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倫[14]
亞里士多德等
當梭倫準備進行改革的時候,那時的雅典多數人被少數人奴役,人民起來反抗貴族。黨爭十分激烈,各黨長期保持著互相對抗的陣勢,直到后來他們才共同選擇梭倫為調停人和執政官,把政府委托給他。他以仲裁者的身份,代表每一方以與對方斗爭,而后勸告他們共同停止他們之間方興未艾的紛擾。
就門第和名譽而言,梭倫皆屬一等,但依財富和地位而論,則僅屬于中等階級,這不但為其他權威者所承認,而且在他自己的一些詩中也得到證實,那些詩勸告富有者不要貪得無厭。他在詩里說:
我想有財富,但用不正當的方法取得它,
我不愿意。正當的方法雖然慢,可是穩當。
……作惡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貧窮;
但是,我們不愿把我們的道德和他們的財富交換,
因為道德是永遠存在的,而財富每天在更換主人。
梭倫在哲學方面,所用心的主要是政治倫理,他的自然哲學簡單而樸實,這可以從他下列詩句中看得出來:
雪和雹是從云里下降,
雷聲是走在閃電的后面。
大海被風掀起了風暴,但是如果
安靜下來,它是在一切東西中最聽話的。
當梭倫參與政治,編訂他的法律時,有人笑他,說他妄想用寫成的法律來制止公民的不義行為和貪婪,這種法律好像蜘蛛網,只能纏住那些落在網里的弱者,但是遇到富人和權貴,就會被扯得粉碎。梭倫對此的答復是:當破壞協定對雙方都不利的時候,人們是會遵守相互間的協定的;而他正是要為公民們制定這樣一種法律,使他們都明白,實行正義要比犯法有利得多。
當梭倫成為政事的領導者的時候,首先禁止以人身為擔保的借貸,一勞永逸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債務,其法案曾以“解負令”聞名,意即人民卸下他們的重擔,規定現有的債務必須豁免,且以后不許任何人在放債時以債戶的人身作抵押。
開始他沒有得到任何一方的歡喜。富人被激怒了,因為他剝奪他們的債權抵押;窮人更加被激怒了,因為他沒有按照他們的意愿重分土地,也沒有像呂庫古那樣,使一切人生活方式上都平等和一律。可是,不久他們就感到他的措施的好處,不再在私下吹毛求疵,并舉行了一次公共祭禮,稱之為“解除負擔”。他們又指定梭倫修改憲法,并制定新的法律,對他不加任何限制,把一切都交在他的手上:官職、公民大會、法庭以及各種會議。他可以為這一切規定財產資格,規定人數和開會日期;他可以按自己的意思維持或取消現有的制度。
據說,他有一句話在當選執政官之前很流行,大意是平等不會產生戰爭。這句話受到貧富雙方的歡迎:有錢的人希望獲得以才德為基礎的平等,而窮人希望獲得以數量為基礎的平等。因此,雙方都懷著很高的期望,他們中間的主要人物都力勸梭倫實行僭主政治。但所有這一切都不能使梭倫動搖他的決心。據說,他曾對他的朋友說,僭主政治是一個令人艷羨的地位,可是沒有一條路可以由那里走下臺。雖然他拒絕了僭主政治,他辦事并不采用盡可能溫和的辦法,也不在制定法律中表現孱弱無力,不向有勢力的人讓步,不迎合選舉他的人的歡心。對于一些本來已經很好的情況,他不加糾正,也沒有更新,唯恐在使雅典陷入極端混亂之后,無力使它恢復過來、按最好的方式把它重新奠定。但是對于那些他希望可用勸說或強迫的方式解決的事情,正如他自己所說,是“把強力和正義結合在一起”來做的。因此,當后來有人問他是否替雅典人制定了最好的法律時,他答道,那是“他們愿意接受的最好的法律”。
梭倫廢除全部原來德拉古[15]的法律,只留下有關殺人罪的條文。因為這些法律太嚴酷,所定的處罰也太重,差不多所有的違法行為都適用一種懲罰,那就是死刑。他創立了一個新的憲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梭倫決定,這些法律要百年不變地實行。
下面就是他所創立的憲法:梭倫對于公民的財產進行了一次調查分等。他把每年收入達到五百斗(液量和干量)的人列為第一級,叫作五百斗級;第二級是能夠養馬一匹或每年收入達三百斗的人,叫作騎士級,因為他們交了一個騎士的稅;第三級是每年收入達二百斗的,叫作雙牛級。各種官職,如九執政官、司庫官、公賣官、警吏和國庫監,都由這三級擔任。他按五百斗者、騎士和雙牛者三級的財產估價比率,指定給各級以相應的官職。梭倫規定,國家的官職應先由各部分別投票預選候選人,然后在這些候選人中抽簽選舉。以選舉九執政官為例,每一部落先行預選十人,每一部落抽簽選舉十人,然后在這些人中再行抽簽選舉。
所有其余的人都叫作“泰特”(日傭),他們不能擔任任何官職,只能作為公民大會的成員或作為陪審員來參與國政。最后這一種權利,在開始時似乎無足輕重,可是到了后來,卻證明它是非常重要的,絕大多數的爭執最后都要經過這些陪審員來解決。即使梭倫規定的交由高級官吏判決的案件,只要任何人提出要求,也允許向人民法庭上訴。此外,據說他的法律條文是含糊不明的,為的是要提高人民法庭的權力。因為爭執的雙方既然不能從法律中得到滿足,結果就總是要由陪審員來裁決。既然每一爭執都提到陪審員的面前,他們也就可謂法律的主人了。
再則,他想到眾人的軟弱,有為之作進一步規定的責任,于是他給予每個公民為一個受害者提出申訴的權利。如果一個人遭到襲擊,受了傷害,任何有這種能力和意愿的人,都有權把罪犯告發,對他提起公訴。這樣,這位立法者就正確地使同一個集體成員的公民,習于每人都能關懷和同情他人所受到的損害。我們還聽到一個與他有關的故事,同這項法律正相符合。故事說,有人問他,住在哪一個城邦最好?他答復說:“就是那一種城邦,其中未曾受害的人也和受害人一樣,都盡力懲罰罪犯。”
