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后續規劃
- 1978:我的電影時代
- 人懶覺大
- 2438字
- 2025-07-12 14:18:52
鄭囯恩和王福林先是到的北影廠尋找陳兵,卻被告知劇組已開拔到外景地,隨時準備進入攝制階段。
他們只好回單位重新辦理出差手續,拿著介紹信于次日出發。
所幸劇組離北京城內僅一百公里,并不算太遠。
陳兵引著他們回村,路上龔雪想將錢還給王福林,他堅決不要,籃子里的核桃大棗也分給了眾人吃。
龔雪只好收下,想著等回去后將這些錢拿給老鄉。
王好為借住的是一間典型的北方農家院。
院里坐落著一明兩暗的三間房格局,中間是堂屋,兩側的小屋臨時打掃成了臥室。
四面用土墻圍起,緊挨外墻根的東側堆滿了柴火和玉米桿,西側則有一口壓水井。
院子地面用素土夯實,腳上傳來的觸感不如水泥和柏油路面,倒也十分平整。
主人家住在堂屋,王好為自個兒住東面屋,陳兵和梁曉生住一塊,龔雪發配到小玉家同吃同住。
眾人一塊來到西屋,王好為招呼著入座,龔雪給他們倒了水,回頭又到堂屋燒水。
王福林先行說明來意,起身跟陳兵握手,滿懷歉意道:
“哎呀陳兵同志,那日在臺里真是怠慢了。我這還帶來了許多觀眾來信,您一定要看看廣大群眾的心聲!”
鄭囯恩幫忙說話,陳兵挑眉,倒也不在意,反問道:“電視臺打算開設趣味小短片欄目?”
“對,臺里計劃先拍三部短片,想請您幫忙寫劇本,稿酬的話按照目前文學稿酬,千字7元計算!”
“您具體說說,比如欄目的時間安排、經費預算,打算請什么人拍攝?”
王福林抿了口水,道:
“經費的話,臺里打算撥兩萬塊錢,可以由我們臺自行攝制,短片的時長最好維持在十分鐘。
“領導的意思是《棋逢敵手》不錯,但有些短了,最好是能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小故事?!?
陳兵拆了兩封信件看,倒是有些有趣的東西,某電工暢想未來,某編輯感慨人生……
這些信件都希望電視臺多增設趣味故事的欄目。
說起來,央視開設短片欄目的想法倒是與他有些不謀而合。
自上次會議風波后,他意識到電影圈的老學究們已經找到了理論的依據,隨時可能寫文章占領輿論。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思考著如何將文章的影響力擴大化,不局限于考生和電影圈,最好擴散到全國觀眾。
這下倒有了些主意。
“寫劇本也行,不過我有個條件?!?
正由于這一時期無比重視觀眾的心聲,看到這些信件后,陳兵才敢公然提出條件。
王福林本就是個謙遜的人,并不在乎繁文縟節,急道:“什么條件,都可以商量!”
“短片的本質依然是電影,而非電視,只能用電影機拍攝。
“單從文字劇本無法拍攝出《棋逢敵手》,必須由我親自監督!”
“用電影機拍攝,就怕經費不足……”
“可以跟北影廠合作,在他們的攝影棚拍,有了上一回的經驗,我相信能省下不少時間和經費!”
王福林思忖了片刻,盯著桌子上的觀眾來信,下決心道:“好,我回去打報告!”
陳兵又道:“時間上可以提前安排,我推薦讓短片導演先行籌備,讓他去找人事部的陳正華,等籌備完成我這就動身回去,到時可以直接拍攝!”
鄭囯恩插了一句,笑道:“你是說念平吧!”
他和王福林相視而笑,都清楚曾唸平是個被架空的假導演。
央視的事宜商定,鄭囯恩拉著陳兵出來,找了個無人的空地。
他從包里掏出了一份文件和一封信,道:“陳兵,上回讓你考慮留校任教的事情,你想好了么?”
陳兵接過一看,文件上寫著攝影系的正式通知,另一封則是北電考生的請求信,希望讓短片的導演、編劇出面講一堂課。
他笑了,對待老鄭可不客氣,直截了當道:“這是個崇高的職業,我自然求之不得?!?
“好,那你跟我回去一趟……”
陳兵打斷道:“但我也有條件!”
鄭囯恩皺眉,問道:“什么條件?”
“我打算給短片的故事板寫上注解和分析,希望學院能幫我出一本書!”
“《棋逢敵手》的?”
“不,幾部短片的分析合集!”
“那考生們的請求?”
“考生群體太過龐雜,這么多人僅錄取一百多名額,還是留到新生開學吧!”
鄭囯恩點點頭,和王福林急忙忙地回去了。
夜。
這年頭農村并不通電,家中電器很可能只有一把老式手電,那是應急用的。
點蠟燭都是極為奢侈的,大多用油燈,外形像細腰大肚的葫蘆,上頭是個張嘴蛤蟆似的燈頭。
城里用煤油,農村用棉籽油,這個便宜,但煙很大,還有一股難聞的味道。
吃完晚飯后,陳兵盯著昏暗的火光,正思考事情。
這一時期,好萊塢的電影很少引進國內,只有在外語書店,引進的外語書中才能看到對應的信息。
三部短片,他希望能做為經典案例,供后來的導演和學生有個研究方向。
出書的事情更是重中之重,故事板得畫出來!
梁曉生走了進來,看他在沉思,打趣道:“怎么,電視臺邀請你寫劇本,白俄大力士的故事不寫了?”
“寫,怎么能不寫!”
梁曉生搖搖頭,笑道:“故事挺精彩的,但我認可組長的說法,即便領導再怎么支持,武打片很可能沒有導演會接!”
“我是編劇,只管劇本的事情,導演問題那是領導該考慮的!”
陳兵拿出了寫了一半的故事,上面還附著故事大綱和人物關系。
《白俄大力士》的原型是韓慕俠。
1918年,號稱“震寰球”的白俄人康泰爾在京城設擂比武,名頭很大,個頭2米,自詡天下無敵……
結果被韓慕俠用借力打力的招,打得滿地找牙,如果不是他留了手,興許康泰爾的命都沒了。
故事后來改編成一部經典影片,叫《武林志》。
《武林志》開播后憑著兩毛錢的票創下了上億票房,同比換算相當于后世的二百億!
當然,并不能這么算。如今的電影是大眾娛樂,后世有電視,有互聯網,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
武林志的影響力雖不如少林寺,但開創了一個成熟的故事模板。
后來的《精武英雄》、《葉問2》、《葉問4》……大抵按照這一模板。
把這些電影縮減成幾十字的梗概便一目了然。
英雄初到貴寶地,遭遇地頭蛇挑釁,地頭蛇與外國人有矛盾,挑戰失敗后與英雄冰釋前嫌,請求出戰,贏了外國反派后,倆人結成兄弟……
《少林寺》的故事有大用,可以先拿白俄大力士來試試水。
陳兵是要干大事的,一手談理論一手拍片實踐,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他得找個槍手代筆!
他點點頭,露出人畜無害的笑容。
“劇本由你來寫吧,順利投拍的話,咱們稿酬各半!”
“可我沒寫過劇本……”
“這個簡單,我已經寫出了一部分,你跟著續寫就行了,劇情大綱、人物關系都有,有什么問題隨時問我?!?
梁曉生是新編輯,一個月工資并不高,想著家中身體不好的老母、腦袋有問題的哥哥,他咬咬牙狠狠地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