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超棒的液氧閥門
- 說好民用火箭,殲星艦什么鬼
- 獵鷹九號
- 2107字
- 2025-07-02 21:48:54
等魯翔把人集中起來后,就由陳鼎帶著大伙改方案。
而在‘遙遙領先’系統的第③項賦能下,所有職工早已悄然蛻變——
創造力、執行力、抗壓力、凝聚力+50%,摸魚值-50%!
于是接下來幾天,這支研發團隊就像打雞血似的,每天從早到晚、孜孜不倦的進行著液氧閥門的改良。
他們仿佛感受不到疲倦,渾身有使不完的牛勁兒似的。
再加上有陳鼎這位大牛牽頭,閥門的改良和迭代出乎順利,幾乎沒遇到什么太大的阻礙。
很快一套可靠的液氧閥門系統便出爐了。
當魯翔拿著測試報告再次來辦公室時,止不住激動道:
“陳總,這是我見過……最棒的液氧閥門系統了!”
陳鼎倒了杯茶推過去,“別著急,坐下慢慢說。”
“剛剛,我在測試間進行了液氧閥門系統的氦氣置換和液氮浸漬測試。”
“并分別對10組閥門系統樣品,進行了耐久性和運作性能,以及各種溫度和氣壓條件下的操作確認。”
“經檢查,所有液氧閥門系統全部符合標準……巨浪發動機裝上去,預計真空比沖能達到317秒!”
陳鼎聽后,露出滿意的笑容說:“如此一來,先鋒1號的近地軌道運力,應該可以達到400公斤了,滿足咱們對外宣傳的性能了。”
“嗯,200公里的LEO軌道400公斤沒問題,500公里的SSO軌道是300公斤……最高能送到700公里的SSO軌道,初步測算是270公斤……”
陳鼎說:“運力由原先的350公斤提升到400公斤,上漲了14%,說明巨浪發動機的改良方向是對的。同時也說明咱們在煤油發動機的研制上,又更上一層樓了,317秒的真空比沖,已經接近一流水準了。”
巨浪發動機是太空先鋒首款自主研發的液體發動機,以煤油為燃料、液氧為氧化劑,比傳統的肼類燃料更環保。
雖然體型嬌小,卻是太空先鋒向液體火箭轉型的關鍵一步。
如今改良過的第二代巨浪發動機,被命名為JL-2V發動機,意思是巨浪第二代Vacuum真空型發動機!
這臺發動機地面推力為2噸,但由于末級火箭只在太空啟動,故而改造噴管后的真空推力達到了3噸、比沖317秒。
魯翔說:“一般煤油燃料的比沖在300~350秒之間,317秒確實算不錯的成績了。像肼類燃料才300秒,不過相比甲烷、液氫這些嘛,當然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甲烷的極限比沖是400秒,液氫更是驚人的500秒,雖然推力可觀、極具競爭力,但不是咱們現在的小公司能染指的。”
陳鼎還是有自知之明的,研制甲烷發動機和液氫發動機,所需的不僅是自己腦袋里那點技術,更多的是燒錢!
“太空先鋒當前的目標,就是深耕煤油發動機這一領域,不斷增加巨浪發動機的單臺推力。剩下的等有錢再說吧。”
魯翔嗯了聲,旋即有些感慨:“從50年前,半人馬座火箭首次驗證了液氧液氫的技術,液氫就作為能量密度最高的化學燃料,獨占鰲頭。沒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依然沒能撼動它的地位,液氫還是世界最頂級的火箭燃料……”
陳鼎開玩笑說:
“別說現在,就算再過50年,咱們起步研發液氫發動機,也照樣來得及。50年前的那幫科學家,各個都是卓爾不群的怪物,他們早就把人類科技探索到極致了。”
“除非在月球上搞定核聚變,或者三體人降臨地球、贈送一套聞所未聞的反物質推進公式,否則液氧液氫技術永遠是化學火箭的巔峰!”
在先鋒1號的改良結束后,引雷火箭‘AI閃電預警模型’的數據采集工作,也即將進入尾聲。
楊超毅帶領地面設備部的工人,在抱龍峪的打灰工作也取得了顯著進展,巨型混凝土三腳架的試車臺修復完成!
這樣的速度讓陳鼎有些驚奇,這些任務他是計劃用半年時間完成的。
半年內,發射先鋒1號,并售賣引雷火箭還清債務,讓太空先鋒公司走上正軌。
這才過去兩個月而已,進度足足提前了一半還多。
唯一能強行解釋這一切的,就是‘遙遙領先系統’的賦能了。
對此,陳鼎表示嘆為觀止:“可能這就是眾志成城的力量吧……這樣的公司簡直就是一臺高效運轉、穩如磐石的超級機器!”
他看著APP的升級進度條,心想Lv.1都這么強了,若是賦能提高到100%、500%的話,該有多恐怖的研發效率?
試車臺剪彩儀式這天,陳鼎帶著孟星海、魯翔過來,看著楊超毅指揮將一枚嶄新的二級火箭,吊裝到試車臺上。
這是一枚地面推力30噸級的固體火箭,內部裝載了一臺‘盤古’PG-2固體發動機。
作為火箭的第二級,之前它由于試車臺事故,未能檢測出完整的性能。
因此修復完成后,就第一時間重啟點火測試了。
“倉庫就剩這一枚二級火箭了,價值400萬呢,待會兒一眨眼就要燒完了……”
孟星海看著火箭被吊裝上去、固定在夾具里,有些肉疼。
陳鼎說:“研發階段的投入必不可少,等以后多接幾筆單子,成本慢慢就攤薄了。”
孟星海悻悻道:“一筆單子才10%的利潤,320萬……回本周期可長呢……”
陳鼎不置可否,太空先鋒雖然被藍石基金的郭小鵬估價一個億,但實際注冊資本卻是五個億,全都真金白銀的花在研發上了。
雖說一路磕磕絆絆,但總算取得了些成果。
按320萬/單的利潤來算,賺回這些研發成本確實遙遙無期……
不過陳鼎滿懷信心,最起碼老爹給自己留下了一個夯實的基礎,自己擁有人才、場地、設備,還有公司的絕對控制權。
再加上‘賣小火箭養大火箭’的發展策略,扭虧為盈只是時間問題!
很快,試車臺準備完畢,所有人退到了距離混凝土三腳架數百米外的碉樓內。
隨著液晶屏幕顯示出試車臺的壓力、溫度、振動、推力曲線,實時數據采集系統全部打開,消防系統開始向試車臺灑水降溫。
孟星海的聲音通過廣播,在抱龍峪的各處喇叭中響起:
“試車臺測試即將開啟,10,9,8,7,6,5,4,3,2,1——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