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的木地板在深夜發出細微的“吱呀“聲。阮秋屏住呼吸,手里的竹刀懸在半空,直到確認那只是老房子正常的聲響,才繼續削刻手中的竹片。月光透過小窗戶斜斜地照在工作臺上,母親的設計圖在銀輝中顯得格外清晰。
已經凌晨一點了,阮秋揉了揉酸脹的眼睛。自從決定完成母親的秋葉音樂盒作為藝術節作品,他連續三個晚上偷偷熬夜到這個時候。明天要交數學作業,但他一個字也沒寫——所有空閑時間都用來練習那個該死的六角鎖扣了。
“嘶——“竹刀一滑,在左手拇指上劃出一道細口子。阮秋趕緊把手指含在嘴里,鐵銹味在舌尖漫開。這已經是今晚第三處傷口了。他輕輕放下工具,拿起那片已經失敗七八次的鎖扣組件,恨不得把它掰斷。
“怎么就是不行...“阮秋咬著下唇,翻到母親筆記本中音樂盒設計的那一頁。圖紙上精致的六角結構旁邊只有一行小字:“借鑒古法鎖扣技法,需三層交錯“。他查遍了整本筆記,再沒找到更詳細的說明。
窗外,一只夜鶯在槐樹枝頭啼叫了兩聲。阮秋突然想起小時候發燒,母親整夜守在床邊,用竹篾編小鳥哄他開心。那些小鳥活靈活現,翅膀還能微微顫動。“秋兒看,這是魔法,“母親把竹鳥放在他滾燙的掌心,“竹子會記住所有愛它的人的手溫。“
阮秋的眼眶發熱。他重新拿起竹刀,決定再試一次。就在他準備下刀時,樓梯傳來輕微的腳步聲。阮秋手忙腳亂地想藏起工具,但已經來不及了——閣樓的門被推開,外婆端著蠟燭站在門口。
燭光在外婆臉上跳動,映出她深深的皺紋和花白的鬢角。她穿著洗得發白的睡衣,肩上披著母親生前織的毛線開衫。
“外、外婆...“阮秋結結巴巴地站起來,手里的竹片掉在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
外婆沒說話,只是走到工作臺前,彎腰撿起那片失敗的鎖扣組件,對著燭光仔細查看。阮秋的心跳得像擂鼓,等待著一場暴風雨般的訓斥。
“三層交錯,“外婆突然開口,聲音比平時柔和,“不是平面交錯,是立體。“她放下蠟燭,拿起一片新竹篾,手指靈活地折疊翻轉,在阮秋驚訝的目光中,一個精巧的三層結構漸漸成型。
“看懂了嗎?“外婆問。
阮秋搖搖頭,又趕緊點點頭。外婆嘆了口氣,把半成品塞到他手里。“古時候的機關盒都用這種技法,你媽媽是從老陳頭那兒學來的。“她指了指組件的接合處,“這里要留一毫空隙,不然轉不動。“
阮秋如獲至寶地捧著那個小構件,突然注意到外婆的手指在微微發抖。“外婆,您的手...“
“老了,不中用了。“外婆迅速把手背到身后,轉身往門口走,“早點睡,明天還要上學。“
走到門口,她又停下腳步,頭也不回地說:“灶上熱著竹葉茶,喝了再睡。“然后輕輕帶上了門。
阮秋呆坐了一會兒,突然跳起來沖下樓。廚房的土灶上果然放著一個保溫杯,旁邊還有一小碟止痛膏藥。他捧著熱氣騰騰的竹葉茶,熟悉的清香鉆入鼻腔——和母親煮的味道一模一樣。
那晚,阮秋終于做出了第一個能正常運轉的六角鎖扣。當他小心翼翼地將組件嵌入音樂盒底座,聽到“咔嗒“一聲完美契合時,差點歡呼出聲。窗外,東方已經泛起魚肚白。
“阮秋!醒醒!“
一個紙團砸在阮秋頭上,把他從瞌睡中驚醒。他猛地坐直,發現全班同學都在看他,講臺上的物理老師臉色陰沉。
“看來我們的竹編藝術家對牛頓定律不感興趣,“老師諷刺道,“那就請你回答一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是什么?“
