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火箭極限射高
- 說好民用火箭,殲星艦什么鬼
- 獵鷹九號
- 2122字
- 2025-06-29 12:59:30
被陳鼎當寶貝一樣捧著的,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數學工具書。
主編還是華羅庚,很有年頭的絕版書了。
華老往書中收錄了許多常見或冷門的積分表、導數表、級數展開、三角函數、幾何圖形參數表,以及特殊函數等。
除此外,還有他整理的一些復雜方程的優雅證明,和線性方程組的高斯消去法等。
可以說這是一本工程數學速查的‘新華詞典’!
這本工具書存在的意義,就是幫助查公式、查定義,避免碎片化查找浪費時間。
畢竟沒人能牢記所有的數學公式,幾何、三角函數、微積分、線性代數、數論……這些領域每年都會有新公式被發現或證明,是永無止境的。
就連號稱數學活詞典的陶哲軒,也沒法記住幾百萬條公式,遇到生僻的問題仍是要翻書、查資料的。
陳鼎手中這本《數學函數手冊》,早已被他翻的爛熟于心,能確保第一時間翻到可用的函數,故而十分珍視。
換了新版書,他又得重新適應一遍,麻煩的很。
從這本皇皇巨著中,陳鼎很快翻到了計算極限射高的函數。
這個函數將奠定引雷火箭成功的基石!
他將公式謄抄到黑板上,很快繪出兩個峰值,分別計算出火箭在點火之初和熄火之初,產生的兩個輕微的加速度變化。
“極限射高的話,還能增加200米。也就是說五公斤的裝藥量,能讓引雷火箭飛往1.2千米的雷暴云層,但要考慮橫向風的干擾!”
陳鼎計算完成后,長舒一口氣。
他將設計稿整理出來,興沖沖的推開辦公室門,下樓前往③號廠房航電部的地盤。
“引雷火箭的結構設計已經搞定了,大致就是這個構型。彈頭位置用來安裝慣性導航平臺,最多不能超過三千克!”
“聶小茜,你覺得往這塊10厘米寬的彈頭內,安裝三千克的慣性平臺難度大不大?”
聶小茜聞言,將目光從電腦的代碼中抽離,瞥了一眼說道:
“陳總,你這枚火箭,設計的好像加農炮榴彈?。俊?
陳鼎不置可否,他確實參考了一下榴彈的氣動設計,“你就說行不行?”
聶小茜捏著下巴道:“把平臺微縮一下,也能裝進去。不過引雷火箭這么響當當的名字,就造這么小嗎,能不能再大氣一點?”
“又不是造導彈,搞那么大做什么。而且引雷火箭屬于一次性消耗品,成本越低越實惠,總之能把金屬絲送上天就行?!?
陳鼎有自己的一套說辭,隨后掃了眼聶小茜身后的男生,“這不是咱們公司的人吧?”
男生趕緊自我介紹:“陳總,我叫歐陽靖,是豫大氣象專業的。聶總喊我過來指導氣象模型、還給開實習證明呢!”
“聶總……”
陳鼎看聶小茜的神情透著股吊詭。
聶小茜尷尬的搔搔頭,“瞎叫的啦?!?
陳鼎一笑而過,詢問起歐陽靖:“這枚火箭的極限射高,大概是1.2千米,你覺得用來引雷的話,高度夠不夠?”
“1.2千米啊……”
歐陽靖抱著胳膊認真思考起來,“目前絕大部分產生雷暴的積雨云,底部高度都在1000米之內,所以1.2千米的引雷火箭完全可以進入云層中?!?
“那還有極少部分的特殊情況?”
“是的,如果遇上強對流天氣,或者在一些高原、山區,積雨云的底部高度能達到兩千米,引雷火箭很難夠到云層……”
陳鼎忙問道:“要想應對這種特殊情況,引雷火箭的射高還要翻一倍嗎?”
“用不了一倍,再增加三百米即可!也就是極限射高達到1.5千米。”
聶小茜疑惑道:“可是還差五百米呀?”
歐陽靖胸有成竹的說:“這就涉及到電學理論了。當拖著金屬絲的引雷火箭射向云層時,雖然實際抵達高度還差五百米,但快速上升的火箭會促使放電通道向上發展入云,最終構建出天地之間的強烈放電通道,雷一樣能引下來。”
“什么什么,放電通道自動向上發展嗎?”
聶小茜聽得一頭霧水,她是搞代碼的,對電學知識不甚了解,只覺嘆為觀止。
陳鼎倒是明白了歐陽靖的意思,那就是1.5千米的極限射高,就能滿足各種環境下的引雷了!
只需增加300米射高而已,稍微改良一下推進劑就能做到。
陳鼎又帶著設計稿,去往④號車間-機械加工部的地盤。
遠遠地就聽見車間里的聊天。
“說來真怪,明明每天加班加點忙活到半夜,為什么一點不覺得累呢?”
“我也是啊,而且我帶的那個徒弟,之前干活拖拖拉拉,這幾天居然格外聽話,而且活兒也干得漂亮了!”
“隔壁結構設計部的老李,那個老油條,以前動不動就去廁所帶薪拉屎,最近就跟便秘似的,不怎么去了?。俊?
“哈哈哈……”
陳鼎不緊不慢的從門口走進來,蹲在風扇底下乘涼的工人們立即一哄而散了。
他心中暗想,這應該是‘遙遙領先系統’賦能的效果了。
所有員工創造力、抗壓力、執行力、凝聚力提升了、摸魚值下降了。
所以大家工作積極性才如此高!
隨即朝魯翔那邊走去。
魯翔正將模具拉出來的金屬絲,做退火處理,一臉煙熏火燎。
“陳總來了?”
魯翔將手里的活兒交給徒弟,迎了過來。
陳鼎笑著遞了瓶水給他,“這段時間辛苦了,一千米的金屬導絲不太好做吧?”
魯翔抹把汗,搖搖頭,“雖然麻煩了一點,但奇怪的很,這幾天手感火熱咧!”
陳鼎好奇:“手感火熱?”
于是魯翔樂呵呵的講起這幾天的情況。
“要想拉一千米的金屬絲,還不能超過2千克,金屬絲必須得細!我思來想去,打算用銅包鋼絞線試試,算了一下直徑要0.2毫米?!?
“我就往拉絲機的模具打孔,這可是0.2毫米的孔!以前起碼要花半小時,您猜我用了多久?”
陳鼎雖不擅加工,但也耳濡目染知道一些,“這得打螺紋孔吧?憑魯主管的手藝,20分鐘?”
“錯,只花了15分鐘,哈哈!”
魯翔得意道:“這種0.2毫米的螺紋孔,切削角度差一絲都不行,而且鉆頭和模具都是不銹鋼,用鋼給鋼打孔,這難度多高?稍不留神就會刀具打漂,整個模具都報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