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我視鴛鴦嘗自獨(二)
- 沈繡:繡娘也能名垂青史
- 狼山上的郎
- 1001字
- 2025-06-16 09:24:20
第25章 我視鴛鴦嘗自獨(二)
7月19日,從上海定制的木質相框送到了濠南別業,張謇立即讓人根據他的意圖把“謙亭”發繡裝裱一新。發繡左頁是沈壽在謙亭的照片,上面是沈壽的贈詩《奉和嗇師謙亭攝影》。發繡背后,張謇以沈壽的口氣寫了段跋:“民國六年七月,嗇公以博物苑謙亭借壽養疴。十九日,即陰歷六月朔,部署既定,謀記盛誼,乃請公書謙亭字發繡以永之。愿公壽百年,謙亭百年,繡亦百年。” 跋語分作兩行書寫,而且圍繞著“謙亭”兩字成橢圓形。跋語的首尾,也就是“謙亭”二字的“謙”字之上,還畫了兩個連環。
沈壽記得,負氣搬回傳習所的那段日子,正值大暑,天氣奇熱,7月21日,她又發病臥床。張謇獲悉后,再次勸她回謙亭休養,沈壽硬撐著,說:“沒事,我是中暑了,稍微歇歇就好。”看著她蒼白、疲倦的臉龐,張謇心疼不已,又無計可施。
一天傍晚,張謇、吳夫人在博物苑周邊納涼散步,沿著濠河,信步走到空無一人的謙亭,張謇愣怔片刻,便跟夫人說起沈壽的病情、傳習所的環境,嘆著氣,不知道怎么來說服沈壽繼續搬來養病。吳夫人說:“明天我去試試。”
回到別業,張謇轉輾反側,無法入眠,起身寫下《謙亭》一詩:
“惆悵謙亭路,莓苔日漸深。悶探雙鶴去,坐聽一蜇吟。水漾晴簾影,風疏晚樹陰。忍令亭獨曠,無奈此時心。”
面對貌似文弱卻倔犟的沈壽,張謇無可奈何。自己親自出馬,殷殷切切,沒用;吳夫人和陳石云在沈壽病榻前嘀嘀咕咕了半天,沒用;沈壽深為敬重的范姚夫人勸了又勸,也沒用……平時低聲細語的小女人,一下子變得堅如磐石,不可動搖。
拖到8月17日,沈壽的病情加重,張謇心急火燎,連夜請俞汝權出診。面對醫生、姐姐、哥哥、女兒、侄女的苦勸,望著張謇焦慮的眼神,沈壽終于緩緩點了點頭,說:“好吧。”
那個夏天,余覺在城西的貧民工場里,和小妾葉天錫、小兒余露吃著西瓜,唱著童謠,其樂融融。
也真是奇怪,不知道是俞汝權配的中藥的功效,還是謙亭幽靜環境的作用,沈壽搬回去沒幾天,身體就有明顯好轉。精神略有起色,沈壽又讓人從傳習所搬來繡繃,俯身刺繡。張謇聽聞,又喜又憂,差人送來一函細細叮嚀:
“熱日加甚,當午陽盛,切勿俯頸事繡,小臥最好。家中以嗇庵渹潤,但蚊多于別業耳。便人去,附書敬問謙亭主人安否?謇,八月二十六日九時。”
這張便箋,沈壽也珍藏在櫥中,舍不得丟棄。
沈壽和余學慈從謙亭回到濠陽小筑時,余覺仍在呼呼大睡,口水把枕頭都淌濕了。
沈壽吩咐管媽:“等老爺起來,把床上的被褥、枕頭都換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