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御筆文章,論平燕持久戰
- 大明:暴君朱允炆,朕即天命
- 港城119號
- 2059字
- 2025-07-17 22:29:00
當徐輝祖念完最后一句,大堂內落針可聞。
先前那些慷慨激昂反對改制的聲音,此刻全都啞了火。
許多官員臉上血色褪盡,額角滲出冷汗。陛下的文章,已非簡單的旨意,而是為未來的國策定下了不可撼動的基調。
誰敢再質疑改制,豈不是質疑陛下的平叛方略?
就在這時,那領頭的小太監再次躬身,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全場:
“陛下還有一道口諭,命奴婢一并帶到。”
所有人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陛下口諭:朝廷對于燕逆奸細之清算,遠未結束!”
遠未結束?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對于那些心懷叵測、首鼠兩端之貳臣,錦衣衛之刀,依舊懸而未落!朕在此,歡迎諸位愛卿,互相檢舉揭發,檢舉有功者,重重有賞!”
這話如同平地炸響一聲驚雷。
剛才還只是震驚和沉默的官員們,此刻臉上只剩下駭然和恐懼。
曹國公李景隆那被抄家滅族的慘狀,瞬間浮現在每個人的腦海。
這哪里是鼓勵檢舉?分明是赤裸裸的警告。
誰敢再阻撓改制,誰就是“心懷叵測”、“首鼠兩端”的貳臣。
死寂只維持了短短一瞬。
下一刻,整個大堂的氣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劇變。
“陛下圣明!”
禮部右侍郎孫敬之第一個跳了起來。
“朝廷和燕逆日后要持久相抗,改制乃強國強軍、平定叛逆之不二法門,臣先前愚鈍,未能領會圣意之萬一,如今讀罷雄文,茅塞頓開。”
“臣孫敬之,愿為改制大業,鞠躬盡瘁。”
他語速飛快,仿佛生怕說慢了就被當成反對派。
“孫侍郎所言極是!”
清吏司郎中錢有祿緊跟著表態:
“開源節流,籌措軍資,乃當務之急,下官不才,愿獻一策,江南絲茶巨利,可加征平叛捐輸,由地方官府嚴加督辦,必能解燃眉之急。”
他直接拋出了一個具體方案,雖然這方案聽起來更像是盤剝百姓。
工部主事趙德全也忙不迭地開口:
“對對對!還有工部,營造江防所用巨木石料,或可或可向民間富戶勸募,許以虛銜褒獎,必能募得巨資……”
就連那位先前痛斥軍機閣有悖祖訓的老翰林吳守正,此刻也顫巍巍地站起身,老臉努力擠出一絲笑容:
“老朽……老朽糊涂,陛下天縱英明,咱們就是要和燕逆打持久戰。”
“這改制新政,實乃再造乾坤之偉業,軍機閣總攬全局,正得其宜,老朽愿獻家中薄田百畝,以資軍需!”
直接開始捐家產表忠心也是看傻其他一群官員。
齊泰和黃子澄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無奈。
一時間,群情踴躍,爭相獻策。
剛才還吵得不可開交、視改制為洪水猛獸的官員們,此刻變得相敬如賓,言語間充滿了對改制大業的“深刻理解”和“堅定支持”。
籌措銀子的“良策”一個接一個被拋出,雖然大多換湯不換藥,透著盤剝與搜刮的氣息,但至少,反對的聲音徹底消失了。
徐輝祖、盛庸、鐵鉉等武將看著這戲劇性的一幕,臉上都露出了復雜的神色,有鄙夷,也有幾分無奈。
而徐輝祖其實也十分清楚這些人的小九九,改制,改的不光是制,還有大部分人的財路……
眼下這些人嘴上是支持了,可實際推行起來,那可就難太多了。
同一時刻,乾清宮西暖閣燈火通明。
朱允文看著秦逵領進來的十幾個人。
這些人年紀都不大,穿著各異,有司禮監經廠的低階宦官,有翰林院的庶吉士、編修,更多的是國子監的年輕監生。
幾人垂手肅立,臉上帶著緊張、好奇,以及一絲被皇帝召見的激動與惶恐。
“都抬起頭來。”
朱允文的聲音平靜,卻帶著天然的威壓。
“秦卿想必已與爾等提過。今日召你們來,是朕要成立一個新衙門,新明社。”
新明社?!
眾人心中疑惑,面面相覷,不知這名字代表什么。
朱允文目光掃過他們年輕的臉龐:
“此社,不掌刑獄,不理錢糧,專司朝廷宣傳,控制輿情,對民教化一事。”
朱允文頓了頓,加重了語氣:
“在此之前,朝廷對民宣諭,維護朝廷,駁斥燕逆,以及政令解釋,都做得極差。”
“而這新明社,便是朝廷的新喉舌。”
“說直白一些,就是將朝廷的政令、朕的旨意、前方的捷報、新政的好處,用最直白、最響亮、最能深入人心的方式,傳給百姓。”
“要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在做什么,為何要做。更要讓平叛大業,得到百姓擁戴。進而為朝廷營造聲勢,爭取人心。”
這番話,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年輕人們心中激起滔天巨浪,眼下這可是要被重用的機遇啊。
十幾雙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呼吸都變得粗重。
而朱允文也有意考考面前幾位。
“既然打算用你你們,那朕便考一考你們,爾等便說說對于這設立新明社的看法!”
此話一出,在場十幾人,爭先恐后地說起了各自的看法。
雖說是看法,但大多都是一些恭維之言,沒多少新意。
以至于朱允文聽了幾句便開始覺得沒意思起來。
就在這時,一個聲音帶著一絲審慎響起:
“陛下,學生徐敬漢,斗膽一問。”
眾人看去,只見一個約莫二十出頭、穿著洗得發白的監生袍的青年站了出來,他眉宇間帶著思索。
“新明社立意高遠,學生欽佩。然,如何行之有效?學生有三惑。其一,如何宣諭?用何載體?”
“其二,陛下所言,受眾需涵蓋百官、士農工商乃至小民。百官士子或可讀文,然小民十之八九目不識丁,如何使其‘聽’懂朝廷之意?”
“其三,若想省錢又廣布,更是難上加難。此三者,乃新明社立足之根本,學生愚鈍,懇請陛下明示。”
他一口氣問出三個關鍵問題,條理清晰,直指要害。剛才還熱烈附和的氣氛,瞬間冷卻了幾分。
朱允文看著徐敬漢,眼中非但沒有不悅,反而閃過一絲欣賞。
這才是干實事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