梭倫仍然把保衛法律的職責授予阿勒俄琶菊斯[16]議會,即包括歷屆執政官在內的“元老會議”,這個議會仍舊是憲法的監察人,它監督最大多數和最重要的國家大事,在懲處罪人上尤其有最高的權力,無論是罰金或是判刑。它又可以任意將罰金收入補償衛城的開支,而不用說明開支的理由,它又可以審訊陰謀推翻國家之人,雖則梭倫針對這樣的陰謀者已經定了法律。此外,梭倫又創立一個“四百人議會”,分別由四個部族選出,每一部族各選一百人。在人民討論公共事務之前,他們先行討論;不經過這種事先的討論,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得提交公民大會。他考慮到,城邦有了這兩個會議,就好像下了兩個錨,就比較不會受到巨浪的震撼,民眾也就會大大地安靜下來。
梭倫在國家權力方面所施行的改革,大致就是這樣。在梭倫的憲法中,最具有民主特色的大概有以下三點: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為擔保的借貸;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賠償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審法庭申訴的權利。據說這一點便是群眾力量的主要基礎,因為人民有了投票權利,就成為政府的主宰了。
當梭倫完成上面所述的憲法后,人們還是時常來找他,并且為著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煩惱,批評這些、問問那些。他既不愿變更法律條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誹謗,所以旅行埃及,以經商和游覽該地為目的,聲明十年之內,將不回來,因為他認為他沒有義務留下來解釋他的法律,大家應該遵從他所寫的法律條款。而且這時他的境遇也很不順適,很多貴族因為他取消債務而與他不和,而兩派亦都因調處結果大失所望,從而改變對他的態度。因為人民期待他制定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財產;而貴族則希望他或則恢復以前的制度,或則只是略加變更。但梭倫對雙方都不討好,盡管他如果隨意袒護一方,就有成為僭主的可能,他卻寧愿遭受雙方的仇視,而采取曾是最優良的立法,拯救國家。梭倫自己在詩中也這樣說:
我所給予人民的適可而止,
他們的榮譽不減損,也不加多;
即使是那些有財有勢之人,
也一樣,我不使他們遭受不當的損失;
我拿著一只大盾,保護兩方,
不讓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據優勢。
他又說應當怎樣對待群眾:
這樣,人民就會好好追隨領袖,
自由不可太多,強迫也不應過分;
富厚如屬于沒有教養的人們,
饜足就要滋生不遜。
在另一地方,他說到希望分割土地的那些人:
他們為劫奪而來,欲望無有止境,
每一個都想獲得無窮的財富,
而我,言語溫存,暗里卻心腸堅硬。
他們的幻想狂妄而終于落空;于是對我激起怒火,瞪著眼睛看我,視我如仇人,
錯了:我應允之事,得天之助,都已完成,
至于其余,不能作無謂冒進;
用僭主力量希冀成功,我所不樂,
亦不愿讓君子與小人在我們祖國竟然享有同等的一分沃土。
…………
許多被出賣的人們,
我已使他們回到這神所建立的雅典,
其中有的無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賣;
有的為了可怕的貧窮所迫,逃亡異地,
不復說他們自己的阿提卡言語,遠方漂蕩,
也有的慘遭奴隸的卑賤境遇,甚至就在家鄉,
面臨著主人的怪脾氣發抖,我都使他們解放。
我使這樣的事情普遍流行,
調整公理和強權,協和共處,
這樣我應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
我制定法律,無貴無賤,一視同仁,
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
我衛護兩方,
進退維谷,有如孤狼在一群獵狗之中!
…………
在他們的武裝對壘群中,
立起了一根分隔兩方的柱子。
總之,梭倫力求走一條中道,使他的法律適應環境,而不是使環境適應他的法律。他希望避免公民們對他吹毛求疵和非難,但他自己也曾說,“做大事很難令每一個人都滿意”。
梭倫所制定的法律,后來的僭主庇西特拉圖[17]大都保留下來了,不僅自己率先遵守,還強迫他的朋友遵守。梭倫的立法為后來雅典的繁榮興盛奠定了一個制度的根基。
思考與探究
1.梭倫為什么如此強調“中道”原則?你是否認為這種“中道”是一個好的政治原則?
2.細讀梭倫的詩篇,你認為在藝術形式和內容上有何特點?
3.圍繞“雅典和斯巴達的政體哪一個更為優越”的辯題,分兩方搜集論據和準備理由,組織一次辯論會。
推薦書目
1.吳于廑著,《古代的希臘和羅馬》,中國青年出版社,1962年。
2.顧準著,《希臘城邦制度》,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網絡搜索關鍵詞
梭倫,雅典,立法,中道
閱讀提示
第歐根尼·拉爾修的《名哲言行錄》記錄了從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3世紀古希臘約200位哲學家的言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哲學家群體的形象。它描述了這樣一些人:他們不像普魯塔克筆下的英雄、政治家和立法者,除了極少數幾個杰出的例外,從表面看來他們只是凡人,這些凡人生活平淡,老死孤床。他們的努力斗爭和成功失敗、他們的發現和所激起的革命,主要屬于文字和觀念的世界。但他們的言行卻還是在塑造人們的思想和心態,從而也間接地在人們的行為以及制度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僅擷取其中幾個片段,使我們能一瞥他們相當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