潺潺自流。
在山門之外,有著一排土磚砌成的窯洞,恍惚間讓人以為到了陜北高原。
謝廣舉目望去,但見窯洞前立著一塊石碑,上以漢隸刻著“居士林”三個古樸雄渾的大字。
“此地是俗家居士修行之所,當(dāng)年天竺菩薩在此傳經(jīng)譯經(jīng),不少人為之感動,決意隨之修行。在未領(lǐng)悟佛法時,便在這些窯洞中靜心苦修。”
有沙門自山門中走出,對著謝家一眾人等以掌合十行禮。
崔夫人帶著兒子也有模有樣地學(xué)著回禮。
這位沙門膚色微深,高鼻深目,身高馬大,光看長相,倒不像是個吃齋念佛的沙門,反而更像橫走西域的好漢。
謝裒很是熟稔地與這位沙門打招呼:“無羅叉,你今日怎么有閑暇出來,難道是特意來迎接我的?”
無羅叉很是耿直,直言道:“非也,我并有大德未卜先知之能,只是恰巧要去打掃居士林。”
謝裒笑道:“你都受過比丘戒了,還要做這種沙彌們的瑣事嗎?”
無羅叉道:“我與沙彌同樣是求佛理之人,只是我更年長一些,憑借年齡積累的智識稍多一些,因而所修持的戒律更多。除此之外,并無不同。”
謝裒搖頭道:“無羅叉,可是你搶了沙彌的活,沙彌又該怎們辦呢?他們又不能去做你譯經(jīng)的事,你這不是陷其于懶惰之罪了嗎?”
無羅叉想了想,覺得謝裒說得有理,于是面帶慚愧,雙手合十嘆道:“阿彌陀佛,二郎所言有理,是我之錯。”
崔夫人默默挪開眼,這就是她為什么放心阿裒出去交際的原因,以阿裒的性情,吃虧的永遠(yuǎn)不會是他。只是在人家山門口做這樣的事,也太令人心虛了。
謝裒完全不覺得自己哪里不對,他愉悅地向阿母和弟弟介紹他的這位沙門朋友無羅叉。
無羅叉是西域于闐國人,受朋友竺叔蘭之邀,來到中原翻譯佛經(jīng)。他在與竺叔蘭合譯完《放光般若經(jīng)》后,想要瞻仰昔日天竺菩薩竺朔佛所傳的《般若三昧經(jīng)》,于是又往洛陽而來,住進(jìn)了這座菩薩寺。也因而與謝裒結(jié)識,漸漸成為朋友。
雖然不是特意來山門前迎接朋友,但既然有此巧合,也是一種緣分。在聽崔夫人說要來上香供奉后,無羅叉便做了一回接引沙門,引著一行人向寺中而去。
相較于其他寺廟高堂寶殿,菩薩寺的建筑風(fēng)格相當(dāng)樸素,居士在山門外住窯洞,佛像在山門內(nèi)居洞窟。
唯有一尊塑像例外,一尊高大的觀世音菩薩像露天而立,慈悲祥和地注視著踏入山門的凡人。
無羅叉對著菩薩合掌恭敬禮拜,輕聲說道:“‘諸菩薩摩訶薩······于大眾中所念具足,于無數(shù)劫堪任教化,所說如幻、如夢、如響、如光、如影、如化、如水中泡、如鏡中像、如熱時炎、如水中月,常以此法用悟一切,悉知眾生意所趣向,能以微妙慧隨其本行而度脫之······及余億那術(shù)百千菩薩俱,盡是補(bǔ)處應(yīng)尊位者。’這無數(shù)修滿菩薩行將候補(bǔ)佛位的菩薩中,有一位現(xiàn)音聲菩薩,能聽取世間苦難,有音聲處,能示現(xiàn)救度。世間苦海無邊,哭泣不止,現(xiàn)音聲菩薩便化身萬千救苦救難,一刻不停,有大慈大悲。”
崔夫人心有觸動,于是上前拈香參拜,她此前并不怎么了解佛學(xué),如今聽無羅叉沙門念誦一段經(jīng)文,知曉了這位現(xiàn)音聲菩薩,頗有欽佩之意。
謝廣抬頭望著眼前的觀世音菩薩像,菩薩也慈悲地低頭望著他。阿母供奉的香燭裊裊生煙,模糊了他的視線,恍惚間透過煙氣,仿佛見到菩薩向他一笑。
謝廣想,是誰讓我想起前世的?誰將我從前世的困難與未來的困厄中解脫出來?誰聽見了過去之我與未來之我的音聲?又為何選中了我?
菩薩不語,只含笑注視世人。
無羅叉注意到了這位謝小檀越的恍惚,于是合掌問道:“小檀越有什么苦惱嗎?”
謝廣回過神來,將那一瞬間的恍惚放在心底,仰頭看著這位格外高大的沙門道:“我想要一件東西,它在別人的手上只是一件收藏品,但落在我手中卻很有可能發(fā)揮出遠(yuǎn)超它本身的價值,但這件東西的歸屬在他人,我要怎樣才能得到它呢?”
無羅叉問道:“此事讓你十分苦惱嗎?”
謝廣信誓旦旦:“十分苦惱!”
無羅叉誠懇道:“檀越還未得到,就已經(jīng)如此苦惱,若能得到,未嘗不會患得患失,又增加一份煩惱,何不放下呢?”
謝廣振振有詞:“就是因?yàn)榍蟛坏茫圆艜挪幌拢玫街螅缭敢詢敚趺催€會煩惱呢?”
無羅叉又念了一聲佛號,道:“若已成執(zhí)念,就算得到了外物,心中的渴求也依舊難以放下。”
謝廣自成邏輯:“沒有得到怎么會知道得到后的事情呢?在此之前,一切都是猜想,在此之后,才能得到定論,所以還是要先得到,解決求不得的煩惱。”
無羅叉問道:“那么檀越求不得的煩惱是什么呢?”
謝廣輕咳一聲,道:“是一塊木頭,一塊雷擊之木,一塊可能成為傳世名琴的雷擊梧桐木。”
無羅叉默默看向一旁忍俊不禁的好友謝裒,此時無聲勝有聲。
謝裒一攤手,道:“我也不想的,這不是巧了嗎,按照你們佛家的說法,這不正是緣分使然、妙不可言?”
“若這塊雷擊木有好去處,我亦不會吝嗇緣分。”一個蒼老但洪亮的聲音由遠(yuǎn)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