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新增 佳作93—94
- 讓你的記敘生花:時師教你記敘
- 時師
- 3519字
- 2025-06-19 14:27:27
第97章 佳作93—94
【典題73】
“紀念日”(2021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如果說時間是一條單行道,那么紀念日就是道路兩側最醒目的路標,它告訴我們怎樣從昨天走到了今天。時間永不停步,紀念日不會消失。記住它,可以讓日歷上簡單的數字成為歲月厚重的注腳,而它也不斷提醒著我們帶著初心奔向前方。
你對這段話有怎樣的理解和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文題點撥】
命題選擇“紀念日”作為切入口,啟發考生聚焦重要歷史節點,梳理國家、民族走過的凝結著鮮血與汗水、飽經磨難卻生生不息的偉大歷程;同時,將個人成長的“紀念日”與國家、民族關聯,思考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理想、責任、使命、擔當等問題。應該說,這道作文題是比較“好寫”的;但是,要想得到理想的分數,如何寫出個性、寫出特色,就成為很關鍵的問題。
試題為考生預留了較開闊的選擇空間,動筆前要把這個空間里的相關元素激活,權衡比較,確定最佳寫作方向。看到題目中的“紀念日”,很多考生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黨的生日,但黨的百年歷史中可汲取的精神營養實在太豐富了,把哪些寫入文中,需要進行比較選擇。選擇的標準,一是在自己的積累與認識中,哪個方面或哪個角度的素材比較新穎、獨到,認識比較有深度、比較個性化,能夠說得詳細、具體,應該成為首選;二是文章的針對性,“紀念”的目的是為了“繼承”,今天的人們尤其是青年人,大腦與心靈的內外構造中可能還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點,亟需“補鈣”與強化,亟需注入高純度的營養元素;三是表達及呈現的個性化,高度模式化傾向的文章很容易讓閱卷老師產生審美疲勞,所以要根據文章內容的特點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式,力求與眾不同。
當然,考生也可以寫其他的“紀念日”。比如國慶節、五四青年節、抗戰勝利紀念日、“5·12”汶川大地震紀念日等,也可以寫某個對國家、社會做過重大貢獻的名人的紀念日,還可以是個體層面的紀念日。但無論寫哪個層面的紀念日,都要著眼于國家、社會的發展,著眼于個人與國家、社會的關聯。
有兩種基本的寫作思路:一是對“紀念日”做宏觀論述。這樣寫要求視野開闊,思維深刻且活躍。比如對紀念日的類型、設立紀念日的動因、如何才是真正的紀念等,展開具體的、條理清楚的解析,當然也可以某些具體的紀念日為例,具體展開。二是從某個(或一組)“紀念日”切入。一般可循順“紀念——繼承”的思路行文,可以議論,可以敘述,可以抒情,也可以編故事,總之要從自己擅長的方面出發,選擇能讓自己的寫作潛能最大化釋放的文體。
佳作93
紀念
——內外合一的莊嚴
【很有內涵的副標題!】
每一個特殊的日子都值得紀念。【有統攝全文的效用。】
人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天被稱為“生日”,人離開這個世界的那一天被稱為“忌日”;兩人牽手承諾共度一生,那一天便成為兩人生命中需隆重以待的日子;在黨旗下舉起右手,將生命賦予神圣而莊嚴的事業,那一天便成為拼搏奮斗之旅重要的加油站。【選擇了四個“紀念日”,別具匠心的選擇!】
感謝上蒼的賜予,提醒自己珍視寶貴的生命,或者規劃人生的藍圖,或者檢視過去的日子,這應該是“生日”意義集合中最重要的元素;追念先人的恩德與功業,從悠遠的歲月長河中汲取文化與傳統的營養,為自己的行走注入恒久的動力——“追遠”是為了更好地“行遠”,這是對先人最好的懷念;浪漫時刻的承諾是甜蜜的,更是沉甸甸的,呵護、盡責、堅守,需要用一生數千個日子去兌現;錚錚誓言,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只有高純度的真誠、高品質的行動才能將其詮釋得具體而徹底。【對四個“紀念日”的內蘊分別詮釋。】
這樣的理解,是理性的解讀,更是理想化的認知。我們常說,不忘初心,面向未來,但又有多少人認認真真地思考過這八個字的內涵與外延?