教室里響起幾聲竊笑。阮秋茫然地站著,眼前還晃動著昨晚的竹篾影子。他的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課桌上的刻痕,那里有他前幾天偷偷練習鎖扣技法時留下的小凹槽。
“我...不知道。“阮秋低聲說。
“不知道?“老師提高了聲音,“那你知道什么?怎么編竹籃子?“
更大的笑聲爆發出來,尤其是王磊那一伙,笑得前仰后合。阮秋的臉燒得發燙,但他沒有像往常那樣低下頭,而是直視老師的眼睛。
“是相互的,“他突然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的。就像編竹器時,手要給竹子力量,竹子也會給手反作用力。“他舉起滿是細小傷痕的手,“這就是證明。“
教室里一下子安靜了。物理老師推了推眼鏡,似乎沒想到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呃...沒錯,“他有些尷尬地說,“請坐吧。下面我們看這道例題...“
下課鈴響后,阮秋迅速收拾書包準備離開,卻被王磊攔在走廊上。
“喲,我們的物理學家兼竹編大師,“王磊夸張地鞠了一躬,“能不能讓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欣賞一下您的杰作啊?“
阮秋想繞過去,但王磊的兩個跟班堵住了去路。“讓開,我要去上課。“阮秋盡量保持冷靜。
“急什么?“王磊一把扯過阮秋的書包,“讓我們看看你整天忙活的破爛玩意兒!“
書包拉鏈被粗暴地拉開,幾片精心準備的竹編組件和母親的筆記本掉了出來。阮秋的心跳幾乎停止——音樂盒的葉片部分還在里面!
“還給我!“他撲上去想搶回筆記本,卻被王磊輕松躲開。
“哇,這是什么?“王磊翻開筆記本,“《竹編創新設計集》?還創新呢,不就是些破竹——啊!“
阮秋的拳頭結結實實地砸在王磊鼻梁上。王磊踉蹌著后退兩步,鼻血頓時流了出來。筆記本和竹組件散落一地,一個跟班不小心踩在了葉片組件上,發出清脆的碎裂聲。
“你們在干什么?!“林老師的聲音從走廊盡頭傳來。
接下來的事情像一場噩夢:阮秋被帶到教務處,王磊在一旁捂著鼻子哼哼唧唧。林老師堅持要通知阮秋的外婆來學校,聲稱這種暴力行為必須嚴肅處理。
“是他先搶我東西!“阮秋辯解道,聲音因憤怒而發抖,“那是我媽媽的遺物!“
林老師愣了一下,低頭看了看那本被翻開的筆記本。當她看到扉頁上阮秋母親的簽名時,臉色突然變得很奇怪。
“林月華...“她輕聲念出那個名字,眼神復雜地看向阮秋,“你媽媽是林月華?“
阮秋點點頭,不明白老師為什么突然變了態度。
林老師沉默了很久,最后嘆了口氣。“王磊,你先去醫務室。阮秋...“她揉了揉太陽穴,“把東西收拾好,下不為例。“
阮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不叫我外婆來了?“
“這次就算了。“林老師把筆記本還給他,聲音突然柔和了許多,“你媽媽...以前和我同班。她確實很有才華。“
阮秋蹲下來收拾散落的竹組件,手指顫抖著撿起那片被踩裂的葉片。三個晚上的心血就這樣毀了。他咬緊牙關不讓眼淚掉下來,卻聽見林老師蹲在他身邊小聲說:
“藝術節...你準備做什么作品?“
阮秋抬起頭,驚訝地發現老師的眼中竟有一絲期待。“秋葉音樂盒,“他猶豫了一下,“我媽媽設計的,但沒完成...“
林老師點點頭,伸手輕輕碰了碰那片破損的葉片。“需要工具的話,美術教室有。“她站起身,又恢復了平時的嚴肅語氣,“現在快去上課吧。“
