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尋找琉璃
- 春秋踏歌行:楚歌傳奇
- 陳平安不安
- 1760字
- 2025-06-18 11:17:12
客棧之內,死一樣的寂靜。
那一番關于“自然、秩序、人世”的論道,仿佛抽干了在場所有人的力氣。姜月華端坐在桌前,那雙總是如同古井般波瀾不驚的眸子里,此刻,正掀起著外人無法看透的,驚濤駭浪。
她看著眼前這個,渾身是傷,卻仿佛掌控了整個棋局的男人,第一次,對自己那無往不利的“算計”,產生了懷疑。
她,似乎真的,被他說服了。
不僅僅是出于利害的考量,更是被他所描繪的,那種,將所有對立的力量,都融為一體的,“春秋和鳴”的宏大境界,所深深震撼。
“好。”她終于,再次開口,這一次,聲音里,少了幾分君臨天下的威嚴,多了幾分,屬于“棋友”的鄭重,“我答應你。此番泰山之行,我與你,共進退。”
楚歌聞言,臉上,露出了一個如釋重負的,疲憊的笑容。他正要開口,說幾句他慣常的,不正經的玩笑話來緩和氣氛,目光,卻下意識地,掃向了那個角落。
那個角落,空了。
那個從始至終,都如同冰雕般,沉默不語的身影,不知何時,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房間里,只剩下她曾坐過的地方,那一片,比別處,更冰冷的空氣。
“她走了。”霍云的聲音,充滿了警惕,“殿下,我就知道,這秦國刺客,狼子野心,根本信不過!”
姜月華的臉色,瞬間,又恢復了冰冷。她剛剛升起的那一絲,對聯盟的認同,仿佛被一盆冷水,瞬間澆滅。
“她不是背叛。”
楚歌卻搖了搖頭,他扶著窗臺,緩緩站起身,看著窗外,那片陌生的,齊魯大地。
“她只是……嫌我們太吵了。”他自嘲地笑了笑。
“吵?”霍云不解。
“是啊。”楚歌回頭,看著姜月華那雙,重新變得銳利而充滿懷疑的眼睛,解釋道,“琉璃她,是一個,活在‘劍’的世界里的人。她的世界,只有,‘做’與‘不做’,‘殺’與‘不殺’。而我們,方才在這里,談論著結盟,試探著彼此,算計著得失……這些,在她看來,都是這世間,最無聊,也最虛偽的,噪音。”
“她的離開,不是背叛,而是一個,最直接的考驗。”楚歌的眼神,變得深邃起來,“她在用她的方式,告訴我們:‘先解決好你們自己內部的信任問題。等你們,什么時候,能不再用言語去試探,而是真正地,將后背,交托給彼此時,再來找我’。”
姜月華沉默了。她看著楚歌,看著他那雙,仿佛能洞悉一切人心的眼睛,心中,再次,波瀾起伏。
“那你,如何找她?”許久,她才開口問道。
“你們,有你們的方法。”楚歌的目光,掃過一旁的霍云,“公主府的‘眼睛’,想必,早已遍布這齊魯大地。你們可以去查,去搜,去看所有客棧的記錄,去問所有可能的線索。”
“而我,”他頓了頓,嘴角,勾起了一抹久違的,浪子般的笑容,“有我的方法。”
……
當夜,泰山之南,一處名為“鷹愁澗”的,孤絕的懸崖之上。
月光如水,山風如刀。
楚歌獨自一人,盤坐于懸崖之巔。他的傷,尚未痊愈,每一次呼吸,依舊會牽動胸口的劇痛。但他卻仿佛渾然不覺。
他從懷中,取出了那支,失而復得的,“鳳求凰”。
他將玉笛,橫于唇邊,卻沒有立刻吹奏。他只是,靜靜地,感受著這山間的風,感受著這,屬于他與她之間,那場漫長追逐的,宿命的氣息。
然后,笛音,響起了。
那不是南疆的自然之聲,也不是稷下的天人之道。
那是一段,冰冷,孤寂,充滿了死亡氣息的旋律。
笛音里,有臨淄暗巷的,無聲的殺機;有狼牙谷里,暴雨將至的,壓抑;更有鬼谷之中,那令人窒息的,背叛與絕望。
他竟是用自己的音樂,為她,這個他此生最大的宿敵,寫下了一首,只屬于她的,黑暗的史詩。
他仿佛,在用這笛聲,對那個,不知身在何方的,孤獨的靈魂,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對話:
你的孤獨,我懂。
你的世界,我見過。
你的劍,為何而鳴,我,也想知道。
笛音,在山谷間,久久回蕩。
許久,許久。
除了風聲,再無任何回應。
楚歌的眼中,閃過了一絲,連他自己都未曾察預的,失望。他緩緩地,放下了手中的玉笛。
或許,他錯了。
或許,那個女人的心,真的,是一塊,永遠也捂不熱的,寒冰。
就在他準備起身,離開這片傷心之地時。
“叮——”
一聲極其輕微,卻又無比清晰的,金鐵交鳴之聲,仿佛穿透了空間的阻隔,從遙遠而不可知的,另一座山峰之上,遙遙傳來。
那聲音,清脆,孤高,帶著一股,寧折不彎的,決絕。
是劍出鞘時,與巖石,輕輕碰撞的聲音。
楚歌的身子,猛地一僵。
他笑了。
他知道,那個女人,聽懂了。
這個,由三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所組成的,不可能的聯盟,終于,在這一刻,等來了它,最后的,那個音符。
暴風雨,即將來臨。
而他們,已準備好,去迎接,這場,席卷天下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