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高舉輕放存善意,得寸進尺蠹書蟲
- 三國:穿越漢靈帝,開局先政變
- 吾漣仰
- 2018字
- 2025-07-10 19:00:00
皇帝身為執掌帝國最高權力之人,更有天命加持,無論走到哪里,都會成為人群之中的絕對焦點。
前一刻太學還在怒罵不休,可當劉宏這位皇帝出現后,卻也是立刻便偃旗息鼓,再沒有任何吵嚷聲響。
而當劉宏顯示出對太學一方頗為友善的態度之后,心中憤恨到已有拼死一搏打算的一眾太學生心中也都不由重新燃起了希望,期冀此事能有一個妥善的結果。
尤其是當劉宏孤身一人迎著刀劍走下高臺,來到盧植身前之時,更是勝過萬千言語。
頃刻佩劍紛紛入鞘,千百太學生翹首以盼。
原本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頓時消弭一空。
親眼目睹如此奇效,原本在辟雍臺上損失準備領兵救駕的袁逢也是倍感驚異,尤其是當看到劉宏又一次準確喊出盧植這樣一個并未官職在身的太學生籍貫表字之后,更是覺得這幅景象莫名熟悉。
仔細回想,似乎皇帝加元之后的首次朝會就有如此場景。
當對公卿重臣大刀闊斧變動遭到反對之時,劉宏也正是憑借同樣的手段,直接點出了那名為王允侍御史的表字,令躍躍欲試的眾多言官震懾自危,方才使得政令能夠順利推行。
而自己會淪落如此首尾難顧的境況,也正是源自那次朝會之中的調任。
也正因此,袁逢才得以知曉幾乎所有內情,也才有機會真正領教過當今天子的手段。
心思之深,籌劃之密,即便說是算無遺策也絲毫不夸張。
所以,袁逢絲毫不認為皇帝眼前這熟悉的舉動會是心血來潮,而是料定背后定有深意。
與此同時,與盧植相距不遠的劉瑁卻是怎么也移不開視線,心中既嫉妒卻又無比懊悔。
所謂嫉妒,自然是嫉妒盧植能有幸被天子看重,得到單獨交談的機會,只要應對得當,就能一步登天。
懊悔則是劉瑁覺得這條通天坦途原本是屬于他的,畢竟他才是那個率先站出來的人。
只是可惜,父親劉焉卻是錯判了皇帝對待此案的真正態度,害的自己非但沒能得到皇帝看重,反倒憑白得罪了一眾太學生和陳寔等名士。
也是直到此刻,劉瑁方才明白了此前袁隗為何會用那樣奇怪的眼神看待自己。
這老狐貍,想必是早已料到了這個結果,卻非但不提醒自己,反而幸災樂禍。
不由得,劉瑁便在心中記恨起了袁隗。
當然,迫于彼此身份地位的懸殊差距,劉瑁不敢將怨恨表現出來,只得盡可能裝得若無其事一般。
由于打算重用盧植,所以劉宏面對此人時自然是表現得極有耐心,認真與盧植交談了許久,話中更不時有贊揚之語,絲毫不掩飾對盧植的欣賞。
如此明顯的示意,再加上劉宏進入太學之后的一系列舉動,無不是在向太學生傳達友善的信號。
頓時便讓幾乎在場所有人產生了一種錯覺:
似乎大興株連僅僅只是袁逢、袁隗二人擅自行動,背后并無天子授意!
而天子如此大費周章,對袁氏、太學兩方皆不言錯,卻又都和善安撫,顯然是打算將此事高舉輕放,以便息事寧人。
只是,這樣的結果顯然無法令所有人都滿意。
為此案付出了巨大代價,甚至不惜折損家族根基的袁逢更是滿心不解,若非是知曉此案前后內情,見識后皇帝行事手段,料定必有后手,只怕是當即便會跳出來反對。
對于太學一方而言,這樣的結果雖然已經算是超出預期。
可卻因皇帝對陳寔、盧植皆表現出的誠意和欣賞而不再滿足于這樣的結果。
畢竟,雖然如此一來,今日之事能夠揭過,可過節卻也早已深種,袁氏二人又身居高位,門生故吏更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今后只怕難免會對太學多加刁難。
與其長久擔憂防賊,還不如拼死一搏。
更何況皇帝的舉動已經透露出真正的態度,要求懲處徇私枉法的司隸校尉袁逢說不定才是正合天子心意。
當即,隨著人群之中幾聲稀稀拉拉的呼喊,原本陷入靜謐的太學再度變得喧嚷起來。
“袁氏暴虐無道,肆行株連之事。懇請陛下懲處酷吏,以正禮法,以安人心!”
聽著臺下一眾太學生此起彼伏的呼喊請命,跟隨劉宏而來的羽林郎劉虞、劉表等人也是反應不一。
入京之前,劉虞只是縣吏而已,清楚官場之中看似清白廉潔的清流名士不過只是虛名假義而已,同樣也對太學生這群衣冠子弟提不起什么好感。
此刻眼見群情激憤,隱有逼宮之意,而且還是對破格欽點提拔自己的皇帝,臉上當即便浮現怒意,手按劍柄,已然做好了為皇帝拼命的打算。
君以國士相待,自當國士報之!
而在他身旁的劉表則完全是另一種想法。
本就有些輕視過于年幼劉宏的他,此刻眼見安撫策略未能奏效,事態逐漸又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心中反倒更加堅定此前的判斷。
覺得劉宏雖是儀表堂堂,可畢竟太過年幼,不了解馭人之術,今后只怕難免還會遇到類似的情況。
而這,也正是他劉表的用武之地。
至于眼下可能的騷亂,劉表卻并不打算置身其中。
高臺上既有袁逢帶來的上百甲士,又有一路護駕天子的羽林禁衛。
一群從未見過血的太學生即便握有利劍,在如此精銳面前也造不成任何威脅。
畢竟正所謂,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至于剩下兩人,一向沒什么主見的劉普有些不知所措,精于算術的劉祥則是縮了縮脖子,但都還記得自己如今身為羽林郎的使命,將手按在了佩劍上,視線緊盯劉宏左右,隨時準備聽令上前護駕。
只是眾人的注意力全都被抗擊浪潮不斷的太學生所吸引,全然沒發現進入太學后一直都是笑意盈盈的劉宏,此刻神情卻在一點點變得冰冷起來。
果然,這些書蟲蠹士既迂腐又愚蠢。
根本沒有繼續再用國庫民稅供養的必要!