那天放學后,阮秋沒有直接回家。他繞道去了鎮上的圖書館,在工藝類書架前徘徊了很久,最后借了一本《中國傳統機關技法圖解》。走出圖書館時,夕陽將他的影子拉得很長,書包里裝著那本厚書和被踩壞的組件,沉甸甸的。
推開院門,阮秋看見外婆正在井邊洗菜。老人家的背影在夕陽中顯得格外瘦小,洗菜的動作也比平時緩慢。阮秋突然注意到外婆的右手腕上纏著一圈布條——她從不抱怨疼痛,但身體顯然越來越差了。
“外婆,“阮秋放下書包,主動走過去幫忙,“我來吧。“
外婆看了他一眼,沒說什么,只是挪了挪位置讓他蹲在旁邊。兩人沉默地洗著青菜,水聲嘩嘩作響。
“學校...還好嗎?“外婆突然問。
阮秋的手停了一下。“嗯。“他簡短地回答,然后鼓起勇氣,“外婆,您認識林月華老師嗎?她說是媽媽的同學。“
外婆的動作頓住了,臉上的皺紋似乎更深了幾分。“認識,“她冷冷地說,“就是她勸你媽媽放棄竹編,說沒前途。“
阮秋驚訝地睜大眼睛——難怪林老師對竹編那種態度!
“不過...“外婆擰干一把青菜,水珠滴在石板上,“你媽媽沒聽她的。倔得像頭驢,跟你一樣。“
這是外婆能給出的最高評價了。阮秋忍不住笑了,不小心把水濺到了褲子上。外婆嫌棄地“嘖“了一聲,但阮秋看見她嘴角也微微上揚。
晚飯后,阮秋主動收拾了碗筷。當他擦著手回到堂屋時,看見外婆正戴著老花鏡,仔細翻看那本《中國傳統機關技法圖解》。
“圖書館借的?“外婆頭也不抬地問。
阮秋點點頭,心跳加速。“我想...音樂盒的機關可能需要這個。“
外婆“嗯“了一聲,繼續翻看。過了好一會兒,她才摘下眼鏡,揉了揉眼睛。“六角鎖扣,“她指著書上一幅插圖,“你媽媽想用的應該是這個變種。“她翻到另一頁,上面畫著一個更復雜的結構。
阮秋湊過去看,頓時茅塞頓開——這正是他苦苦尋找的解法!“外婆,您太厲害了!怎么知道是這個?“
外婆哼了一聲,把書合上。“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她站起身,動作有些僵硬,“今晚別熬夜了,明天周末,有的是時間。“
但阮秋還是熬夜了。等外婆屋里的燈熄滅后,他又悄悄爬回閣樓,借著月光和手電筒的光,按照書上的圖解嘗試新的鎖扣結構。這一次,進展順利得多。凌晨三點,當他終于完成核心機關,看著六角鎖扣嚴絲合縫地卡入底座時,激動得差點從凳子上跳起來。
月光透過秋葉形狀的窗花,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子。阮秋輕輕轉動音樂盒底座,機關發出細微的“咔嗒“聲,宛如母親在耳邊輕聲的鼓勵。他拿起一片新削的竹葉組件,對照母親的設計圖開始編織。這一次,他的手指仿佛有了自己的記憶,靈活地在竹篾間穿梭,不需要思考每一步該怎么做。
天蒙蒙亮時,阮秋趴在工作臺上睡著了,臉頰貼著一片剛完成的秋葉組件。他夢見母親坐在陽光里,手里拿著一個閃閃發光的音樂盒,正對他微笑。
“秋兒!“外婆的喊聲把他驚醒,“下來吃飯,然后去李阿姨店里送茶葉罐!“
阮秋揉著酸痛的脖子爬起來,驚訝地發現自己身上披著母親的舊開衫——分明是外婆半夜來給他蓋上的。工作臺上,秋葉音樂盒的組件已經完成了大半,在晨光中泛著溫潤的光澤。
藝術節還有七天,阮秋突然覺得,也許他能在那之前完成這個特別的禮物——既是給母親的,也是給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