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好東西,也費工夫
- 重回1998老街雜貨鋪
- 零天丶冷秋
- 2885字
- 2025-07-24 08:00:00
“青葉角”的改造,像一首節奏明快的進行曲,敲打在老街的夏日里。
閣樓里,電鉆的“滋滋”聲和錘子敲擊的“篤篤”聲交織在一起。
墻壁刷上了溫馨的米白色,新的地板也鋪設完畢,整個空間煥然一新。
然而,這首進行曲,在進行到一半時,忽然慢了下來。
這天下午,王文林請來的兩個木工師傅,停下了手里的活,找到了正在核對尺寸的王文林。
“王老板,不是我們不干活,是這料不夠了?!逼渲幸粋€年紀稍長的師傅,擦了擦額頭的汗,指著墻角剩下的幾塊木板。
“要做完你們圖紙上那些書架和桌子,這點木料,連一半都不夠。”
王文林眉頭緊鎖。
他走到墻角,看了看那幾塊孤零零的木板,又拿起賬本翻了翻,臉色愈發難看。
“我前天去建材市場問了,好點的松木板,又漲價了。要是全換成那種料,我們這預算,至少要再加三成。”王文林的聲音里透著一股無力感。
他開書店,賺的是一份安穩,不是什么大錢。為了這個“青葉角”,他已經把店里大半的流動資金都投了進去。再加三成,書店下半年的進貨都成問題。
“那用差一點的料呢?”另一個年輕師傅提議,“用那種壓縮板,外面貼層木紋皮,便宜,看著也像那么回事。”
王文林立刻搖頭:“不行。這是給孩子們用的地方,東西必須結實,不能有甲醛味。偷工減料的事,絕對不能干?!?
兩個師傅對視一眼,沒再說話。道理都懂,可沒錢,再好的道理也落不了地。
閣樓里的氣氛,一下子沉悶下來。
李墨和王晴從另一頭走過來,也聽到了他們的對話。王晴的臉上,也浮現出一絲擔憂。
“王叔,還差多少?”李墨問。
王文林嘆了口氣,把賬本遞給他:“你自己看吧。”
李墨接過賬本,快速掃了一眼。木料的缺口很大,按照現在的市價,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他沒有慌,只是把賬本合上,還給了王文林。
“王叔,建材市場的料,又貴又不一定好。我們換個地方找找?!?
“換地方?”王文林一愣,“除了建材市場,還能去哪?”
“城西,有個紅星家具廠。”李墨說得不緊不慢,“我聽同學說,他家有個親戚在那上班,廠子經營不善,最近準備清倉處理一批庫存,價格很便宜?!?
這個消息,是李墨從前世的記憶碎片里挖出來的。他記得很清楚,那家老牌的紅星家具廠,就是在98年的夏天倒閉的。
當時為了盡快回籠資金,廠里積壓的一大批出口用的優質木料,被當成廢品一樣,半賣半送地處理掉了。
“倒閉廠子的貨?”王文林的第一反應就是不靠譜,“那能有好東西嗎?別是些受潮發霉的邊角料吧?”
“去看看就知道了?!崩钅恼Z氣很平靜,卻帶著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
“我前幾天跟孫爺爺學了點看木料的皮毛,不敢說多精通,但好壞還能分得清。要不,我們把孫爺爺也請上,讓他老人家給咱們掌掌眼?”
請老孫頭出馬,這個提議讓王文林心里一下子踏實了不少。那可是老街上公認的木工權威。
“行!死馬當活馬醫,去看看總比干等著強!”王文林一拍大腿,立刻就下了決定。
半個小時后,王文林那輛半舊的面包車,載著李墨、王晴,還有被臨時請出山的老孫頭,一路“哐當哐當”地朝著城西開去。
紅星家具廠,比他們想象的還要破敗。大門上的紅漆已經斑駁脫落,廠區里雜草叢生,一片蕭條。
一個愁眉苦臉的中年男人接待了他們,正是家具廠的廠長。一聽他們是來買木料的,立刻把他們領到了倉庫。
倉庫里堆滿了各種木板,空氣中彌漫著灰塵和木屑的味道。
王文林一看這亂糟糟的場面,心就涼了半截。
老孫頭卻沒說話,他背著手,像個巡視領地的將軍,在木料堆里慢慢走著。
他時而彎下腰,拿起一塊木板敲一敲,聽聽聲音;時而又湊近了,用鼻子聞一聞木料的氣味。
李墨跟在他身后,也不說話,只是仔細觀察著。
“都是些便宜的松木和雜木,做包裝箱還行,做家具,不行。”老孫頭看了一圈,搖了搖頭,似乎有些失望。
廠長的臉色更苦了。
就在王文林準備開口告辭的時候,李墨的視線,落在了倉庫最深處,一個被帆布蓋著的角落。
“廠長,那邊是什么?”
