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新增 佳作99
- 讓你的記敘生花:時師教你記敘
- 時師
- 2006字
- 2025-06-26 10:43:35
第101章 佳作99
【典題77】 “故事的力量”(2023年高考新課標I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好的故事,可以幫我們更好地表達和溝通,可以觸動心靈、啟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可以展現一個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思點撥】
中華民族是一個善于講故事的民族。大多數考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有聽故事的經歷,對經典的、現實中的各類故事的力量都有著或多或少的真切感受,因此本題的題材范圍很廣,考生可以根據材料列舉的內容,展開聯想和思考,選擇最有創意也最適合自己的題材寫作。
什么是“好的故事”呢?從故事的內容著眼,情節曲折?人物生動?通俗易懂?思想深刻?都是好故事。至于故事的講述方法,則是對故事力量的進一步理解。而故事的力量如何發揮,在何種情境下發揮,可展開的空間也非常廣。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想象和思考選擇合適的角度來立意,既可以從自己的經歷中選擇印象最深的部分,講述故事如何發揮力量;也可以自行設計情境,講述故事所帶給人的力量,帶給社會或時代的影響。
在文體選擇方面,考生可以記敘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可以對某個現象進行綜合分析,對某個論題加以充分論證;也可以探討怎么講故事才能讓故事更有力量等問題。既可以書寫日常生活中的微觀方面和個性感觸,也可以思考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等宏觀問題。總之,記敘文要展示情節,議論文要突出思辨,抒情文要有意象支撐。
佳作99
我與她的故事
有一個好的故事,一直鑲嵌在我心靈的深處。今天我暫時將它取出,分享給大家。【“鑲嵌”“取出”,足見“我”之鄭重其事。】
遇見她的那年,我還是一個擁有玻璃心卻自以為很堅強的小女孩。
“小婷,這是我送你的生日禮物。”同桌夏瑾捧著一個小紙箱來到我身旁說。
“啥?”“多肉。”
“好小啊,哪像多肉啊?沒肉!”我瞧著那個安靜躺在小紙箱里的幼小身影,不由得好奇起來。
“人家品種不一樣嘛。”夏瑾笑著說。
“這又是干嗎的?”“這是配送的土啊!”【故事登場了。】
“哦。”可我當時還是不理解,為何要如此大費周折呢?總之,她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嬌貴。我將毫無美感的她,放進小巧的白瓷盆里,再用配送的土,輕輕地掩埋了她的根。【“嬌貴”“毫無美感”的第一印象,從全篇看,是欲揚先抑的筆法。】
那之后,我們倆算是正式交往了。我把她放在學校水房的窗沿邊。
我以為她會長得很快,長得很大,可理想豐滿現實卻骨感——她似乎有些“水土不服”,一日一日地枯萎起來。【“枯萎”的狀態,從記敘文的技法上說,是曲折法,所謂“文似看山不喜平”。】
于是有同學開始瘋狂地向我提意見。
“哎呀,你是不是沒用心呀?”
“哦,或許你不適合養這種植物吧。”
在他們眼中,我仿佛成了灰姑娘的惡毒后媽。我不知道她怎么了,更不知道我怎么了,看著我的名字赫然排在成績單的十名開外,我心想,隨她自生自滅去吧。【真實的心理狀態。畢竟,學生嘛,成績單為大!】
又過了一段時間,她好像適應了新環境,嫩綠的葉子不再蜷縮了。【開始有轉機了。】我心中一陣狂喜,那段時間,只要心情不好,我就去看她。
高二分了科,物理成績雖不理想,但我還是選擇了物理。果然,又卡在了中游。心情沮喪的我望向了小小的她,小心翼翼地把她捧進了一班教室。經過一個冬天的歷練,她的葉片有點發黃,但令我驚訝的是,她竟然還在繼續向上生長……【又是一個曲折!包括成績“卡在了中游”的“我”,以及“葉片有點發黃”的“她”。】
分了班,成堆的作業讓我“眼冒金星”,試卷上的難題也常在我面前“張牙舞爪”。漸漸地,我不再去看她了,我把她挪了個位,放在教室的窗沿旁。
就這樣忙忙碌碌過了大半學期,我才想起她。掀開窗簾,我嚇了一跳。她依舊挺立著,葉片早已熙熙攘攘,似與盆沿摩挲親昵,上面附了一層晶瑩的白霜, 葉尖有紅色光澤透出。【“她”生機勃勃了。】她似乎毫不介意我曾經的怠慢、疏遠,還回饋我一團春意。
想到這盆多肉有凌云之志,有虛納天地的胸襟,同時又葆有節節蓄養自己的努力,我不由得汗顏、羞赧。
哦,是我錯了。她并不嬌貴,相反,她活出了高貴,也活出了個性和生命的風采。【從“嬌貴”到“高貴”,是多肉的嬗變,更是“我”感情的升華。】
這個親身經歷的故事,讓我學會了堅強,也學會了無人監督下拔節生長的勇氣和自律。【畫龍點睛的文字。】我要感謝這盆綠意盎然的多肉,感謝這個有關成長的好的故事,她就是我傲對未來風雨的力量源泉。
其實, 我與她的故事還未結束……【有余音繞梁的妙處!】
【簡評】
考生通過在養多肉的過程中,發現并領悟到的有關成長的道理,具體形象地詮釋了對“故事是有力量的”理解,符合題意;敘事中,在突出對多肉的生長觀察的同時,巧妙嵌入學習遭遇“寒冬”的事實,兩者融合自洽,有利于主題表達;全文感情真摯質樸,情節有起伏多曲折,語言清新而自然,是考場上難得的記敘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