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書店留燈,為你讀書
- 重回1998老街雜貨鋪
- 零天丶冷秋
- 2325字
- 2025-07-15 08:00:00
說干就干。
第二天,青葉書店的大門上就掛上了一塊“內部整改,暫停營業”的牌子。
這在老街上,可是件新鮮事。
王文林的書店,幾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連過年都只休一天。
街坊們紛紛猜測,是不是王老板想通了,準備關門不干了。
書店里,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王文林親自上陣,指揮著李墨和王晴,搬動著那些沉重的實木書架。
“往左,再往左一點,對,跟墻對齊了!”
幾十年的積習,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每搬動一個書架,王文林都像是在跟自己的一部分告別,臉上寫滿了心疼和糾結。
但當那個靠窗的角落,真的被清空出來時,一縷明媚的陽光毫無阻礙地灑了進來,在地上形成一片溫暖的光斑。
王文林站在那片光斑里,愣了神。
他忽然發現,自己的書店,原來可以這么明亮。
李墨和王晴負責去淘換家具。
他們沒有去高檔的家具城,而是去了市里的舊貨市場。
用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這是李墨的原則。
最后,他們用不到兩百塊錢,淘來了一張七成新的雙人布藝沙發,一張小小的圓形木桌,和一盞造型復古的鐵藝落地燈。
東西搬回書店,周雅用消毒水和抹布,里里外外擦洗了好幾遍。
王晴則從家里抱來了兩盆長勢喜人的綠蘿,擺在沙發兩旁。
當那盞落地燈被插上電,散發出溫暖的橘黃色光芒時,那個小小的角落,瞬間有了靈魂。
它像一個溫暖的懷抱,邀請著每一個路過的人,進來歇一歇,坐一坐。
“真……真好看。”周雅看著眼前的景象,由衷地感嘆。
王文林沒說話,他只是默默地從書架上,抽出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泰戈爾詩集,輕輕地放在了那個小木桌上。
硬件改造完成了,接下來是軟件。
“我們得有個活動,把人氣先聚起來。”李墨提議。
“搞什么活動?”王文林現在對李墨,已經有了幾分信服。
“我建議,搞一個‘深夜書房’活動。”李墨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深夜書房?”王晴和她父母都愣住了。
“對。”李墨解釋道,“我們把重新開業的時間,定在周五。那天晚上,書店不打烊,一直開到十一點。我們會準備免費的茶水和一些小點心。主題就是,‘老街不睡,書店為你留燈’。”
“然后我們后續把書店開店時間延長到晚上十點。”
“這……晚上會有人來嗎?”周雅有些擔心。
“會的。”李墨很有把握,“白天大家都要上班上學,晚上才是屬于自己的時間。”
“我們這個活動,傳遞的是一種信息:青葉書店不只是一個賣書的地方,它還是一個可以讓你在忙碌一天后,安靜下來,放松身心的精神港灣。”
“而且,我們不需要它第一天就人滿為患。我們需要的,是把這個概念,種到大家心里去。”
這個“深夜書房”的概念,帶著一種都市特有的浪漫和溫情,徹底打動了王晴。
而王文林,在短暫的猶豫后,也同意了這個聽起來有些大膽的計劃。
為了給活動預熱,李墨發動了自己輔導班的力量。
張小胖他們成了義務宣傳員,拿著王晴親手設計的,畫著一盞燈和一本書的宣傳單,在老街上挨家挨戶地發。
宣傳單上的字,是王晴寫的:
“周五晚七點至十一點,青葉書店,為你留一盞讀書的燈。”
周五晚上,六點五十。
青葉書店里,燈火通明。
新布置的閱讀角散發著溫暖的光,周雅準備的茉莉花茶,在空氣里彌漫著清雅的香氣。
王文林夫婦和王晴,都換上了干凈整潔的衣服,站在店里,心情緊張又期待,像是在等待一場重要的考試開考。
李墨也在,他今天扮演的是技術指導和氣氛組。
七點整,風鈴響了。
第一個沖進來的,毫無懸念,是張小胖。
他身后,還跟著吳莉和輔導班的一大群孩子。
“王叔叔,周阿姨,王晴姐!我們來給你們捧場啦!”張小胖的大嗓門打破了店里的寧靜。
孩子們好奇地打量著煥然一新的書店,很快就被那個舒服的閱讀角吸引了。
他們脫了鞋,擠在沙發上,一人捧著一本書,小聲地翻看著。
王文林看著這群嘰嘰喳喳的孩子,雖然覺得有些吵,但心里卻涌起一股久違的熱鬧感覺。
陸陸續續地,一些街坊鄰居也探頭探腦地走了進來。
有隔壁面館的王叔,有軋鋼廠的張建軍,還有一些下晚班回家的年輕人。
他們大多是被“免費茶水”和“不打烊”的好奇心吸引來的。
店里的人漸漸多了起來,雖然大部分人只是站著閑聊,或者好奇地翻看著書,但書店里,第一次有了“人氣”。
王晴端著茶壺,穿梭在人群里,微笑著給每個人添水。
李墨則不時地跟相熟的街坊聊上幾句,介紹著書店的變化。
就在這時,一個穿著風衣,看起來文質彬彬的年輕人,徑直走到了閱讀角,坐了下來。
他沒有理會周圍的喧囂,只是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書,就著那盞溫暖的落地燈,安安靜靜地讀了起來。
他仿佛自帶一個結界,將自己和周圍的嘈雜隔離開來。
這個場景,像一幅畫,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大家不自覺地,都放低了說話的聲音。
王文林看著那個年輕人,看著他沉浸在書本里的專注神情,心里某個地方,被重重地觸動了。
他好像明白了。
李墨說的那個舞臺,是什么意思。
這個年輕人,就是第一個登臺的演員。
而他以及所有在書店里的人,都是觀眾。
慢慢地,店里的氣氛變了。
閑聊的人少了,拿起書本的人多了。
大家好像被那種安靜的氛圍所感染,各自找一個角落,翻閱著自己感興趣的書籍。
沒有人大聲喧嘩,只有書頁翻動的沙沙聲,和偶爾低聲的交流。
十一點,活動結束。
送走了最后一位讀者,王文林關上了書店的門。
他看著雖然有些凌亂,但卻充滿了生活氣息的店鋪,久久沒有說話。
“爸,媽,你們覺得怎么樣?”王晴收拾著茶杯,輕聲問。
周雅的臉上是藏不住的笑意:“我覺得挺好,比以前一晚上一個人都不進門,強多了。”
王文林走到那個閱讀角,用手輕輕拂過那本被讀者放回來的泰戈爾詩集。
他轉過身,看著李墨,眼神里是前所未有的鄭重和誠懇。
“小墨。”
“叔叔,您說。”
“今天……謝謝你。”
他沒有說更多的話,但這一句已經包含了千言萬語。
他走到柜臺后,從一個小小的茶葉罐里,捻出一撮自己珍藏了許久,輕易不示人的頂級大紅袍,重新給李墨泡了一杯茶。
“嘗嘗這個。”
李墨和王晴相視一笑。
而這條老街的夜晚,從今天起,多了一盞永遠為讀書人亮著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