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重學三百千
- 科舉之路從伴讀書童開始
- 云吞方便面
- 2121字
- 2025-07-09 20:32:42
終于整理齊全,云思夜左手拿著塊方糕,右手拿著證明弟子身份的木牌,渾渾噩噩之下,差點把木牌塞進嘴里去了。
胡亂道了聲別,云思夜就同陸云生一道坐上馬車去了。
陸云生其實也沒睡好,幾乎一夜沒合眼。
眼底泛青,但還是精神矍鑠——誒不對,這是形容老頭的。
神采奕奕。
陸云生雖然兩世相加下的年齡,在此世也算個小老頭。
但他還是不愿意承認這一點的。
一路聽著云思夜的哈欠連天,馬車總算是到了善明學堂。
冬日清晨的寒氣正重,天色也才蒙蒙亮。
門外的餛飩攤蒸騰著熱氣。
人群你來我往,餛飩攤老板忙個不停。
許多人在那里邊哈氣邊吃。
一時白蒙蒙一片。
云思夜和陸云生一道入了學堂,便被引到東邊廂房,里面已經(jīng)坐了十幾個學子了。
學子們原本四下交頭接耳,看到陸云生進來,互相對望一眼,顯然不認得。
走在后面的云思夜自然鼎鼎大名,立時有家境好的認出他來,主動向他打著招呼。
云思夜含混地應了兩聲,找到自己的位置一屁股坐下,腦袋往桌案上一擱,幾乎是瞬間就沒了聲息。
陸云生不緊不慢探了探公子的鼻息,慢慢地取出自己書袋里的筆墨紙硯,先在云思夜的案上擺放整齊,順便留心不要被他掃到地上,磨好了墨,暫時放在了自己這邊。
他把弟子木牌取出,放在桌案的左上角,目光掃過光潔的案面,有了一絲刻個“早”字的沖動。
左右沒帶刻刀,這次就先算了吧。
做完這些,他才挺直腰背,閉目養(yǎng)神,靜靜等待。
或許老師們確實自帶信息素。
周博士的身影還未見到,嘈雜的學堂先一步靜下來。
陸云生趕緊把云思夜推醒,他迷迷糊糊的,猶在夢中。
周博士的課程確實算得上高屋建瓴。
面對七歲到十四五歲不等的蒙童,他選擇先從蒙學經(jīng)典綜述講起。
算是又一次的摸底測試。
“識字先學三、百、千……”
三百千就是《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
周博士講課的時候帶著古代讀書人特有的韻味,搖頭晃腦,抑揚頓挫。
這也導致有些從族學中出來求學的學子,會下意識跟著搖頭晃腦跟讀一番。
“篤!”一聲清脆的戒尺敲擊案幾聲驟然響起,整個廂房為之一肅。
周博士目光掃過,那幾個晃腦袋跟讀的學子頓時縮起脖子,不敢抬頭直視。
這便是此時代的師徒之道,威嚴深重,近乎父權(quán)。
古代正統(tǒng)的師徒關系確實稱得上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陸云生正襟危坐,不敢怠慢。
云思夜雖然還坐在他身邊,但感覺他的魂不知道飛哪去了。
“三字經(jīng)者,蒙養(yǎng)之正鵠也(蒙童教育根本目標),”周博士捻著胡須,目光掃過眾學子,“有誰知曉,此言作何解啊?”
陸云生聞言,心中微動:這是來自程朱理學的“蒙以養(yǎng)正”的思想,意思是兒童教育首重道德,知識為次。
此時有一眉目明朗少年主動站起來,拱手回答:“學生知道。”
周博士面色不改:“說來。”
那少年恭敬道:“《孟子》有言,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三字經(jīng)》開宗明義講性本善,就是讓我們學會為善。”
周博士輕捻胡須:“善……尚可。落座。”
那少年躬身行禮,坐下了。
周博士環(huán)顧四周:“還有嗎?”
又有數(shù)人主動請纓。
周博士神色間并不太滿意。
他目光落在云思夜、陸云生這一桌,灼灼看來。
陸云生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下意識舉手。
頓時引來幾聲壓抑的嗤笑。
額,難道這個時候還沒有舉手作答嗎?
他趕緊有樣學樣,學著之前數(shù)人的動作,直接起身行禮,開口道:“小子……學生以為,《三字經(jīng)》見微知著,重性善(心性論)、重人倫(孝悌)、比附三綱(《大學》修齊治平),有教化之用,可謂德育之基,故以蒙學為田、德性為種、教化為耕、人格為果。”
原本周博士聽得捋須不止,唯有最后一段他面色微變。
陸云生一直小心觀察夫子的神色,心中暗道一句糟。
自己難不成把后世寫作文常用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用在這里不成么?
周博士頓了頓,終究還是說道:“孺子可教也。”
他不再提問,直接道:“蒙學之始,當以正心敦本為要。《三字經(jīng)》雖淺近,然其義理深合圣人之教!……”
說著,他帶著諸學子一道搖頭晃腦,背了一遍《三字經(jīng)》。
接下來就品評了一番《百家姓》雖無微言大義,但也有“名教之用”,便于識姓知序,故而略作講解。
對于《千字文》則一筆帶過,未置一詞。
之后他又安排了明天的課程,重讀《大學》、《孝經(jīng)》,顯然是要統(tǒng)一整個學堂的不同進度。
看起來是要把蒙學內(nèi)容重新學習一遍。
這倒正常,畢竟四書算是根基內(nèi)容。
課后的課業(yè)也是默寫《三字經(jīng)》。
這倒是可以理解,哪怕是后世,小升初的第一次考試,也是考的小學知識。
這也是廢話,剛上初中——初中的知識大部分人也沒學呀!
學生暑假期間確實會去借舊書——那又真的看了多少呢?
陸云生鋪開紙,提起筆,不慌不忙,伏案慢慢默寫三字經(jīng)。
云思夜待夫子一走就原地伸個懶腰,趴在桌上,毫無形狀。
隔壁的小孩互相閑聊起來,說著說著就開始品評起陸云生這個農(nóng)家子了。
“那位仁兄莫不是農(nóng)家子出身,講道理也離不開種地那一套……”
“嘻嘻嘻……看來又是個問稼的樊遲,朽木不可雕也……”
“哈哈哈,你說的那是晝寢(白天睡覺)的宰予……”
“嘁,人家好歹都是孔圣七十二門徒……”
小孩子,能有多少城府呢,自然是自己看不慣的,開口就來了,好在多少懂得些道理,沒有指名道姓。
陸云生充耳未聞,云思夜被吵得沒睡著,起身愣愣的看了他們一眼。
聽著聽著,他突然有些奇怪,回頭悄悄問陸云生:“他們說的農(nóng)家子,是誰啊?”
“樊遲?今日夫子有提到樊遲嗎?”
陸云生筆下一頓,有些無語,繼續(xù)自顧自寫著字。
云思夜迷迷糊糊,猶在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