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評判
書名: 科舉之路從伴讀書童開始作者名: 云吞方便面本章字數: 2299字更新時間: 2025-07-18 22:39:44
到了自家宅門之外,陸云生謝過車夫,同家人一道進了宅子。
甄氏剛一進門,若有所思,站在門口直直看著馬車慢慢離去。
她立在門檻內望著遠去的馬車,忽轉身對陸云生正色道:“云生,以后家里估摸著也要準備一輛馬車了。你以后有了功名,出行總不好再借小姐府上的馬車了……”
這倒也是。陸云生思忖一會兒,便點頭同意了。
甄氏眉間浮起愁云:“也不知道一輛馬車要多少錢,到時候我去隔壁打聽打聽。”
其實她更憂心的不是購車的一次性花費,而是日后長久的供養開銷。一個車夫的工錢加上馬匹的草料,日常用度可不小。
陸云生知她心思,寬慰道:“娘,暫且還無需憂慮。府試仍在江寧府內,鄉試也在秦淮河畔的江南貢院,離我們家都不算遠。在金陵城內趕考,步行或雇車足矣,確實還用不上自家馬車……”
甄氏臉上愁容未消,但想到這并非一蹴而就之事,又被兒子提到的“趕考”二字牽回了心神,急忙問道:“兒子,考試考得如何?”
此言一出,所有陸家人都露出希冀神色,目光灼灼地看向陸云生。
這也難怪,在這個時代,家族命運往往系于一人功名,正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陸云生臉上綻開笑意:“放心,爹、娘。孩兒自覺答得尚可,不敢說必取前列,但副榜以上應當無虞,足可繼續應考。”
他心中篤定,題目都已答出,總不至于第一場就被淘汰。按前輩經驗,縣試第一場頂多是三取其二,僅淘汰三分之一,他自認不至于那般倒霉。
得了兒子這確切的回答,甄氏立時笑逐顏開,連聲道:“考了大半日,你定是餓了!我去給你下碗雞子面……”話音未落,四弟便冒了出來:“娘,我也想吃……”
甄氏正要習慣性地開罵,念頭一轉,想著今日是云生考完的好日子,便笑著點了點頭。
一旁的小妹臉色一垮,心中懊悔——她原以為四哥討食必遭訓斥,還暗自得意于自己的“明智”旁觀。
眼看母親應允,她趕緊跟著甄氏鉆進廚房,想必是要施展渾身解數,討些好處。
陸父則默默摸出水煙袋,輕輕在門框上磕了磕煙鍋,便愜意地點上,“吧嗒吧嗒”抽了起來,眉眼間透出舒坦神色。
陸云生此刻又餓又困,胡亂劃拉完那碗香噴噴的雞子面,草草漱了漱口,一頭扎進屋里,倒頭就睡。
二姐剛剛做完女紅,坐在陸云生身旁,溫柔看著自家兩個弟弟風卷殘云。
夜深人靜,甄氏與陸父卻對坐未眠。
家中生計與未來排場的籌備,沉甸甸地壓在他們心頭。
雖說陸父在景陽樓有了份活計,她和二女兒也能做些女紅貼補家用,但眼見著開銷的地方越來越多,仍感壓力山大。
即便陸云生早已說明自己手中尚有一百兩以上的銀子,讓他們不必憂心,可身為父母,他們心中那份根深蒂固的念頭卻揮之不去。
讓一個未加冠、未成家的孩子去扛起養家的重擔?
這在他們看來,是要被鄰里戳脊梁骨的。古往今來,多少父母便是如此,很少真為自己活過,大半輩子都活在旁人的眼光里,生怕落得個“白活了”的名聲。
這一切紛擾,都與屋中酣睡的陸云生無關,他正沉浸在深深的夢鄉里。
……
次日沒有考試壓力,陸云生難得睡了個自然醒,睜眼時天光早已大亮。
想必是甄氏看他考試辛苦,并未叫醒他用早飯。
他趕緊起身,匆匆梳洗,生怕耽誤了今日的要事——他得趕去離宅子較近些的善明學堂。
按慣例,考后學子們會聚集于此,尋夫子點撥(實則對答案),云思夜此時多半會在。
陸云生也想順便印證一下自己的答題情況。
來到學堂門口,果然一派熱鬧景象。門口的餛飩攤忙得不可開交,學子們更是往來穿梭,絡繹不絕。
陸云生步入堂屋,卻不見周博士與孫夫子的身影。
唯獨教案上,靜靜躺著幾張寫滿字的宣紙。一群學子將那教案圍得水泄不通,一時人頭攢動……
陸云生心下了然,那紙上寫的,必是夫子整理出的參考答案了。縣試題目雖名義上保密,但考生眾多,每人回憶一題,拼湊出“回憶版”真題并非難事。
想來周博士先前已講解過一番,才留下這些答案供學子們參詳。
陸云生找不到空位,極力踮腳也看不到。
他撇撇嘴,跑到自己位置上冷眼旁觀,順道左右看了看,并沒有發現云思夜。
看著這群擠得不可開交的學子,陸云生撇撇嘴,嘲諷一笑,考都考完了,這個時候對答案有什么意義!
他最后看了一眼,眾人仍舊擠作一團,沒他可以穿插的空隙,陸云生只好悻悻離去。
就在這時,一位嗓門洪亮的仁兄聲震寰宇。
估計此君也是擠不進去,他索性大聲提議道:“諸位學兄,何必爭搶?我們一道題一道題地來核對,豈不更好?”
此言聲若雷霆,拼命擠著的學子頓時覺得有道理,最里面的那位其實早就對完想要出來,可惜一直被厚厚的人群堵著,無法動彈,差點窒息。
陸云生見狀,暗暗點頭。
“這四書題大家都一樣,不如請一位學兄高聲念出夫子的破題承題,大家各自默對,豈不美哉?”
“正是如此!”
“我頂!”
“別頂了!我快喘不過氣了!”
學子們漸漸散開些,目光齊刷刷投向那位大嗓門的仁兄,顯然是眾望所歸,這宣讀的重任非此君莫屬。
那人也不推辭,拿出舍我其誰的氣勢,朗聲道:“四書題:‘《孟子》曰:民為貴’。夫子的破題為:圣王承天命而立極,惟民心是系也!”
話音一落,堂中嘆息與輕“啊”之聲此起彼伏,顯然許多人的答案與此相左,唯有少數幾人面露喜色。
與此同時,江寧縣衙內,教諭正領著幾位改卷的學官,依據縣尊“給出”的標準答案,逐卷批閱。
“四書題破題:‘圣王承天命而立極……’”一位學官念著手中試卷的開篇。
堂下,應和聲、低嘆聲同樣交織起伏。
試帖詩因格律明確,具體就看自己怎么用典,卻無什么標準答案,只要不出韻即可,無甚可對的。
五經題則因各人主治經書不同而難以統一核對。
不過在善明學堂內,大部分學子的本經是《尚書》,于是眾人先開始核對起《尚書》的經義題答案。
“《大禹謨》:‘德惟善政,政在養民……’夫子如何破?”
“夫子的破題為:圣王以德凝政……”
“承題是:……”
越是對下去,學子們的臉色越是變幻不定,心驚肉跳。夫子的參考答案與他們各自的答卷,差異似乎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