生日,過得越來越隆重,曬禮物、曬紅包、曬生日蛋糕、曬鮮花朵朵;追念先人,追念卻退居配角,風卷殘云的饕餮與聲遏流云的放歌成為了常態;曾經相約守一生的人,有多少還記得曾經的允諾?為偉大事業奉獻終身的誓言,在有些人的大腦中可能早就消了磁,或者被享樂、安逸、懈怠等“現實”的詞語依次替換與全域覆蓋。【對四個“紀念日”中的非常態進行反思,綻放著思考的光芒。】
口頭上的表白,紙面上的表態,簡單而易為;形式上的隆重,程序上的嚴苛,也會泛起瞬時的漣漪。但熱鬧之后呢,生活歸于平靜;激動消退后,街市依舊太平。紀念一個接著一個,只是路標的作用早已不在;燈紅酒綠之間,當初遠大的擘畫、鄭重的承諾與鏗鏘的誓言,而今早已成了忘卻的伴侶。【憂思“紀念日”失去了“路標的作用”,有深度!】
每一個特殊的日子都值得紀念。這樣的日子,記錄了曾經的美好與厚重,日歷上簡單的數字其實寫滿了歲月的崢嶸與繁茂。紀念,應該由內而外,應該內外合一。【為“紀念日”確立“標準”,有高度!】如此,這些日子才會真正成為警示的鐘聲或奮進的鑼鼓。真心希望在不竭的鐘聲與鑼鼓中,我們每一個人能初心長醒,以昂揚的姿態大步流星地奔向燦爛輝煌的前方。【文采斐然的結尾,讓讀者心頭亮堂起來。】
【簡評】
這是考場上誕生的一篇滿分作文。
全文精心選擇了四個“紀念日”,以點帶面,深入解剖,啟發讀者思考如何“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的發展密切關聯起來”這一重大問題,立意新穎。文章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經典思路展開論述,先談“每一個特殊的日子都值得紀念”,然后結合四個特殊的日子具體闡釋為什么“值得紀念”,接著針對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把紀念形式化、世俗化、庸俗化的現象,指出紀念應該“內外合一”。對四個“紀念日”,文章的第二、第三、第五段做了三次不同層面的解析,使得行文前后關聯、緊湊自然。同時,全文語言表達精煉形象,大氣自然。
佳作94
紀念
早上六點零六分,爺爺的微信到了:“孫子,加油!”短短的四個字,其實蘊含著爺爺幾十年深厚而獨特的情感。【“六點零六分”“四個字”“幾十年”,一組數字,有相當的表現力。】
爺爺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那年,爺爺已經年過而立,接到錄取通知書,他把通知書讀了好幾遍,讀一遍流一次淚——難以控制的、喜悅的淚。于是,這一天便成為他生命里值得紀念的日子。【鎖定爺爺的“紀念日”——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日子。】從我記事起,每年元旦后的第三天,就會看到爺爺一個人默默地坐在書房里,用筆在一個厚厚的本子上寫東西。有時會抬頭,好像做長久的思考,臉上時而凝重,時而微笑,有時還會連連搖頭,然后把寫過的東西用筆劃掉兩三行再接著往下寫。【頗多傳神的細節。這是記敘文中的標配。也是下文的伏筆。】
每當這個時候,家里人都不敢去打攪他。我上初中后,實在受不了好奇心的折磨,有一天以找書看為由,打開了那個本子,發現從1982年到退休,三十年間爺爺每年寫的文字有六七頁,都是總結自己的工作的。成績說得少,只是一帶而過;不足說得細,有原因解析,有改進策略。最后一頁,爺爺寫道:“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讓我從一個農民成了光榮的教師。這些年來,心中時刻想的是,要以最優質的工作,回報社會,報效國家。”【對上文伏筆的照應。】
那一刻,我終于明白:高考對爺爺來說不啻重生,他虔誠地感謝給他第二次生命的母體,他以他自己的方式進行著從未爽約的紀念。所以,我很能理解爺爺那四個字微信的分量和豐富的內涵。他希望我也能夠像他那樣,把高考作為融入時代洪流的最佳契機。【用高考,把“爺爺”和“我”勾連起來了。】
此刻,腦海里循環而無序地閃過爺爺的身影:每天早上七點,他準時騎上自行車匆匆趕往學校;無數個周末,他騎上自行車去幾十里外的學生家家訪;為了一份教案或幾本學生作業,有時他要查閱很多資料,忙到夜深;與時俱進,他在退休前的兩三年,把電腦學得很透,做出的PPT讓我這個電腦達人也驚詫不已;退休后他熱心公益事業,為附近的孩子們免費輔導,為老年大學義務授課……【一組排比句,為身為教師的爺爺畫像。一個可敬的形象躍然紙上。】
爺爺以他自己的方式,用默默的行動,為“紀念”做了形象而生動的詮釋;做晚輩的,繼承他們精神的衣缽并將其發揚光大,是唯一的選擇。【揭示“紀念日”的真正意義志所在。】于是在嚴肅的考場上我鄭重地寫下自己的承諾:
“今天也是我的重生日。我發誓,無論將來我走到哪里,從事何種工作,我都會把奉獻社會、報效國家作為一以貫之的準則,此生不渝!”【以“承諾”升華了文章的境界。】
【簡評】
文章主要寫了爺爺對“高考紀念日”特殊形式的紀念。開篇從爺爺的微信寫起,有很強的現場感;主體部分追敘爺爺每年梳理自己工作的畫面及爺爺全身心投入工作、熱心公益的鏡頭,細節描寫生動真實;最后寫“我”的鄭重承諾,突出爺爺對“我”的影響。
文章立意深刻、內容新穎、語言生動自然,是難得的考場記敘類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