“哦,那邊啊,”廠長有氣無力地回答,“那是一批給外國人做的訂單,結果對方公司破產了,貨沒發出去,料就一直壓在這兒了。都是些硬木,處理起來費勁,也沒人要?!?
李墨走過去,一把掀開了帆布。
帆布之下,碼放著一堆顏色更深,紋理也更細密的木料。
老孫頭的眼睛,在那一瞬間,亮了。
他快步走過去,蹲下身,從口袋里摸出一把隨身帶著的小刻刀,在一塊木料不起眼的邊角上,輕輕刮了一下。
木屑卷起,露出了底下溫潤細膩的質地。
“橡木,北美來的紅橡。”老孫頭站起身,用粗糙的手指撫摸著木板的紋理,聲音里帶著一點激動。
“你看這紋路,直,密,是好料。而且都經過烘干處理了,含水率正好?!?
他撿起一塊,掂了掂分量,又用指關節敲了敲,發出沉悶而厚實的“梆梆”聲。
“是好東西。”他下了結論。
王文林和王晴都湊了過來,看著這堆在別人眼里“沒人要”的硬木,像是發現了寶藏。
“廠長,這批料,怎么賣?”李墨開口了。
“這個……”廠長搓了搓手,有些為難,“這都是好料,當初進價就高……”
“廠長,”李墨打斷了他,“現在不是當初了。這料放在這里,占地方,時間長了還會受潮變形,最后只能當柴火燒。我們呢,正好需要一批料,但預算也有限?!?
他伸出三根手指。
“這個數,一立方。我們全要了,今天就自己拉走,你看怎么樣?”
李墨報出的價格,幾乎是市面上同等橡木料價格的十分之一,但對急于清倉的廠長來說,卻是一筆能解燃眉之急的現金。
廠長咬了咬牙,看著李墨那雙平靜而自信的眼睛,最后重重地點了點頭。
“行!賣了!”
這筆交易,進行得異常順利。
當王文林開著面包車,后面還跟著一輛他臨時叫來的小貨車,滿載著那批優質橡木回到老街時,天都快黑了。
兩個木工師傅看到拉回來的木料,眼睛都直了。
“我的天,這……這都是紅橡?。∽龈邫n家具的料!”
“王老板,你這是發財了???”
王文林笑得合不攏嘴,他拍了拍李墨的肩膀,什么也沒說,但眼神里的欣賞和感激,已經說明了一切。
王晴站在一旁,看著那個正指揮著大家卸貨的少年。
他身上沾滿了灰塵,額頭上全是汗,臉上卻帶著一種掌控全局的從容。
從發現問題,到提出方案,再到解決問題,他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穩,那么有把握。
她忽然覺得,自己以前糾結于考試分數,糾結于名次,是多么的狹隘。
真正的優秀,不是在一張試卷上拿到滿分。而是像他這樣,能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解決現實世界里,一個又一個棘手的問題。
她走過去,從口袋里掏出自己的手帕,很自然地,幫他擦了擦額角的汗。
李墨愣了一下,轉頭看她。
少女的臉在黃昏的光線下,微微泛紅,但眼神卻清澈又明亮。
“辛苦了?!彼f。
木料很快被搬進了閣樓,堆得像一座小山。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預算的問題,完美解決了。
老孫頭卻一直沒說話,他拿起一塊最長的橡木板,從頭到尾仔細地看了一遍,眉頭,卻漸漸地皺了起來。
“孫叔,怎么了?這料有問題?”王文林的心又提了起來。
“料是好料,頂好的料?!崩蠈O頭放下木板,拍了拍手上的木屑,環視了一圈閣樓里興奮的眾人。
他頓了頓,才慢悠悠地開口,聲音不大,卻讓整個閣樓瞬間安靜了下來。
“但是,這都是沒處理過的毛料。要把它變成能用的桌子、書架,得先刨平,再打磨,最后還要上漆。每一步都費工夫,比弄那些松木板,要多花三倍的力氣?!?
他看了一眼墻上的日歷,又看了看李墨和王晴。
“你們倆,離高考就剩不到一個月了。這么大的工程量,趕在考試前,能完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