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這叫詔安!
- 阿斗掀桌:我劇透,丞相別北伐了
- 游子的鯨魚王
- 2262字
- 2025-08-23 23:17:17
楊洪目露遲疑。
他承認,陛下所言,確實很有道理,也的確是更好的選擇,但有的事的確不合適。
楊洪道:“陛下圣明,思慮深遠。”
“只是……臣仍恐下面執行之人,會借此機會徇私舞弊,或尺度把握不當,反生弊端……”
“而且律令的變更非是易事。”
“大漢新朝初立,《蜀科》頒布時日尚短,百姓才剛剛有所適應,便再度變更法條……”
“實在有些欠妥。”
“臣斗膽請陛下三思!”
劉禪頷首,眼中閃過一抹狡黠,道:“愛卿的謹慎,對律法的維護,我深感欣慰,不過……”
“愛卿此言卻是有誤!”
“有誤?”楊洪一怔,蹙眉思索,不解自己所言何處有誤。
劉禪笑著點頭,道:“的確有誤,愛卿方才說,變更法條恐使百姓不適。”
“此言對漢民而言,自然無誤。”
“我大漢百姓,自當時刻以《蜀科》為行止準繩。”
“但是……”他目光變得銳利,“愛卿可還記得自己方才所言?”
“這些僮仆、私兵,其中許多人,連我大漢的戶籍都未曾登入。”
“他們既無漢籍,嚴格論之,能算是我大漢的子民嗎?”
“對這樣一群‘非漢民’,卻完全套用《蜀科》漢律來懲處,其間是否本就存在一些偏差呢?”
楊洪瞬間懵了,張了張嘴,一時竟無法反駁。
陛下這個角度……實在太刁鉆,卻又偏偏在邏輯上自成一體!
不在籍,自然不算正式漢民,這是鐵一般的事實。
但在大漢疆域內犯事,按大漢律法懲治,這同樣是天經地義……
看著楊洪語塞的樣子,劉禪臉上的笑意更深了幾分,繼續道:“當然,律令之下,應追求眾生平等。”
“無論是否漢民,既在大漢境內觸法,依律懲處,乃是正理。”
“此事無異議。”
“然而,律令之根本,在于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絕非為懲罰而懲罰。”
“眼下,這些人在服刑之余,若能誠心歸化,登記入冊,正式成為我大漢之民,這本身難道不是一樁功勞嗎?”
“朝廷過去為吸納流民、招徠四方百姓,向來是不遺余力,給予田畝、減免賦稅,優待不可謂不厚。”
“如今對這些誠心歸附者,因其有一技之長,在律法允許的框架內,為其減免部分刑罰,或是調整役使方式以發揮其長,為何就不可行呢?”
“此乃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
“我所要彰顯的,是大漢海納百川之胸襟,朝廷求才若渴之誠意!”
“天下人才,無論出身士庶,無論來自何方,只要有一技之長,愿為我大漢效力,朝廷都愿敞開懷抱!”
楊洪若有所思。
他已經明白了陛下的用意。
陛下并非要枉法,而是要‘招安’,要將這些有一技之長的刑徒,視為‘特殊人才’來進行吸納。
歸化入籍、獻技效力,這是功。
參與叛亂,這是過。
兩者要分開算,功過相抵,取一個合乎情理的折中方案。
如此操作,既體現了朝廷的寬宏大量和求賢若渴,又在實質上維護了律法的威嚴。
這些人依舊在為自己過去的罪行付出代價,只是形式變了,變得更有利于國家。
而且,此法將來亦可推而廣之。
若有境外匠人、技師來投,只要其才具得到朝廷認可,同樣可依此例給予優待,前提是‘成為漢人’。
這相當于設置了一個針對‘技術人才’的特殊歸化通道。
如此一來,對朝堂、對天下,都算有了一個圓滿的交代,還能博得一個‘尊重人才’的美名。
楊洪心中的堅持終于松動了。
他深吸一口氣,躬身道:“陛下思慮之周全深遠,臣望塵莫及。”
“前面是臣愚鈍,拘泥于條文,未能體察圣心之萬一。”
劉禪擺手,露出一絲無奈:“愛卿何必自謙?你這般堅持,正是國之棟梁應有的操守。”
“我此舉,又何嘗不是無奈之下的變通?”
“若非如今大漢百廢待興,各類技術人才極度短缺,我又豈會行此權宜之計?”
“此等隱匿于刑徒之中的人才,若在太平盛世,自然按律處置,一視同仁。”
“但此刻,國家艱難,卻不能任其才華白白埋沒于鑿石運土的苦役之中,暴殄天物啊。”
他見楊洪已被徹底說服,便不再多言,直接拍板定案:“既然愛卿已無異議,那我便放心了。”
“此事,便由愛卿全權牽頭,立即會同刑曹、工曹相關官員,對那一萬余名刑徒進行逐一甄別篩查。”
“務必將其中所有身懷技藝、或通文墨、算數之人,悉數挑選出來,登記造冊,按其技能高低、種類,分門別類,詳細記錄。”
“隨后,即刻擬定相應的管理、役使章程。”
“如何既能讓他們發揮所長、為國創造更大價值,又要確保懲戒之意不失,管理嚴格,不至生亂。”
“給我拿出一個詳細可行的條陳來,報于我與丞相共同審閱。”
劉禪的語氣十分堅定。
大漢太缺人了。
尤其是各類專業人才。
現在他已經顧不得那么多了,只要這些人是大漢的百姓,能為朝廷所用,那就應用盡用,人盡其才!
聽到劉禪這番話,楊洪自知再無勸阻的理由,而且陛下的謀劃確實環環相扣,理由充分。
他立刻收斂心神,肅然躬身,鏗鏘有力的領命:“臣!遵旨!”
“臣下去后,定當嚴格篩查,周密籌劃,擬定詳章,將此差事辦得穩妥妥當,絕不辜負陛下信任。”
劉禪滿意的點了點頭:“嗯,此事交給愛卿,我自然是放心的。”
“以愛卿之才具與忠心,依我看,日后新制下的兵部或戶部之中,當有愛卿一席之地。”
聞言,楊洪面上頓時難以抑制地涌上一抹喜色。
如今六部初立,各大主官人選未定,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那些要害位置。
他能在此刻提前得到陛下如此明確的暗示,無疑是天大的恩寵和肯定,這怎能不讓他激動萬分?
他連忙再次深深一揖,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保證道:“陛下知遇之恩,臣縱粉身碎骨亦難報萬一。”
“陛下放心,此事臣必親力親為,定將其辦得漂漂亮亮,為我大漢發掘人才,不負圣望!”
劉禪露出了意味深長的笑。
漢嘉平叛,楊洪處置得快速果斷,功勞不小,本該論功行賞,加官進爵。
只是恰好撞上朝廷改制,所有人事安排暫時凍結,封賞之事便拖了下來。
他此刻這番話,既是對楊洪能力的認可,也是一種預先的安撫和承諾。
你的功勞,我記在心里,跟著我好好干,絕不會虧待你。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彼此心意,已在不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