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本官立刻給你寫晉升奏本
- 大明獨夫
- 青綠色鸞鳥
- 2015字
- 2025-07-03 23:39:17
這誰敢坐下?
苗杰還躺在一邊,兀自嗚咽不止呢!
咕嘰......
有人偷偷吞咽了一口口水。
“來人,去將此人抬下去,聽候發落,”最終,還是楊漣開口,先是將苗杰拖下去,而后才看向眾人:“都坐吧,還要議事呢,不要耽誤了時間。”
楊漣開口了,
呼......
廳內眾人只覺得天空都晴朗了許多,原本烏云密布,黑云壓城的沉重驟然消失不見了。
這傳說中的貼面相公,楊文孺,還是不錯的嘛!
至少,比坐在上面的那個活閻王,可強太多了。
數息之后,眾人再次落座。
此時,陳靖之已經將密信看完,而后再次將其放在手邊。
“熊經略的意思,沈陽城大軍將在三日后突圍,”陳靖之靠在椅子上,目光著落在廳外的日光下:“我們要做好接應的準備。至少,在遼陽城大軍不動的情況下,盡可能的減少突圍部隊的傷亡,同時牽制住一部分女真人。”
“王元起(王化貞)是什么意思?”楊漣在一旁開口問道。
別人畏懼陳靖之的血腥手段,但是在楊漣看來,這都是殺雞儆猴的手段而已,很正常。
“王巡撫,向來謹慎,”陳靖之嘿嘿一笑:“不愿意派出兵力接應。”
一時間,整個殿中氣氛,有些沉默起來。
近在咫尺的遼陽城大軍不去接應,難道要山海關的部隊,千里跋涉,三天之內趕到沈陽城,去接應嗎?
這未免有些......
祖大壽輕輕咳嗽了一聲,才拱手道:“大人,山海關有騎兵三千,步卒兩萬,但是如果要三天急行軍,行進千余里抵達沈陽城下的話,最多只有三千騎兵可用!”
在眾人看來,三千騎兵,遠遠不夠!
“三千騎兵,可是滿配?”陳靖之好似早有準備,立刻接話問道。
“額,”祖大壽猶豫了一瞬,才開口道:“戰馬充足,但是缺甲,其中滿甲者不足五成,弓甲皆有者,不足三成!”
陳靖之瞇起眸子,盯著祖大壽看著足足十息,直讓這位縱橫遼東二十年的漢子如芒在背。
祖大壽沒有說實話,
至少,祖家的私兵,絕對超過了三千人!
不過,現在還不是收拾祖家的時候,畢竟沈陽情況危急,祖家在遼東又是盤根錯節,沒有時間給到陳靖之了。
“祖大人,給你兩個時辰時間,給本官湊足至少兩千滿甲滿弓騎兵,其余一千騎,等到了遼陽城,我給巡撫大人要!”陳靖之沒有給祖大壽討價還價的余地:“兩個時辰之后,你也要隨我出發!”
“末將......”祖大壽默默攥了攥拳頭,好似在衡量著利弊關系,末了,才緩緩點頭稱是:“遵命!”
“其余將領,誰北上遼東,便由你定奪了,”言罷,陳靖之將目光落在方才給其遞手帕的將官身上:“怎么稱呼?”
“末將,”中年將官急忙上前一步,神色激動拱手道:“廣寧千戶毛文龍!”
毛文龍?
陳靖之聞言一怔。
曹文詔,祖大壽等人當面,陳靖之都沒有太多的心理波動,但是這毛文龍站在面前,
倒是讓陳靖之有些愕然。
袁崇煥是否冤殺毛文龍,后世關于此的爭論,簡直是連篇累牘,不可勝數。
這一次,就讓自己來看看,此人究竟是什么成色!
“你可愿隨我往沈陽一趟?”陳靖之笑著開口道。
“大丈夫當持三尺劍,立不世之功!豈能郁郁久居人下!”毛文龍立刻上前一步:“末將空耗三十余載,等的便是一個機會!!!”
“我本讓游擊以上將官參會,你以千戶之職,踴躍爭強,為朝廷效力,朝廷豈能辜負!”陳靖之朗聲笑道:“本官立刻給你寫晉升奏本!向朝廷保舉你為廣寧游擊!”
嗯?
坐在一旁的楊漣聽到陳靖之這就開始封官許愿,微微皺眉,明顯是有些不滿。
皇上讓你提點遼東一切軍務,但是你這也太迫不及待了吧?
剛進山海關,不到一個時辰,便許了一個游擊將軍出去?
那到了遼陽,是不是要封人做總兵了?
“楊大人,你似有不滿?”陳靖之開口問道。
“于國事有利,老夫自無不滿,但你可要自我斟酌而定......”楊漣能說什么,難道當場拒絕?這么多將官的眼睛都在看著呢,他能說什么?
“末將多謝大人提攜!鞍前馬后,刀山火海,末將必為大人效死!”毛文龍聞言大喜,立刻跪在地上,朝著陳靖之行跪拜大禮。
“謝謝楊大人吧,”陳靖之哈哈大笑。
“末將謝過楊大人!”毛文龍朝著楊漣再拜。
對于毛文龍的叩拜,楊漣只是側過身子,并不生受。
他向來不喜武將!
很快,眾將散去,各自準備出兵事宜。
而陳靖之則找來筆墨,寫了一封書信,給熊廷弼的!
陳靖之的意思很明白。
讓熊廷弼再堅持數日,等山海關的兵馬一到,內外合圍,共同進攻努爾哈赤。
至少,保住沈陽城大門不丟!
則遼東還有希望!
雖然在御前時候,陳靖之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支持熊廷弼的決定。
但是此刻,三千滿配騎兵,加上遼陽城的兵馬,也許真的可以挽救危在旦夕的沈陽城,也未可知!
至少,試一試!
“熊飛白,能堅持下來嗎?”楊漣便站在陳靖之身后,看了其信上的內容。
“王化貞坐視不救,熊廷弼才出此下策,”陳靖之將信密封完好,才抬頭看向楊漣:“若是他知道朝廷出兵來援,則必定堅守之!”
“我會勸說王化貞......”楊漣思考了半晌,才幽幽開口:“盡量出城救援!”
“經撫不和,實際是黨爭作梗,”陳靖之冷笑道:“楊大人,看看吧,黨爭伐異的余波,落在遼東,便是千萬人的生離死別!”
面對陳靖之的詰問,楊漣一時間不知道如何回答,只是默默的束起袖子,回了一句:“道統之爭,容不得半點讓步!”
“那就請楊大人你,好好勸勸那巡撫大人,沈陽城的數十萬百姓,都在翹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